隔離結束滿屋垃圾,“出賣”了自身素質|新京報快評

這麼幹,只會讓自己“顏面掃地”。

隔离结束满屋垃圾,“出卖”了自身素质|新京报快评

文 | 狄宣亞

隔離結束後,留下滿屋的垃圾,整個一個“亂”字,以至於服務人員直接傻眼,你的“觀後感”是怎樣的?

近日,一則視頻在網上廣為流傳。視頻顯示,在廣東佛山,酒店人員在整理一解除隔離人員的房間時,發現房間儼然成了垃圾場:房間從桌到地,扔滿了紙巾、紙箱、啤酒瓶等垃圾。

被隔離的人留下這滿地狼藉,是心懷不滿繼而洩憤,還是僅僅出於“素質”,目前尚不得而知。

疫情期間,因隔離引發的矛盾不少。此前很多問題指向了酒店隔離服務“質價不匹配”。而像這次這樣因把隔離房間變成垃圾場引發爭議的,則相對少見。

但這也並非孤例。3月4日,就有媒體報道了類似事件:在哈爾濱,有兩個單元的住戶被安排到一指定賓館隔離,好吃好喝,結果隔離期滿後,有不少房間“一片狼藉”。這也讓服務人員很無奈:“再怎樣,也要堅持下去。”

佛山有關方面對當事人會否採取處理措施,目前還不清楚。有同在該酒店隔離的人員說,“酒店工作人員在群裡表示,類似情況將在押金中扣除相應費用”。這或許意在毖後而非懲前。

雖然留下滿地垃圾跟“搞破壞”未必是同一回事,有時是個人素養“欠費”而非惡意為之,但有關方面不能拿這沒轍,輿論對其該批也得批。

要知道,隔離期通常為14天,在此期間,吃喝拉撒都在同一房間裡,且不能外出。這就不同於往日,有清潔人員能在客人外出期間進屋打掃。在此情況下,房間內如何保潔,很大程度上靠個人自覺。

但像這些案例中那樣,將十幾條毛巾堆成一團棄於角落,屋子髒亂不堪,也不是正常情況。

從隔離酒店方面看,若有住客因個人衛生習慣不好,做得太出格,或是借宣洩搞破壞,其有權對住客索賠相應費用。雖然在酒店是否應收取額外的清潔費用上,輿論場中素有爭端,但就房內汙損用品進行索賠合法合規。

而在隔離期間,對於這類“不幹正常事兒”的行為,酒店方除了可在維權權限內索賠之外,針對某些出格的惡劣行為,還可進一步與防控管理部門等反映,乃至訴諸法律。

這裡需要明確的是,在當前情勢下,對境外來華或者異地遷入者進行隔離,隔離點通常會收取相應費用,酒店方確實該提供必要的基礎服務。但這不意味著,製造遍地垃圾就有了合理性。即便隔離人員心中有怨,那也不是合理的解決路徑。

從個人道德涵養層面講,這樣有意或無意的製造亂子,是對兩週隔離期間服務自己的工作人員的不尊重,也是對自身人格的貶損。

疫情是道德的簽到簿,也是品格顯微鏡。能否在隔離期間守規則、不逾矩,也能體現著個體素養。

事實上,與此亂象對應的,還有正向的“一極”。有媒體報道就提到,在疫情期間,一行武漢環衛工人被要求隔離,隔離結束後,他們的房間,普遍非常整潔,有的甚至“一塵不染,乾淨得完全不像曾經有人住過”。酒店管理者看到此番情形,感動得落淚。

應疫情防控需要,今後一段時期,還會有不少人將接受隔離。不必希求每個人都能像環衛工人那樣秉持“不添亂”的自覺,但基本的素養終究不可或缺。

□狄宣亞 (媒體人)

郟縣再次封村封小區:謹防疫情在局地二次暴發 | 新京報快評

城管局眼皮底下非法填埋垃圾,有無“燈下黑”?| 新京報快評

一句“中國人出去”,刺痛了太多人的心 | 新京報快評

現在還不是呼朋喚友野營踏青的時候 | 新京報快評

“防糧食危機囤米囤面”:2011年搶購的鹽吃完了嗎 | 新京報快評

本土疫情基本阻斷,慎終如始“防輸入防反彈” | 新京報快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