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作为三朝元老,最终被康熙拘禁,他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

清朝康熙年间的鳌拜,是朝中的头等权臣,即便是康熙皇帝也要礼让三分,

虽然手握大权,但是鳌拜似乎一直都没有打算扳倒康熙自己上位,在康熙成长起来之后,鳌拜最终还是败在了皇帝的手中。作为三朝的元老,如何评价鳌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鳌拜到底是忠是奸?似乎很难一概而论,他经历了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曾为大清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后来却因为手握大权走上了权臣的道路,最终落了个被囚禁的下场。


客观地来讲,我们不能以忠奸来判断鳌拜,因为他是一位复杂的历史人物。从他最后的结局来看,也能看出鳌拜是一位有功有过的臣子。在鳌拜被擒之后,康熙原本打算抄家灭祖,在思虑了一番之后变成了软禁,康熙做事向来有很坚定的意志,如果不是鳌拜立下过不少功劳,他又怎么会轻易饶过自己的心头大患?


鳌拜作为三朝元老,最终被康熙拘禁,他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


一、随皇太极打天下,被封为清朝第一勇士

出身将门的鳌拜,在青年时期就已经投身于军中,凭借着自己的本领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很快就成为了皇太极手下的一员大将,不论是在入关前还是在入关后,鳌拜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现,在跟随清太宗皇太极打天下的过程中,鳌拜最亮眼的一战当属攻克皮岛一役,当时皮岛上驻守的明军和关内的明军互相呼应,如果不攻克此岛,后金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皇太极多次派出大将都无功而返,最后靠着勇猛的鳌拜率领小部队登岛,和明军浴血奋战,这才拿下了皮岛。

此时后金也迎来了转折点,明朝丢失了皮岛,失去了最后和后金抗衡的资本,解决了后顾之忧的后金,可以向中原投入更多的兵力,发动规模更大的战争,也是靠着这一场战役,鳌拜被授予了巴图鲁勇士的称号。

经过此役之后清军开始集结部队入关,鳌拜屡次立下战功,号称满洲第一勇士,不仅成为了镶黄旗护军的统领,更是被皇太极视为心腹,纵观整个清朝初期,朝中的军功能和鳌拜比肩的恐怕也只有多尔衮了。此时的鳌拜已然是中流砥柱,肱股之臣了。


鳌拜作为三朝元老,最终被康熙拘禁,他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


二、皇太极死后坚决拥护其子,不惜和多尔衮对立

如果说鳌拜在皇太极手下战功赫赫,依旧不能证明他对皇太极和大清的忠心,那么在皇太极暴毙之后,鳌拜的所作所为可谓是忠心耿耿,因为皇太极走的突然,所以在临终前没有留下任何的遗嘱,谁来继承他的位置成了大问题,皇帝之位人人都想要得到,即便是满洲贵族也不例外,在皇太极死后,长子豪格和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争夺皇位,豪格得到了正黄旗和镶黄旗的支持,而多尔衮则有正白旗和镶白旗充当后台,虽然双方的实力差距较大,但是鳌拜依旧坚决拥护皇太极的子嗣来继承皇位。甚至不惜在会议上拔刀相向,这才迫使多尔衮退了一步,另立顺治为帝。

这场皇位之争鳌拜是核心人物之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尔衮摄政之后,倒戈相向投靠在他名下的大臣有不少,但鳌拜却依旧耿直,即便是遭到多尔衮无情的打压,也从来没有趋炎附势,始终保持着对先帝的忠诚,和对清王朝的忠诚,

这种情况一直到多尔衮去世,顺治重掌大权才有所改变,因为他对皇太极足够忠诚,所以顺治上位之后,也是把鳌拜当成自己的心腹大臣。在顺治临终前,鳌拜更是成为了托孤重臣。如果没有之后的事情,鳌拜将会是受人尊敬的老臣。


鳌拜作为三朝元老,最终被康熙拘禁,他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


三、手握大权后,成了一头没有束缚的猛虎

成为了四大重臣之一,鳌拜手中的权力也变得更大了,如果单从功绩方面来看,鳌拜却是对得起托孤大臣的身份,顺治死后登基的康熙只有八岁,朝中的一应事务都是由几位托孤大臣来打理的,在他们的打理之下清朝稳定地运行,给了康熙足够的成长时间。也许是因为之前被打压地太久,也许是因为掌握了太长时间的权力,鳌拜开始渐渐地享受上了当权臣的滋味,他开始在朝中结党营私,组建自己的势力集团,对已经成长起来的康熙皇帝颇为不屑,有时候双方甚至还会产生一些小冲突。


鳌拜本来就是两朝的功臣,到了康熙年间他已然是功高盖主,即便是在朝中低调处事都很有可能被皇帝盯上,更何况他还手握政权兵权,这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了康熙的皇权,在鳌拜被擒之后,康熙给出的理由是:妄称顾命大臣,窃弄威权,分散了皇帝手中的权力才是他最大的罪过,至于排除朝中异己,私占良田等罪名,康熙并不关心,纵观整个历史,没有任何一位皇帝能容忍被大臣掌握着权力,康熙也不例外。不过值得庆幸地是,

鳌拜虽然有心当权臣,但是并没有打算造反,否则以他手中掌握的40万大军,想要推翻一个王朝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鳌拜作为三朝元老,最终被康熙拘禁,他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


鳌拜本来就是两朝的功臣,到了康熙年间他已然是功高盖主,即便是在朝中低调处事都很有可能被皇帝盯上,

更何况他还手握政权兵权,这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了康熙的皇权,在鳌拜被擒之后,康熙给出的理由是:妄称顾命大臣,窃弄威权,分散了皇帝手中的权力才是他最大的罪过,至于排除朝中异己,私占良田等罪名,康熙并不关心,纵观整个历史,没有任何一位皇帝能容忍被大臣掌握着权力,康熙也不例外。不过值得庆幸地是,鳌拜虽然有心当权臣,但是并没有打算造反,否则以他手中掌握的40万大军,想要推翻一个王朝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结语:

纵观鳌拜的一生有功有过,虽然晚年一心想要掌握大权,但是对于清朝并无二心,从整体上来看依旧是功大于过,评价鳌拜也不能用简单地忠和奸来判断,如果非要找一个准确地评价,或许鳌拜是忠诚地权臣,虽然犯下了错误,但是这并不能抹杀他的功绩,康熙晚年也曾给予了鳌拜极高的评价,雍正继位之后更是给鳌拜进行了平反,“赐鳌拜祭葬,复一等公,世袭罔替”,

在雍正九年的时候鳌拜还被加封为超武公,这些都是因为皇帝念着鳌拜为清朝立下的功劳,也念着他对先帝们的忠诚,否则一个被判满门抄斩的臣子,又怎么可能会被改判为软禁,甚至能够在后世恢复名誉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