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眼丨聯合國騰訊牽手背後,深圳抗疫“法寶”貢獻全球

美東時間3月30日,聯合國在紐約總部宣佈,騰訊公司成為其全球合作伙伴,為聯合國成立75週年提供全面技術方案。也就是說,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全球對話,將在深圳互聯網科技企業的支持下完成。

在市內戰場,深圳抗疫做法獲得世衛專家組的點贊;在湖北戰場,多批深圳援鄂醫療隊圓滿完成任務,凱旋而歸。戰疫“下半程”,在全球戰場上,深圳又將有什麼樣的表現?

這座年輕都市拋出的援助極富深圳特色:一方面是探索得出的超大城市抗疫“深圳經驗”,另一方面是凝聚創造力與實用性的“深圳智造”。這兩項難以替代的輸出,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抗疫“法寶”,彰顯了深圳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擔當。

傳遞“深圳溫度”:為20個國家32座國際友城提供援助

“La victoire appartient aux plus persévérants.(向前走,勝利終將到來!)”3月20日,由寶安企業生產、寶安區捐贈的40000只口罩和1000份新冠病毒快速檢測試劑盒被裝上貨廂,預計將在7—10天內抵達寶安區的友城法國阿維尼翁市,以支援當地人民抗擊疫情。每個防疫物資箱上,貼上了這句法國名言。

“肝膽每相照,冰壺映寒月。釜山加油!深圳與你同在。”3月18日,深圳籌集的醫用口罩、核酸檢測試劑盒以及防護服等抗疫物資分批起運,捐往韓國光陽、仁川、釜山等友城。物資箱上印著韓國古代詩人許筠的詩詞。

“環球同涼熱,四海共冬春(One World,One Fight)。”總部位於深圳的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籌集的抗體檢測試劑盒,從中國出發,目的地是英國倫敦定點醫院。

在確保自身抗疫需求的基礎上,深圳政府與民間組織攜手,全城發動,向海外輸送防疫物資。截至目前,深圳籌措多批一次性醫用口罩、防護服等抗疫物資,為20個國家的32座國際友城提供援助。

這是對友誼質樸的回饋。友城,不僅是平時牽手,更需要危難時伸手,相扶相濟。當深圳疫情爆發時,日本筑波、韓國光陽、法國伊夫林省、美國夏洛特等國際友城紛紛發來物資和慰問。波茲南市市長傑克·賈科維亞克在視頻中堅定表示,“在這一艱難時刻,我們與深圳人民在一起。”

疫情沒有國界,挽救生命也沒有國界。開放包容、有愛溫暖的深圳以迅速行動,回應國際友城的困難和訴求。政府、各大企業、行業協會和公益組織形成合力,力所能及地籌措資源、提供渠道,形成了參與國際抗疫合作的全方位網絡。

共享“深圳經驗”:推薦使用康復患者血漿治療危重症

3月26日,一場跨越6000公里的視頻通話,在深圳及其波蘭友城波茲南之間舉行。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劉磊、重症醫學科帶頭人袁靜領銜的專家團隊,與波茲南市醫療專家連線交流。這是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深圳首次通過視頻通話,與國際友城分享抗疫防控的“深圳經驗”。

截至4月2日24時,深圳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病例452例,累計出院419例,死亡3例,重症、危重症患者清零,沒有醫務人員感染。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冠肺炎聯合專家考察組到深圳考察時,對抗疫防控的“深圳模式”予以高度肯定。

面對一種新型病毒,除了缺乏醫療資源和物資,許多地區最大的困難在於“兩眼一抹黑”,找不到有效的路徑和方法應對。一座超大城市在疫情防控、診療救治中積累的經驗,正是此刻許多地區最急需的。

劉磊毫無保留地向波茲南專家推薦了三種治療方式:常規的抗病毒藥物氯喹、法匹拉韋,康復病人的血漿,以及康復病人血漿提取的球蛋白治療,可以用於治療危重患者。“根據我們經驗,沒有什麼特效藥,但是康復病人的血漿治療效果是非常好的。”

這項研究成果,也被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在全球四大頂級醫學雜誌之一《JAMA》上,以論文形式發表。論文指出,進行血漿治療後12天內,5名危重症患者體內病毒均轉陰。《JAMA》雜誌編輯表示:“該研究工作為國際同行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前期臨床經驗。”

此外,深圳市委外辦已經聯合相關部門,第一時間製作外語版本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居家隔離必備手冊》、《居家防控指南》等一手防控措施與信息,發往友城。

鍾南山院士曾說,“如果不從全球範圍內控制好,不可能戰勝疫情。”幫助他人,也就是幫助自己。“深圳經驗”的輸出,能夠降低全球各地醫療機構的試錯成本,為他們找到合適的治療方案,提供關鍵性的參考。有了合適的治療方案,疫情很可能迎來重要轉機。

輸送“深圳智造”:核酸檢測試劑盒覆蓋全球70個國家

西班牙穆爾西亞的海岸邊,警方使用大疆無人機巡邏街道、公園等公眾場合;意大利那不勒斯,大疆和當地醫院合作,用無人機搭載 3D 打印盒,運輸血液、咽拭子等樣本和物資……這些飛出深圳的無人機,提升了各國防疫抗疫工作效率,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風險。

“戰時”物資,必然是能夠滿足抗疫需求的優質產品。擁有自主創新知識產權、使用便捷、質量過硬、產能充足,這些優勢使得“深圳智造”在國際抗疫戰場上大放光彩。

還記得3月15日,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向“中國兄弟”表示感謝嗎?當時他稱,收到了第一筆來自國外的防控疫情物資援助。這筆物資,正是由華大基因研發生產、深圳市猛獁公益基金會捐助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而另一批援助日本的試劑盒,為“鑽石公主號”核酸檢測工作提供了及時助力。

與一般的防疫物資不同,試劑盒屬於醫療器械,需要通過嚴格的認證。要更快、更大量地生產出合格、準確的試劑盒,離不開科技研發的積澱和投入。

今年1月起,華大基因開始投入研製相關試劑盒,僅用72小時即完成了初步研發。3月27日華大基因宣佈,公司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緊急使用授權,成為國內率先獲得該項授權的企業。目前,華大基因已累計生產該試劑盒700多萬人份,約70個國家和地區使用。

高科技企業在國際抗疫中的活躍,背後折射的是深圳對全球創新要素的強大匯聚力,科技型龍頭企業的數量和實力,研發投入的力度。這些獨特的深圳元素,為全球抗疫提供了堅實的科技支撐,豐富了抗疫和診療手段,提升了各地的“戰時”管理效能。

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份子,全球戰疫中的“深圳力量”正越來越強勁。命運與共,攜手同心,人類定能戰勝病毒的侵襲,共赴春暖花開的約定。

【記者】夏凡

【作者】 夏凡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