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娄塘的外婆家

晶石|文

「散文」娄塘的外婆家


我的祖辈都是嘉定娄塘人。父亲是嘉定娄塘夏家宅的,母亲是嘉定娄塘袁家宅的。娄塘古镇至今有600多年历史,蜿蜒的街巷与大大小小的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了“娄塘街,条条歪,七曲八弯十七八个天井堂”独特景象。

读小学时,每年暑假,妈妈都把我寄放在娄塘的外婆家。记得那时去嘉定,要先乘北嘉线到嘉定城中,再换乘嘉塘线就到娄塘镇了,到了娄塘镇穿过小镇口沿着一条大河边上的泥土路一直往东走就是袁家宅外婆家了。

「散文」娄塘的外婆家


每次沿着这条河边泥土小路行走时,那一望无际的田野,那望不到尽头的河流是那么的吸引我,我一路欢快的奔跳着向前,一点都不感到累,也感受不到骄阳的炎热。到了袁家宅,好多我不太熟悉的村民都会认出我,还能叫出我的小名,让我享受到一股亲近感。

当然,我小时候也很捣蛋玩皮的。到了娄塘乡下更是好奇无比,看到什么都有一种新奇感。特别是对乡下的烧饭灶头,我情有独钟。因为乡下家的灶头锅里烧出的饭菜,特别的香,很好吃很好吃,还特别喜欢吃锅底里微焦的锅巴。我还会玩皮的坐进灶头里帮外婆烧火,那柴火会熏的我一脸的泪,我用拿过柴的手去抹泪,结果我的小脸被抹的脏黑脏黑的,像个小花脸。

「散文」娄塘的外婆家


外婆是和舅舅一家住的。所以有表哥表姐们一起玩。我经常跟着小表哥赤着双脚一起去河里抓鱼,去沟里捉蟹,弄的满身是湿透的泥土全不在乎,兴奋的笑脸是那么灿烂无比,得意洋洋!

袁家宅,家家都种上甜芦粟,外婆家的自留地里也种了很多甜芦粟,每次我都是吃到手被划破,划出了血,也毫不在意,继续吃到嘴角起泡还那么津津有味。还记得我会自己去田里摘西瓜,然后放在吊井水的桶里,慢慢沉入井底,过个把小时拉上来吃,西瓜凉凉的更甜更蜜了,把我的小肚子都吃撑了。

「散文」娄塘的外婆家


记忆最深的是一次,“知了”叫满天的下午,我和姐姐俩偷偷地把外婆家后门客堂里的窗戸板卸了下来,去门前拐湾处的大河里游泳,这条河又宽又深,当我俩趴着门板游到河中心时,因为我们水性不熟不太会游,又是俩个人合用一块板,我一紧张小手滑落了门板就沉了下去,我的小手开始乱抓,抓住了姐姐的脚不肯放,俩人在河中一浮一沉,就在这危急时刻大表姐正好来河边洗衣物看见,就慌忙的大叫来人,把我俩救起来了。我呛了好多水又受到了惊吓,晚上就发热生病了。外婆很生气的叫我妈妈赶紧来把我们领回去,还说出了事担当不起的。说是这么说,但我还是年年暑假去外婆家过的。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虽是人去屋空。嘉定县也变成了嘉定区,但那曾经的往事依然历历在目。每当我在地铁里或购物商场或街上只要听到熟悉的嘉定乡音,仍然会有一种很亲切感觉,仿佛我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到了天真浪漫的学生时代。

「散文」娄塘的外婆家


晶石,本名夏洪芬。嘉定文协学会副秘书长。在《凤凰诗社》《新民晚报》《世界名人会》《文笔精华》《海上诗刊》《长江诗歌》《鹃城》以及美国《海华都市报》日本《阳光导报》等留下足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