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到底是什么?

zlyea

水分成了氢与氧,而氢或氧又分成了原子核和电子,进而的中子、夸克什么的,其中一个很明显的道理,氢是氢、氧是氧而水是水的存在在存在上各不相同,与不相质,就在此时,我们是不是该认为拥有一种见解――物质的不同存在是不是拥有一种存在度,对于我们而言是不是也应该存在一种视见度,就象夸克不知水或更宏的物质(我们无知宇宙统一的大小与物质小上之小的貌,但我们可知水是由氢与氧而内含夸克、电子的组成),于此,物质是一种汤,只知其有,不知其尽貌


蕊香益人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也永远不可能有准确的答案。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概念,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不可再分割的原子组成,至于说原子究竟是什么,长期以来大都认为是气、火、水、土等基本元素。又过了几千年,直到十七、十八世纪化学家们才弄清除,一些物质不可能通过化学手段继续对它们进行分解,这些物质就是拉瓦锡定义的元素,不同元素是由不同的原子组成的,从此原子就成为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单元,科学家们的锯子似乎再也锯不下去了。

但十九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科学家们发现了电子,原子内部也是空空如也,只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就像太阳和太阳系一样,由此证明原子并不是不能再分割。一些科学家如释重负,原子核总不能再往下锯了吧?话音刚落,1919年科学家就发现了原子核内部带正电的质子,1932年又发现了不带电的中子。

科学家的锯子锋利无比,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终于把质子、中子也锯开了,发现它们是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组成,这样组成我们这个世界的最小单元就变成了夸克、电子、光子、胶子等基本粒子。这就是目前为止我们在科学上对组成物质最小单元的最确切的认识。

但这样的认识显然不能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科学认知的要求,科学家们举着切割机,准备继续对这些基本粒子大开杀戒,却怎么也找不到下锯的地方。因为相对于这些基本粒子来说,我们的锯子实在太大了,就像你要用一把菜刀去切细菌,细菌们当然喜逐颜开,来啊,来啊,来切啊!

没办法,科学家们只好动用数学和想象力,终于“发现”,这些粒子原来是由更基本更小的一维“弦”组成,弦纠缠在六维的卷缩空间中不断振动,振动模式的不同就形成了各种基本粒子,这就是现在方兴未艾的M理论。当然目前M理论还无法在科学上进行验证,所以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究竟是不是“弦”,实在还是一件非常玄的事。


徐德文

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显然不可能存在!

最初人类认为组成物质最小的是原子,而且认为原子已经再也不可能再分。但是后来人类又发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构成。而原子核则有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荷的中子构成。

于是人类又认为质子已经是物质的最小的单位。但是后来又有物理学家把质子和中子也打开了,才发现了组成它们的还有更小的夸克。这时候物理学家再也不敢说这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了。


总之,人类对物质组成的最小单位的认识,是依赖于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观察水平、操作水平和解释水平,随着人类这些水平的提高,人类会不断找到更小的组成单位。


地震博士

为什么要对物质进行细分呢?我想,人类观察到物质变化的现象,就其原因,就有了测量统计与分析研究的好奇心。分析意味着对物质进行分级处理。

研究物理变化,需要分级到原子、晶体与分子。例1:研究气体,需要界定气体的分子结构与运动状态。例2:研究机械波,需要界定晶体声子(激元谐振子)与介质单子。

研究化学变化,需要分级到原子、离子与电子。例3:电解水的组成,有了氢离子与羟离子。例4:研究氯化钠的离子结构,我们需要价电子或电子云。

研究核子变化,需要分级到中微子、夸克与介子。例5:研究质子结构,需要夸克、缪子与π±与π0介子。例6:研究中子的衰变,需要中微子与W±与Z0。

研究到物质波,需要分级到光量子、虚粒子或真空漩涡场的场量子。例7:研究电磁辐射,需要电磁波策动源的谐振子、光子与真空虚粒子的耦合。我的进一步推想:

例8:研究引力波,需要引力波的策动源与真空场量子。例9:研究暗物质,可以根据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与卡西米尔效应,需要真空场量子。

真空是宇宙中最轻微的物质,量子力学说真空有零点能。我认为,物质细分到真空场量子或涟漪子或虚粒子,应该是最小物质单元了。

顺便说一下,那个26维或11维的弦理论与M理论,最小单元是弦子(string),我不明白祂究竟研究什么现象。找不到任何证据,其根源恐怕是纯数学建模的原因吧?因为维度只是数学工具,与物质世界没有毛线关系。











原道童子

组成物质是否有最小单位,首先应对物质作理解定义。所谓物质:就是存在下的动态型态。动态型态构成宇宙的具体存在,动态过程态是所有的物质存在方式,动态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型动态体,有型类动态体可产生质量,时间,形成相对稳定的物体几何造型,这类物质就存在最小基础粒子单位。二类动态体是无型动态类,无型并非真实无型,它是动态变化连续改变体,受区域区间压强影响作连续的型态变化,无时间段存在,不停留的作变态运动,也就无能产生定型定态,各种能量运动体就是无型存在体,无定型也就不能产生质量和时间,但是无型的最大特点是:运动态能相互承载,互为依成,正是这独特的特性,能量运动态的各种运动态共同组成了实实在在的空间存在,所以空间不空,所以空间是能量运动态的组合实体。人类认识的光速不需要用力加速就是光速,根本原因就在于空间组成体本身就是光速运动态体,这类无定型的存在物质就不存在最小基本单位,因为没有定型哪来最小。例如光子,光是能量运动态,能量作用于具体物态粒子时,使粒子体发生相应的型态变化,测不准原理中的粒子就是能量作用于粒子的变化态,并非能量体本身,能量体任何时候都在改变自身动态,所以光子有态无型,它无定型也就不产生时间也不产生能够检测得到的质量。

组成物质的最基础粒子只能是有型存在运动体的电子,为何是电子,原因在于电子煙灭后不留残余物,基本上可完全转化为能量运动,由有型的粒子存在动态运动转化为无型存在的能量变型运动,虽然有比电子更小的粒子描述,但其型态不能保持稳定,存在时间极短,那么稳定的有型物质体不可能由这些不稳定的粒子组成。电子成为基本粒子应归为电子的生成机制,电子创生于不同规模的能量场运动耦合,能量场最基础的就是恒星能量场,恒星在正常生存时期,靠自身自旋压缩以及来至星系超聚星系的多重自旋压缩,使恒星中的中子独立结构体被迫压缩失去一粒电子成为一粒中子与质子的联合体,成为原始的氢结构,这些电子因压缩失去了固有存在运动空间,造成恒星不断的收缩运动,收缩运动产生于俱有动态整体的星系中,恒星体收缩会造成收缩运动扩散,这收缩扩散过程运动状态就是能量场,扩散速度就是光速,单位时间内电子煙灭消失的固有运动空间量就是恒星释放的能量。


宇宙谱

我认为并不存在,我在一篇文章中曾间接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现在我再择要回答一下,

人们在粒子探索方面有久远的历史,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继承和发展了留基伯的原子论,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是由原子和虚空组成的,虚空是原子活动的场所,是真正的虚无一物。这些原子并不完全一样,但不可再分,是构成事物的最小单位。这些原子没有内部实质,他认为原子是一种“存在”,虚空是一种“非存在”,非存在不等于不存在,存在和非存在都是实在的。这些闪光的思想出现在上古年代是难能可贵的。他的观点被近代的道尔顿发展成了近代原子论。他的缺点就是认为原子不可分。随着现代科学的建立,原子被认为是一切化学变化的最小单位,但不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它还可以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而原子核又分为质子和中子,质子和中子又分为夸克……,人们认为物质不能无限可分,总有最小粒子即基本粒子的存在,一场寻找基本粒子的行动延续至今,历经三代变更,目前确认存在六十二种基本粒子,它们被认为是物质存在的最小单位。那么它们真的不能再分了吗?现在有的科学家认为基本粒子是可分但不可分离。我认为我国古代道家说得有道理,其代表人物庄子曾在《庄子 天下篇》中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他认为物质是无限可分的。我觉得物质不能无限可分在哲学上逻辑上是讲不通的。第一,基本粒子数量太多,失去“基本”的意义。真正的基本粒子应该只有几种。它们的出现大多是为了满足标准模型,一种粒子如果一时没找到,人们就用大型对撞机去撞,直到撞出理论预测的那种东西,有时这些人为撞出来的东西存在时间短的到了10的负几十次方秒数量级。我觉得如果这样找下去,基本粒子可不止62种,想要多少有多少,想要什么样的就能|制造出什么样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基本粒子”不基本。第二,所谓的基本粒子都有质量,内部还有实质东西,这些实质东西是什么?它们有大小有多少,它们应该由更基本的东西组成,这些更基本的东西还是有形的实质东西,它们应该由更更基本的有形的实质东西组成……,直到无限次后有形变成了无形,实质变成了虚空。这是数学上的极限问题。所以从哲学上来讲无限可分才讲得通。所谓的基本粒子是不存在的。也是从这里得出结论:物质是由“虚空”组成的。

西方的科学思想在解决粒子的本质问题上显得力不从心。有些人试图去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提出“超弦”理论,抛弃基本粒子是点粒子的观念,取而代之是一维的弦,它不同的振动和运动形成不同的基本粒子,弦是相同的闭和弦。为了把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协调自洽,它们甚至引进了十一维时空,为了把自然界的四种相互作用大一统,他们推出超弦的升级版――“M理论”,和原超弦理论,规范理论(标准模型)统一起来研究,弄得是非常复杂和庞大,连他们自已都头疼。弦理论的问题是:“弦”是什么东西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最终它和基本粒子问题一样还是存在无限可分的问题。有些人把超弦理论中的“弦”自以为是地硬说成是中国古代道家创始人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玄之又玄”的“玄”,简直是无稽之谈。不过确实,东方思想不同于西方思想,在解决宇宙本原和万物由来及本质的这些最基本的问题上显得高瞻深邃,得心应手。

综上,我认为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不存在。


物原爱牛毛1

存在。在组成物质的过程中所谓最小单位是在四维时空可以被观测的物质。再分就不是四维时空的存在。


在物质时间能在四维时空形成映射的有三生万物的万物,二生三的“三”,还有一生二的“二”。至于道生一的“一”只是物质存在的基础形式,在四维时空只能表现为能量和时间,所以不存在大小的映射。对于最小的客观存在的主体则是一生二的“二”和二生三的“三”。既标准模型中的基本粒子。在这些最小单位中所有“二”的部分都要以运动的形式存在。既光子,正负电子,中微子等。



而“三”的存在形式则需要三个夸克才能在四维时空稳定存在。至于道生一的“一”则不能存在于四维时空。在量子力学中形容是弦。而在四维时空表现为能量和时间。


科学无止境

现代物理学家认为,世界的本源可能是信息,他们称之为“量子比特”,量子比特组成了弦,弦则构成了我们知道的微观粒子,如电子是断开的、有端点的开弦。

物质的本源是信息,这个认知似乎大多数人感到不可思议,但科学家们现在越来越相信这个观点了。


探索猫

宇宙中有无穷无尽的无限小物质在寻找“情投意合”的对象,虽然小但是它们都有意识,是否结合在一起是双方自愿的,它们非常的纯洁无暇一旦决定就不会分开,然后继续寻找并吸引同类,没有时间空间的界限,可以和万物相互感应,是“原力”。


酸辣西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