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首位狀元陳逖“登第皂莢”的故事


晉江首位狀元陳逖“登第皂莢”的故事


編|者|按

晉江歷史文化悠久,素有“聲華文物、雄稱海內”“海濱鄒魯”的美譽。自唐貞元八年(公元792年)歐陽詹首開閩南登科及第之風,與大文學家韓愈榮登“龍虎榜”,晉江歷代俊才輩出,湧現出1853位進士,科甲之盛冠於八閩。這其中有文科狀元8位、武狀元3位,文科榜眼(第二名)13位、探花(第三名)3位。

為豐富晉江市民精神文化生活,近日,晉江市文物保護中心推出《晉江狀元》《晉江宰相》系列主題展覽。除在草菴公園龍泉書院陳列展覽,晉江市文物保護中心還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推出手機看晉江狀元、晉江宰相主題展覽,市民在家就可一飽眼福,瞭解晉江的文脈和歷史。

即日起,《晉江鄉訊》摘選部分晉江狀元、宰相故事,最大限度還原當時的情景,展現他們的風采和魅力,以饗讀者。本期讓我們一起走進晉江首位狀元陳逖的故事。


晉江首位狀元陳逖“登第皂莢”的故事

皂莢生半 狀元登第 晉江首位狀元陳逖“登第皂莢”的故事


晉江首位狀元陳逖“登第皂莢”的故事

晉江首位狀元陳逖“登第皂莢”的故事

陳逖,(公元890-952年)字田遠,號易齋,五代泉州南門外瀆頭村人。五代後梁貞明年間(公元915--921)狀元。陳逖自幼聰穎機靈,志書記載:“少好學,敏慧善屬文。”滿懷尊儒崇文、望子成龍思想的長輩們對他寄予厚望,自小就延請名師嚴加督促,教授啟蒙,不久又疏通關係送他進國子監所轄的官學苦讀經書詩文。陳逖17歲時,原黃巢起義軍將領朱溫逼唐哀帝禪位,以梁為國號,定都開封,唐滅亡。後梁雖然政權極不穩定,但仍沿襲唐的科舉制度。


陳逖先是在鄉試中以優異成績通過選拔,眼看又值會試之期,陳逖的父親為他在京城找到立足之處,並準備好盤纏以方便陳逖赴京趕考。


17歲那年,陳逖開始沿著官道踏上京城開封的赴考之路陳逖先到泉州宣聖廟祭拜孔子,出東門來到東湖亭,這裡是泉州刺史宴送歐陽詹等赴京城考試的地方。


遙想博得功名的歐陽詹、許稷、陳嶠、楊在堯、李仁濟等鄉賢前輩,陳逖不禁壯欲思飛、躊躇滿志,於是一鼓作氣輕鬆通過明經科考試。


後梁貞明四年(公元918年),陳逖參加進士科考試,本次考試共取進士12人,陳逖榮登榜首。


廷試那天,只見陳逖胸有成竹,奮筆疾書,一氣呵成。在時局動盪的五代,一個地處南方一隅的晉江考生一舉奪魁,轟動一時。


陳逖在京城考試期間,泉州城裡盛傳宣聖廟庭中的皂莢樹上忽然生出一莢半的皂莢。時人紛紛議論一定是有人今科登第,考取科舉功名。


果然不久傳來喜訊,陳逖高中狀元。


清代徐松《登科計考》卷25記載:貞明四年,進士十二人:陳逖。《玉芝堂·談薈》記載貞明某年狀元陳逖,未知其年,附此俟考。


在泉州民間,一直流傳著與狀元有關的奇妙故事。


相傳泉州文宣王廟庭有株皂莢樹,每逢開科考試,皂莢就開花結莢,結多少莢就預示著該科有多少泉州人中進士。


晉江首位狀元陳逖“登第皂莢”的故事


晉江生員陳逖中狀元這一年,泉州府文廟庭皂樹結了一莢半,黃仁穎中應試明經第,但進士試落第。


到了後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晉江生員潘湖翁黃仁穎再度赴試,才得中狀元,那半莢皂便成了全莢。這便是廣為流傳的“登第皂莢”的故事。


“登第皂莢”一事在一些志書史籍上也得以記載。宋代《太平廣記》引《稽神錄·登第皂莢》一文載:

“泉州文宣王,庭宇嚴峻,學校之盛,冠於藩府。庭中有皂莢樹,每州人將登第,則生一莢,以為常矣。梁貞明中,忽然生一莢有半,人莫渝其意。乃其年,州人陳逖進士及第,黃仁穎學究及第。”清乾隆《泉州府志》記載:“泉州府學,在城府東南三教鋪……廟庭有皂莢,每應州人舉進士之數。五季為宣聖廟。”


古時泉州府文廟莊嚴而神聖,每當泉州士子及第就生一莢,郡民覺得極其應驗,都認為是神靈所賜。


今天看來,“皂莢登第”更多是民間流傳的故事,卻能透過這一傳說窺見唐代以來泉州尊儒崇文之風。


晉江首位狀元陳逖“登第皂莢”的故事


陳逖才思敏捷,自幼聰慧,進退知禮,為人深沉而有大略。他在五代十國這個朝綱混亂、政局動盪的歷史背景下步入仕途,日夜操勞,盡心盡力為後梁效力,


他日夜操勞盡心為後梁效力,為當朝丞相敬翔所薦闢。末帝下詔,到後梁京都開封待候授職。初授編撰時,後梁國土盡為晉國所侵佔,先是侵佔河北,不久又佔山東。


據史書記載,陳逖曾向後梁末帝上奏指出:國家連年喪失兵力士氣未振,陛下深居殿閣之中,何以建家立業?


遺憾的是終未被後梁末帝朱友貞所採納。


陳逖非常苦惱,多次向當朝宰相敬翔提出辭去編撰之職,未能獲准。


此後他又歷任禮部員外郎、郎中、翰林承旨等官職。在後梁外有強敵、內有危患之際,陳逖臨危受命,隨從安元信援救上黨,並攻破夾寨,收復潞州,以功授校檢司空。


晉江首位狀元陳逖“登第皂莢”的故事


正當陳逖躊躇滿志,希望為振興後梁建功立業時,卻因不慎得罪奸臣趙巖而受到排擠,他也被貶為雷州推官(從八品)。


即便如此,陳逖仍舊勤於政務,愛護百姓,經常下鄉體察民情,關心民眾疾苦。


當聽說家鄉瀆頭連年遭受水災五穀顆粒無收,陳逖當即拿出有限的俸祿資助鄉民渡過難關,整修水利,重建家園,在家鄉廣為美傳。


後梁末帝卻信任奸臣趙巖操弄朝政,陳逖深感憂慮,後梁王朝國勢也日見衰弱。


後梁龍德二年(公元922年)十二月,陳逖抱憾稱病返回家鄉瀆頭世科隱居。


宋太祖廣順二年(公元952年)十一月十四日卒於家,賜諡號為“文端 ,著有《田遠詩話》五卷。


記者:張雲採訪整理、部分資料援引自《晉江狀元譜》

圖:晉江市文物保護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