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題精選29——青藏鐵路與凍土

引言

青藏高原典型的特徵是高寒,被稱為“世界屋脊”、“第三極”。其地形、氣候、凍土等因素影響了這個地區的農業、工業、城市、交通等發展。所以這個地區的考點一般都是以這些角度出現,其中青藏鐵路的考察頻率比較高。青藏鐵路(Qinghai-Tibet Railway),起始點分別是西寧市——拉薩市,是中國新世紀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條鐵路。青藏鐵路為西藏乃至我國西部地區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但是它的修建也是克服了重重困難,體現了我國科學技術和智慧的結晶。

這一期的高考大題精選,主要介紹青藏高原的凍土與青藏鐵路的關係。

高考地理大題精選29——青藏鐵路與凍土

題目


青藏高原氣候高寒,氣溫一般低於地溫,是我國主要的凍土分佈區,凍土土層可分為活動層和多年凍土層兩部分。其中,活動層靠近地表,隨著外界氣溫變化或凍或融;多年凍土則常年處於冰凍狀態。青藏鐵路格(爾木)拉(薩)段成功穿越了約550千米的連續多年凍土區,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凍土地區的最長鐵路。活動層反覆凍融及冬季不完全凍結,使凍土的體積發生膨脹和收縮,會危及鐵路路基,為此青藏鐵路的建設者們創造性地提出了低架旱橋、熱棒技術、拋石路基等措施。其中拋石路基即用碎塊石填築路基,利用其通風透氣性,隔阻熱空氣下移,同時吸入冷量,起到保護凍土的作用。左圖是青藏鐵路分佈圖,右上圖是拋石路基結構示意圖,右下圖為片石護坡景觀圖。

高考地理大題精選29——青藏鐵路與凍土


(1)運用所學知識,根據大氣受熱過程,分析青藏高原地區氣溫低於地溫的原因。(6分)

(2)凍土活動層冬夏季的反覆凍融,會對列車運行的安全產生怎樣的不利影響,請簡述其過程。(6分)

(3)根據拋石路基的設計原理,判斷其散熱效果最顯著的季節,並分析其原因。(6分)

(4)專家建議,部分東西走向的路段的路基兩側增加片石護坡,且南側厚度要大於北側,試分析其可能原因。(4分)


考點


大氣受熱過程,凍土的特點和影響,青藏高原區域地理。本題是4問,每一問考點清晰,層次較為鮮明,指向性強。

解析


第(1)題,青藏高原地區氣溫低於地溫的原因可結合海拔、熱力環流的過程以及風力等方面回答。

第(2)題,凍土對列車運行的安全產生的不利影響可從冬夏季凍土的變化回答。

第(3)題,拋石路基散熱效果最顯著的季節為冬季,其原因可從低溫對拋石路基的影響回答。

第(4)題,南側路基片石護坡厚度要大於北側的原因可從氣溫變化引起凍土的變化回答。


答案


(1)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晴天較多;白天被削弱的太陽輻射較少,到達地面的熱量較多,地面吸收後增溫;但空氣稀薄、雲量較少,對地面的長波輻射吸收較少,加之高原地區多大風天氣,大部分熱量散失掉,氣溫較低。

(2)冬季的時候,凍土在凍結狀態下,體積會發生膨脹,建在上面的路基和鋼軌就會被頂起;到了夏季,凍土消融,體積收縮,路基和鋼軌隨之會降下去;以上情況反覆出現就會造成路基嚴重變形,鐵軌出現嚴重彎曲、高低不平,影響列車行車安全。

(3)冬季。原因:冬季氣溫較低,凍土易凍結,拋石路基利用其通風透氣性,起到類似於通風管儲冷的作用,加快路基的散熱,減小因路基升溫對凍土凍結產生的影響。

(4)南側為陽坡,增溫較北側快,增加片石護坡厚度可減緩外部溫度的變化對凍土的影響,從而達到與北側相近的溫度,保持路基兩側降溫的一致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