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复工春意图:人勤春早,耕作正酣

商洛复工春意图:人勤春早,耕作正酣

“这茬羊肚菌今天得采收完”“明前茶一芽一叶品质最好,要抢时间采摘卖个好价钱”“那条枝穗笔直健壮,把它剪下来”……

在商洛各县区的产业大棚、田间地头、高山林地,眼前总是展现出一幅春意图——万物复苏,人勤春早,耕作正酣。

商洛复工春意图:人勤春早,耕作正酣

商州区杨峪河镇民主村大棚里,工人正在采收鲜香菇

不负农时忙生产,科技春潮涌商洛。在这个特殊的第二十八届“科技之春”期间,商洛市科协组织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凝聚起复工复产的强大力量,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农业生产,号召科技工作者迅速投身一线,抢抓春季黄金时间,为增收产业播下“科技”之种,助力全市如期脱贫摘帽。

商洛复工春意图:人勤春早,耕作正酣

商南县城关镇捉马沟村陕西君悦康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修建蓄水池,为复工复产后灌溉农业园区做准备

严密防控:复工复产惠企利民

3月16日早上7点,洛南县洛源镇名贵药材西洋参种植协会负责人郭彦川就戴好口罩,匆匆赶到地里侍弄起西洋参。

“一年之计在于春,防疫不误农时,我们得把疫情防控期间落下的活尽快补回来。” 郭彦川一边动手自己干,一边现场培训着参农,“种西洋参就像照顾小孩,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

记者在现场看到,参农戴着口罩间隔一米以上距离,平整土地、拉行打窝、收拾准备搭棚的材料……一派热火朝天的春耕景象。

商南县城关镇捉马沟村现代农业园区,依托汇康生态茶业协会成立了陕西君悦康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三年来,公司以发展茶叶种植加工、花生油料种植加工、食用菌生产为主,带动在册贫困户115户。

可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该公司处于停产停业状态。企业不能复工,周边闲置劳动力干着急。在商洛市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和商南县科协的帮助下,企业重新恢复生产。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严格排查,每天为务工人员测量体温,发放口罩,定时消毒,建立健康档案。目前,全村已有180余人走上复工岗位。”村党支部副书记、陕西君悦康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罗镰威说。

今年48岁的陈道林,是捉马沟村河东组贫困户,四口之家母亲常年患病,17岁的女儿上初中,因病缺劳致贫。勤劳憨厚的陈道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为家庭拖累,总是难以脱贫。近几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他栽培天麻、种植白芨和魔芋,一年下来能收入2万余元。

2019年9月,君悦康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陈道林签订长期用工合同,每月工资3000元。今年3月1日,随着复工复产,入企务工后除草、施肥、浇水、炒茶逢活就干,陈道林高兴地合不拢嘴:“在家门口干活,还能照顾老人孩子,一天能挣一百元。”

商洛市委宣传部驻村第一书记杨月治告诉记者,该公司负责人罗镰威夫妻曾在南方打过工,返乡创业有经营理念,具备发展生产的诸多优势,示范作用明显。累计带动贫困户41户,增收17.4万元。

复工复产,企业受惠群众得利。据统计,开春以来该公司已生产商品羊肚菌400斤,产值24万元。销售花生油1800斤,销售收入36000元,采摘加工明前茶400余斤,产值30余万元。支付务工工资10余万元。

商洛复工春意图:人勤春早,耕作正酣

商洛市核桃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根宪指导红仁核桃建园

远程培训:网上互联传经送宝

商洛是核桃之乡,核桃是商洛特产。核桃产业发展重在科管,要在技术,关键是把握时令。

园子怎么建?何时嫁接易成活?怎样进行科学管理?针对群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服务好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传经送宝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确保疫情防控和科技服务核桃产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实现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关键之年开好局、起好步。”商洛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董红梅说。

疫情期间,商洛市科协在全力做好严格防控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核桃产业协会科技人才优势,上下联动,紧密配合,不误农时,创新科技服务方法,利用互联网远程演示培训,把春季核桃产业田间管理的技术送进千家万户。

在董红梅看来,疫情之下科技工作者更应该创新工作方法,借助“科技之春”宣传月普及科学技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服务“三农”,助力群众增产增收脱贫摘帽。

3月17日,商洛市柞水县科协与县农技中心联合举办了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35户种植大户受益栽培新技术。

录制微视频,开展远程培训实现科技服务“零距离”。3月以来,商洛市科协、市林业局组织市核桃产业办、市核桃产业协会、市核桃研究所等单位7名专家技术人员,着眼于目前全市核桃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围绕核桃整形修剪、科学施肥、病虫防控、合理间作、霜冻预防、高接改造、丰产建园等七个主题,分别录制了7个微课堂专题片,通过相关网站滚动播放宣传。靶向田间管理技术难题,扎实开展春季核桃科管技术远程培训、推广普及服务活动。

与此同时,商洛市科协动员林业科技人员,在直通基层科技人员及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相关平台转发宣传,扎实开展核桃科学管理实用技术远程培训,确保服务到基层、到果农。

洛南县古城镇寨子村核桃大户董建峰兴奋不已,“微视频里专家讲的非常全面,及时到位,很受用的,为我在疫情防控期间科学管理60亩核桃园理清了思路。”

商洛市核桃研究所所长陈新乐介绍,该专题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便于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有力地推进全市核桃科管技术普及,依靠科技进步支撑了核桃产业助推群众增收致富。

商洛复工春意图:人勤春早,耕作正酣

商洛市科协、市林业局联合开展春季核桃防虫害科等实用技术培训和无人机一喷三防示范推广活动

送“技”下乡:战“疫”兴业助力脱贫

“技术下乡,发挥科技优势,帮助群众科学生产,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上去。”董红梅表示。

3月6日,商洛市科协、市林业局联合组织科技专家把“科普流动课堂”开进丹凤县棣花镇四方岭1200亩核桃示范园,开展春季核桃防虫害科管等实用技术培训和无人机一喷三防示范推广活动。核桃专家陈新乐从深翻垦复、整形修剪、科学施肥、防虫防控等核桃春季科管的技术要领向参与群众和工作人员进行详细讲解,并指导工作人员操控无人机对核桃树进行科学施肥。

在洛南、山阳、商州、丹凤等县区,科技工作者面戴口罩,背上水壶,手拿锯子剪刀穿行于果园。目前储备红仁核桃接穗10万根,已组织专业队由南到北陆续开展果树高接改造。

科技点燃春耕生产的火炬。商南县科协组织科技工作者下沉生产一线,近距离服务基层群众,围绕小麦、油菜、马铃薯、养蜂、猕猴桃、茶叶等产业发展,开展精细化指导、微课堂服务、钉钉群培训等活动,效果良好,群众满意度高。

“我们录制微课堂视频7期,开通1.2万户贫困户手机短信平台,发送技术服务信息2万多条,指导农民种植马铃薯2万亩,袋料香菇2000多万袋。”商南县科协主席胡飒俊信心十足。

农时不等人,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与时间赛跑的商南县林业站,从2月11日开始,为科技人员配发防疫物资,抽调7名技术人员下乡,利用一周时间采剪核桃穗条6万米;抽调6名技术人员,为期10天采剪板栗穗条4万米,储藏冷库以备嫁接。目前,全县组建3个技术服务队,33名科技工作者经过20余天时间,嫁接板栗7000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19年,商南县林业站在照川镇房店河村嫁接1万亩板栗期间,通过课堂讲知识、田间教操作方式,培训“乡土专家”30余名。今年战“疫”期间,这些土专家纷纷有了用武之地。

“林业站组建22人林业技术服务团,每个技术人员最少包3个示范点,指导群众农业生产。”商南县林业站站长孟水平告诉记者。

科技之春气象新,防疫生产两不误。商洛市科协敢于向新冠肺炎疫情亮剑,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精心谋划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复工复产增收战、脱贫摘帽决胜战,不负春光抓生产,凝心聚力促发展,为全市如期脱贫摘帽贡献了科技力量。

(CJ)

商洛复工春意图:人勤春早,耕作正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