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香媽咪
當然可以,姚孟起可以說是一個把楷書寫到極致的人!
姚孟起,也許大街會感覺這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但是學楷書的人,對這個名字不會很陌生。姚孟起是清朝的貢生,僅憑一個貢生的地位肯定會被時間遺忘。姚孟起在楷書的造詣上,近百年來罕有與其比肩者,如果說歐陽詢建立了非常完備的字法體系,那麼姚孟起就是這種標準體系的忠實踐行者。
他對歐陽詢字體的把握可謂是爐火純青,對於歐陽詢的一些結字進行了糾正改編,有些人看了姚孟起的書法,再和歐陽詢的相比較,真假難辨。這與姚孟起刻苦臨摹有著很大的關係,尤其是對歐陽詢的字體下了很大功夫。
但是也有人提出姚孟起的楷書,刻意求工,未免失去了書寫意趣,變的呆板起來。雖然姚孟起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歐陽詢的意趣和風度,但是相比其他學歐陽詢的書法家來說,還是要強出好多,因此他也被稱為歐體的傳承人。姚孟起在當時影響力並不大,只是在民間小範圍被人認可,到了現在大家在梳理歐體楷書的時候,發現姚孟起寫歐體堪稱一絕,所以姚孟起的楷書被重視起來。
那麼姚孟起作為一個貢生,為什麼書法會如此之好呢?有的人認為,古代人從認識字的時候就開始拿起毛筆,字寫的好也很正常,這是事實。但是這種書法理解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弊的一面,在古人看來單純的書法是下等技藝,古代文人把書法看成是一種基礎技能,所以練好書法是文人的共識。
另外的一個原因就是書法也是當時科考的要求之一,一手好書法必然能博人眼球,歷史上因為書法好被破格錄取為狀元的也不在少數,說以當時讀書人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對書法的練習也從未間斷,正是這樣的原因,很多人的書法都有著一定的造詣,當然姚孟起也不例外。只不過姚孟起另闢蹊徑,對歐體研究頗深,所以姚孟起才有以後的成就,能把楷書寫到極致也是一種本領。
燕京書畫院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的回答如下:
當然可以,我總說學書法沒有一定之規,修身養性為上,依個人喜好學誰都可以。
但是古人和我的看法不一樣,他們認為取法應乎上,應該把水平最高的人當做學習的典範,向頂尖的精英們學習才對。因為取法乎上,才僅得其中。就是你向最高手學習,你勤學苦練後才僅能學到人家的一半。
然後古人又說: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就是你所學之人的水平如果僅為中等,那你費盡九牛之力,也僅能學個較低水平。
有人說這話是唐太宗李世民說的,也有人說這話是孔子說的,李世民也好,孔子也罷,這二人都不是一般人,說的肯定有一定道理。
這個道理就是,你跟頂尖高手學下棋,怎麼也能學幾招歷害的招法,你要是跟臭棋學,那你估計越學越差,到最後誰也下不過。
這也是很多人都不昔重金願意拜名師的原因。
理是這麼個理,但是還有句話說的也挺有道理,就是“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同樣一個老師教出的學生有的成為精英才俊,也有的二手空空,啥也沒學到。
- 歐陽中石學生解小青書法作品
你說這是老師的問題嗎?都一樣的教法,人家就行,你就不行。所以最終還要從自身找原因,是天份不夠啊,或者是不夠用功啊,凡此種種…
- 歐陽中石學生王元軍書法作品,他和上圖中解小青都是歐陽中石的學生,是不是對書法的理解和學習成果完全不同呢?
臨帖也和拜師一個道理,也是選誰為師的問題,當然也有取法乎上還是乎中的問題。
這二人相比較,毫無疑問你選歐陽詢是取法乎上,你選姚孟起也就算個取法乎中而已,因為不管他姚孟起是什麼貢生也好,還是什麼秀才也好,在歐陽詢面前,都是無名之輩。在書法史上,只聽到歐陽詢大名響噹噹,姚孟起何許人也,不度娘一下都不知道。
- 姚孟起書法作品
有人會說,你這人不咋樣,以虛名論英雄。我說此言差矣,大差矣,能在書法史留名的沒一個虛的,都是實打實的,這些在書法史上聲名遠揚之人都是經過歷朝歷代好事之人以審視的目光打量個底掉才流傳千古的,沒點真功夫想傳名是萬萬不行的。
- 姚孟起臨歐陽詢《九成宮碑》
有人說姚孟起字不錯,我也度娘後看了半天,確實寫得還行,但是一看底細,他也是拜歐陽詢帖為師,也是歐體一路的。這你還要拜他帖為師,你這是何苦呢?怎麼了你就瞅他對眼了?
放著根底下的寶你不刨,非要搬樹杈打鞦韆,你玩心太大了。
- 姚孟起臨歐陽詢《皇甫君碑》
當然初學乍練的臨姚孟起帖不是不行,基本筆劃,橫平豎直這些基礎知識就是找個練了有些年的書法愛好者的字當字帖也沒啥大問題,都是簡單的東西,沒啥技術含量。
學到一定程度後再換也不是不行,估計也造不成啥嚴重後果。但是你不能總和愛好者學,因為到一定程度後,他就滿足不了你的需求,這和上完小學要上中學的道理差不多。
你向姚孟起學也不能學時間太長,因為學著學著你就會想,都是歐體一路的,我為什麼不向歐陽詢學,人家歐陽詢是正根,所有學他的人都模仿他,我為什麼偏去模仿什麼姚孟起。
前幾天有個家長說,他七歲的兒子要學書法,讓我給推薦個書法老師,我一想小孩才七歲,學書法也是先從握筆,橫豎撇捺這些最簡單的知識學起,找個細心一點的,耐性好一點的教他比較適合,就給他推崇了一個年紀較輕的女老師,後來一打聽,人家根本就沒去和她學,而是找了另一個老師,一問原因,家長說了,這個老師比較有名氣,還是中書協會員,比較專業。
後來我一想,人家長也有道理,取法乎上嘛,老師水平某種程度上也能決定學生水平。
所以,選擇學誰也是個大問題,畢竟水平境界不一樣,在初學階段也許學誰都問題不大,但隨著學習的深入,這個學誰就完全不一樣了。
就拿你學歐陽詢還是姚孟起來說,初學時看不出差別,因為太簡單。過一段時間後你選擇學歐陽詢和選擇學姚孟起就完全不同了,學出來的字也是兩個樣。
因為姚孟起學歐陽詢學得再好,學得再像,他也不是歐陽詢,在一些細節上,姿態上,氣質上都會有差別。
姚孟起對歐陽詢書法的個人理解會體現在他的書法中。你學他,就會對你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你就會越寫越像姚孟起,而不是像歐陽詢。
- 姚孟起臨歐陽詢《九成宮碑》
- 歐陽詢《九成宮碑》原帖
所以,這是個很大的問題,關係到你想做姚孟起第二?還是歐陽詢第二?
如果你說:我只想做我自已,那我勸你還是學歐陽詢,然後再遍臨別的古人帖,融會貫通後就可以做你自己了。
因為歐陽詢也是這麼過來的,學他差不了。
說了這麼多,我還是那句話,如果就為修心養性的話高興學誰就學誰,都是練書法,怎麼著也是越練練好,沒問題。
如果你修心養性的同時還想弄得正規一點,專業一點,那就科學合理的選擇一下,畢竟唐大宗和孔子那樣的名人都苦口婆心地告訴你了:取法要乎上。你好歹也信一回,驗證一下他們說得對不對。
回答完畢,謝謝。
杉石
姚孟起看似勁挺,其實呆板生硬,並不能體現歐體勁跋靈動的特性,也許學楷書可以,但學歐體不行。
\n{!-- PGC_VIDEO:{"thumb_height": 144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3cce3de38e284c87a2d6d9616f41d487\
竇國書法
姚孟起是清朝的貢生,僅憑一個貢生的地位肯定會被時間遺忘。
姚孟起在楷書的造詣上,近百年來罕有與其比肩者,如果說歐陽詢建立了非常完備的字法體系,那麼姚孟起就是這種標準體系的忠實踐行者。
如果是個人原因,比較中意姚孟起的字,可以以此為興趣點開始練習,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但是書法學習還是講究入古,書法入古才能知道其真正的源頭,所以還是建議多參考古貼。
前三圖為姚孟起作品
後三圖為歐陽詢九成宮
一樂書法
九成宮醴泉銘,為歐體經典之作。系歐陽詢七十五歲時所寫。用筆方整,結構嚴謹,盡顯歐體結構精嚴,秀勁之特點。為歐陽詢登峰之作,明趙涵於《石墨鐫華》評此碑為“正書第一”。或贊曰:楷法極則,亦不為過。
姚孟起,[清]字鳳生,一作鳳笙,吳縣(江蘇蘇州)貢生。以書名,正書宗歐陽詢,嘗臨九成宮醴泉銘逼肖。
我們在臨九成宮原碑的時候,由於原碑的破損再加上個人的能力有限,臨寫起來進步非常慢,久而久之,便產生了放棄的心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妨去看看一些高手臨寫的墨跡九成宮,這樣可以讓我們看清筆畫與結構,慢慢地隨著自身水平的提高,眼界的提高,再來臨寫九成宮原碑,就會容易多了。
本人臨習歐體多年,對此深有體會,建議對比著練習,即可以找出相同之處,又可以找出不同之處。比如下圖“巨”字下一點,左右指向不同。
青藤書屋主人
當然可以,近代寫字好的書家也不少,只要字體成熟就可學,歐顏柳趙……等等是當時領軍人物,現在學其法度結構人很多,最終目的都是掌握字的結構,寫出力道、寫出章法、寫出美感、能走出新意那就更好了,有些筆意是邊寫邊悟,多看、多思、多臨。
秋楓1555275
本人對二王,歐體不很感興趣,尤其是歐陽詢,但可以練練,市場需要。不習隸書、魏碑、張黑女路不可能走得遠,這是基礎!不要基礎那直接寫草書得了。
洹江
當然可以,但是要儘量提倡臨經典。古人說過“取法乎上”,如果是初學,還是建議先臨歐陽詢。歐楷是楷書的傑出代表,初學楷書,肯定要用歐楷打基礎。我也是一名書法愛好者,自己也有切身體會,就是選一個最權威的貼來臨。學寫行書就是臨二王;學寫篆書就臨鄧石如吳昌碩;學寫草書就臨孫過庭《書譜》,等等!
翰墨丹青客
當然可以!俗語講“開卷有益”,學書法亦是如此。不在臨誰,而在於堅持,在初學階段,臨姚孟起和臨歐陽詢沒什麼區別。
學書法就是興趣提升的過程,持久漫長。如果對於自己所臨字體不喜歡,只是當成工作或任務去完成,本來是愉悅身心的活動,搞得枯燥疲乏,那就很難產生興趣,更難堅持長久,忽冷忽熱是無法取得成效的。
古人講“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此話有一定道理,但也不盡然。現實中都知拜大師好,但大師卻未必能收你為學生。大師講的都是大學課程,而你只是初中生,大師講的你未必理的得了
,所以在選帖這個問題上本人向來主張適合自己的最好。
又有人講學書不學今,學書必師古。此亦未必,今人生活習慣,社會環境大多一致,對事物的感知和交流沒有阻礙,按潮流來講和我們越近的越是我們容易接受的,那我們又何苦捨近求遠折磨自己呢。
每一個學書者都不會一本字帖臨一生,隨著時間的積累,水平必然提高,所謂站得高望得遠,再溯及高古,或拜名師,一切水到渠成。切莫好高鶩遠,誤了當下。選一本自己喜歡的字帖,臨就是了。
白橋518
不臨歐,想臨姚、田、盧、孟都不可以。
為什麼?
歐是根
其它都是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