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时+剪辑+调色,纪录片后期制作电影化流程“全套”揭秘

作者 | 陶红 陈琛

订阅 | 010-86092062

软硬件+转码/延时+剪辑+调色,纪录片后期制作电影化流程“全套”揭秘

《孤山路31号》是由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制作的文化类纪录片,该片荣获2019年度电视节目技术质量奖(金帆奖)高清录制技术质量奖(专题类)一等奖。

《孤山路31号》不同于以往纪录片的单纯记录,它在美学上更为写意,在叙事上也以更为新鲜的视角,该片为《西泠印社》系列纪录片的序篇,讲述了一段金石传奇。

围绕浙江广播电视集团4K超高清发展战略,《孤山路31号》采用了4K、6K甚至8K的分辨率进行拍摄,在最后播出时采用了高清播出的方式。

后期制作中由于4K、6K视频素材以及8K延时物料等原因,所以在制作流程上也不同以往。下文将从硬件、软件配置,转码、延时制作,剪辑,调色这四个部分来系统地解析《孤山路31号》的整个后期制作流程。

软硬件+转码/延时+剪辑+调色,纪录片后期制作电影化流程“全套”揭秘

《孤山路31号》后期制作流程

硬件 / 软件

人文纪录片《孤山路31号》主要拍摄地点集中于杭州西湖,拍摄跨越了四季日夜,器材使用了 SONY Fs-7、RED EPIC、SONY a7m3等摄影机,拍摄格式涵盖了Apple ProRess 422HQ、R3D、XAVC Intra 10bit、RAW等各种格式。其素材以4K为主,大量延时序列为辅。

如此多的视频素材类型,对“转码、编辑、备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这些考量,在硬件基础上,我们组建了以三套apple mac pro的剪辑工位、一套apple imac摆渡机工位、两套apple mac pro的备份或转码工位、四套dell z840的包装机工位、一套apple mac pro的 调色工位以及200TB Xsan存储的非编制作网络。

在软件上,我们以较为稳定的Final Cut Pro X作为基础的剪辑软件,Cinema 4D以及After Effect作为特效合成软件,Davinci Resolve15为调色软件,Arctime为唱词软件,Media encoder为转码软件,LRTimelapse Pro配合 Lightroom作为延时处理软件。软件使用上我们尽量细化软件的职责,明确各个软件的专业方向,而不是混用软件。

转码 / 延时

首先介绍的是转码工序。

由于这次后期制作时间较为紧张,我们使用了3台mac pro进行转码工作。因为后期剪辑使用的是Final Cut Pro X这款软件,所以在基于全流程稳定性和准确性的考量之后,我们决定不采用传统的软件外制作代理的“套底、回批”模式。而是使用软件内部制作代理的方法

传统的“套底、回批”在应用时会较大概率地产生套底素材不匹配、时间线混乱、无法读取套底时间线等问题。

由于此项目制作周期紧凑,不容许出现套底混乱的问题,所以我们使用了 Final Cut Pro X内部的“代理/原始切换”功能,在短时间内通过 Final Cut Pro X内部迅速地生成与原始文件尺寸、帧速率相同的Apple ProRess 422 proxy 编码代理文件。

虽然之前部分剪辑师认为Final Cut Pro X在处理Apple ProRess 422 proxy编码的代理文件时还是会产生卡顿的现象,但是在实际操作测试之后,Final Cut Pro X 对于这种代理文件的处理还是流畅的。

“代理/原始切换”让我们可以一键切换原始文件和代理文件,通过这个功能,原本复杂的“套 底、回批”工作流程,在几秒内就可以完成。

其次,大量的延时素材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 无比巨大的考验。延时素材大部分为a7m3等微单拍摄的8K RAW序列,面对这些高质量的RAW图片序列,我们要综合效率和质量来处理。

传统的非编软件,如FCPX、PR、Resolve并不能直接读取到这些RAW格式图片序列 ;而AE虽然可以读取到这些RAW序列,但是由于RAW文件难以读取,往往会造成AE输出整段视频文件产生坏帧,所以我们采用了LRTimelapse Pro去闪烁、Lightroom调色、After Effect稳定合成的延时视频制作流程进行延时处理。

首先,将RAW图片序列导入LRTimelapse Pro,在软件中将图片序列中曝光异常、曝光差异过大的图片筛选出来进行单独处理。

第二步,将LRTimelapse Pro内的序列文件发送至Lightroom中进行调色,对视频序列进行整体定调、删除异常曝光单帧,并将调整数据发送至LRTimelapse Pro。

第三步,将LRTimelapse Pro中的图片序列导出的PNG高质量序列导入至AE中进行稳定处理。

第四步,把AE中的图片序列导出为Apple ProRess 422HQ编码的8K视频完成处理。整个延时序列的处理是复杂而艰巨的,不过最后的延时效果也是令人所惊叹的。

剪辑

首先,剪辑手法上。

《孤山路31号》从自由奔放、苍劲凌厉的印文中,解读文人墨客感怀方寸天地的国家情怀,借小小的一块金石来接触古代文化巨匠的高贵灵 魂。同时导演在本片中也做出了很多大胆的尝试,水下摄影、红外摄影、大范围延时、情景再现等等,都成为了本片独特的文化印记。

软硬件+转码/延时+剪辑+调色,纪录片后期制作电影化流程“全套”揭秘

红外摄影空镜

软硬件+转码/延时+剪辑+调色,纪录片后期制作电影化流程“全套”揭秘

水下摄影空镜

在剪辑过程中,我们更多地跟随着意识剪辑、选择素材,整个剪辑的手法轻柔大气。剪辑师并不会去主动询问导演应该怎么做,而是在导演拍摄 创作时,独立地去主动探索种种可能性,不断地尝试各种组合,剪辑出各种版本,例如 :“写实的版本”、“意识流的版本”等。

当然,剪辑师虽然可以有自己的剪辑方式,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根据摄影的风格来判断整体的调性。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摄影的内容之上,是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感的。所以遵从导演、摄影师的思路,也是剪辑师最重要的剪辑思路。

其次,剪辑平台上。

根据这种大型纪录片项目的需求,剪辑平台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能够跨平台协作。因为像这种级别的纪录片是需要与很多部门合作完成的,包括混音、配音、特效、调色、包装部门等。

我们既要把自己的内容给到这些部门,也要将他们制作好的物料输入到我们的时间线中。这个剪辑平台还需要有完善的素材管理能力,因为这种大型纪录片往往都会有数万条素材、上百个拍摄场景、多个摄影机,为了避免混乱,我们需要这个剪辑平台能够完善地面对各个类型的素材管理。

另外,这个剪辑平台还要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应对大型的时间线。纪录片的粗剪时间线有可能有一个小时左右,所以我们的剪辑平台也应该能够承受 住大量素材的堆积。在综合硬件、存储空间等方面的因素之后,我们选择了Final Cut Pro X作为剪辑平台。

除了稳定性之外,Final Cut Pro X中的磁性时间线、变速、转场等操作都是十分便捷迅速的,很少会出现软件卡顿的现象。不过,Final Cut Pro X也有一些自带的先天问题,例如:与音频部门交互困难、资源库占用存储过大、代理带通道的包装无法识别通道等问题。我们的后期团 队也通过种种方式,利用第三方插件对这些问题一一破解。

软硬件+转码/延时+剪辑+调色,纪录片后期制作电影化流程“全套”揭秘

调色

《孤山路31号》整体的调色方式与以往纪录片不同,无论是流程上还是调色思路上都更偏向于电影化。虽然偏向电影化会对工作流程、工作周期提出更严格的要求,但是影片最终呈现出来的质感也是以往纪录片所无法比拟的。

首先,调色思路方面。

《孤山路31号》不同于以往纪录片的调色要求,以往纪录片多着重于还原真实色彩,基本是调色后画面与拍摄时真实的场景完全一致,不会有任何的色彩倾向,更不会有所谓的“电影感”。

而对于《孤山路31号》这部人文纪录片来说,它需要的首先是画面浓艳、饱和度高,其次就是整体调性电影感强、胶片感浓重,最后是古代情景再现画面、资料画面、当今画面、特效画面能够完美的衔接,不让观众产生段落感。调色师的工作就是在一步一步地营造气氛感,帮助导演叙事。

其次,匹配镜头。

本片镜头的构成主要以纵横早晚、跨越四季的空镜为主,其中包括了航拍空镜、电影摄影机空镜、红外摄影空镜、微单延时空镜、 水下摄影空镜。

面对这些空镜头,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将它们调整得惊艳动人,更为重要的是将各个机型、各个场景的画面进行匹配

本片从器材类型上分类,可以分为RED EPIC、SONY Fs7、SONY A7M3、DJi悟2、GoPro Hero4等摄影器材 ;在场景上可以分为室内精致特写、室外大范围延时、古人情境再现、水下锦鲤、外部航拍、内部空镜等一系列的西泠印社相关镜头。

所以,调色师也通过前后画面的对比整体LUT制作等解决方案,来最大限度地满足时空跳跃和空间跳跃。例如:片中经常出现的古代情景再现镜头,往往是与现代的镜头相互连接的。所以在表现古代旧时光氛围的同时,也要考虑这个情景再现镜头的调性与后面的现代镜头是否相匹配。

第三,营造电影感。

导演希望整个调色情绪上处于中性,整体有模拟柯达胶片的大反差的蓝黄对比。但是在制造电影感的同时,也不能脱离此片播出平台的限制。所以调色师在制造电影感的同时,还是将整体的饱和度、对比度消弱了一些,让观众在质量参差不齐的民用级电视机上有良好的观感。

软硬件+转码/延时+剪辑+调色,纪录片后期制作电影化流程“全套”揭秘软硬件+转码/延时+剪辑+调色,纪录片后期制作电影化流程“全套”揭秘
软硬件+转码/延时+剪辑+调色,纪录片后期制作电影化流程“全套”揭秘软硬件+转码/延时+剪辑+调色,纪录片后期制作电影化流程“全套”揭秘

第四,工艺流程。

《孤山路31号》使用了“套底”流程。之所以没有使用简单便捷的在剪辑时间线上出长条视频再进行分割的流程,是因为此次拍摄有大量R3D素材。我们想尽可能地保证原始RAW素材的高度可调整性,而不是通过输出整条视频素材来破坏它的调整范围。

软硬件+转码/延时+剪辑+调色,纪录片后期制作电影化流程“全套”揭秘

《孤山路31号》使用了“套底”流程

所以此次调色流程中,我们第一步是通过FCPX输出Xml文件和调色校对小样,给予调色师所需物料;第二步是在Davinci Resolve 15导入时间线并且检查对照时间线是否有误;第三步是一级、二级调色等调色步骤;最后一步就是将调整好的视频片段导出至FCPX中。经过这个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画质损失,将素材高质量的返还给剪辑部门。

软硬件+转码/延时+剪辑+调色,纪录片后期制作电影化流程“全套”揭秘

《孤山路31号》这部人文纪录片的整个后期制作时间是比较紧迫的,在后期制作全流程中,我们在各个技术难点上攻坚克难,在创作空间上尽情发挥。这个项目也规范了我们纪录片高端化、电影化、紧凑化制作的流程,让我们对高端纪录片的制作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我们也完成了相关的技术储备。

END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经典片段调色案例分享

“云录制”是否只是“昙花一现”?

600小时的素材!这样“恐怖”的纪录片素材量怎么管理?

综艺“云录制”并不简单,原来背后藏着这么多技术亮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