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群星璀璨時——為什麼要學經典

人類群星璀璨時——為什麼要學經典


作為父母,經常遇到的問題是:如何引導孩子學習經典?


我們小時候常被教導,應該多讀經典,但是多數人讀不進去,無論是文學名著、歷史學著作還是科學著作,都覺得過於深奧,詰屈聱牙。一些經典作家的作品也不知道好在哪兒,但是隻因為學校要考試,就勉力背一下。


現在自己做了父母,又聽人說學習經典對孩子有好處,於是又進入了兩難:該不該引導孩子學經典呢?自己都學得雲山霧罩,又如何才能讓孩子對經典感興趣?


其實,最重要的是要了解:經典到底好在哪兒?


生活中的矛盾體


經典到底好在哪兒?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想一下,在生活裡為什麼我們會對“裝逼”現象又愛又恨?


我們經常會嘲笑“裝逼犯”,如果誰說話或者曬圈的時候,動不動就是“黑格爾說”、“尼采說”,我們常常會嘲笑他“裝逼”。而與此同時,我們自己髮圈的時候,也忍不住會曬一些自己遇到的經典:這本書令人醍醐灌頂,這句話令人回味無窮。


當我們嘲笑裝逼的時候,我們在嘲笑什麼?當我們分享的時候,我們又在分享什麼?


實際上,除卻一些沽名釣譽不看,在生活裡,如果一個人發自內心想要分享一部電影、一本書、一句話,一定是因為它擊中了他的內心。當一個人看到自己模模糊糊感受到的思緒,被一位大人物以無比清晰的語言說出,內心是激動不已的:原來我的思想,離大師如此接近!果然是大師,看事物如此透徹!


在某種程度上,“裝逼”是在凸顯自己和大人物的共通,這固然是有虛榮的成分,但這恰恰意味著,經典中有某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東西。硬幣的一面是虛榮,另一面也是真誠:因為所有想分享和推薦的,都是一個人內心深處的心聲


人類群星璀璨時——為什麼要學經典


經典為什麼是經典


為什麼很多經典句子,經常讓人有內心強烈共鳴的感覺?為什麼我們會被一些陌生人的話語所激動?他們明明遠在另一個時空,生活在我們從來都沒去過的小鎮,說著我們聽不懂的語言,他們的文字和畫面,為什麼會讓我們心潮澎湃?


普魯塔克說:人類的偉大之處,是在於面對恐懼的驕傲姿態。這句話為何令人感動?


最主要的原因是:經典中的很多話,用最凝練的語言,講出最普遍的原理。它們講到了某些“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筆下皆無”的事物。


經典不是獲獎作品,不是權威的工具,也不是老掉牙的過時材料。

真正的經典,是探尋某些永恆問題的永恆求索。


經典作品之所以是經典,是因為經典在書寫有關於大寫的“人”的真理,因此也就是在書寫有關你和我的真理。


人類群星璀璨時——為什麼要學經典


普魯塔克寫凱撒的時候,他不僅在寫一個兩千多年前的羅馬人,而是在寫任何一個帶領團隊的領導者,在面臨巨大壓力和不確定前景的時候,如何在黑暗中承受孤獨,擲出命運的骰子,孤注一擲跨過河流。


歐里庇德斯寫拋棄父兄、與人私奔又被拋棄的可憐女人美狄亞,並沒有帶有道德訓誡,像新聞一樣品頭論足,而是寫她在悲傷痛苦中反思女人的命運,“我們女人算是最不幸的”,還有在絕望中的自我保護,“我可不要那種痛苦的高貴生活和那種刺傷人的幸福”。美狄亞殺子的悲劇是可嘆的,但是經典作品展現的是更深刻的人性的矛盾。


所有這些,即使從兩千年前拿到今天,依然是人心深處永久的困惑


少年時不容易喜歡經典,因為經典作品往往每個人都不理想化——

少年心性最喜歡快意恩仇和英雄神武,而在經典作品中,只有複雜的不完美和永恆的缺憾。只有足夠成熟的時候才懂這樣的真實多麼震撼人心。


經典文學、經典哲學、經典史學、經典科學探究、經典藝術——它們探尋的就是人世間的真相是什麼,人心深處的永恆困擾是什麼——因此無論過多久,它們都能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激起震撼的波瀾


經典的意義


說回到教育,我們為什麼要引導孩子理解經典?


也許我們小時候只是懵懂看了一些經典,算不上喜歡,也算不上理解。但是隨著成年,我們會知道,看過和沒看過經典,人生是不一樣的。


人類群星璀璨時——為什麼要學經典

在卡爾維諾的《為什麼要讀經典》中這樣說:


“這種青少年的閱讀,可能(也許同時)具有形成性格的實際作用,原因是它賦予我們未來的經驗一種形式,為這些經驗提供模式,提供處理這些經驗的手段、比較的措辭,把這些經驗加以歸類的方法,價值的衡量標準,美的範式


這一切都繼續在我們身上起作用,哪怕我們已差不多忘記或完全忘記我們年輕時所讀的那本書。當我們在成熟時期重讀這本書,我們就會重新發現那些現已構成我們內部機制的一部分的恆定事物,儘管我們已回憶不起它們從哪裡來。這種作品有一種特殊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會被忘記,卻把種子留在我們身上。”


把種子留在我們身上,這就是經典的意義。


當我們記住經典中那些苦苦求索的人,我們在任何情境中,內心深處都不會完全孤獨。我們是安娜,是K,是默爾索,是昆丁,是普羅米修斯,是卡珊德拉,是麥克白,是太史公,是斷腸人在天下。我們知道,我們所面臨的窘境、壓力與不被理解的孤苦,都是“人”這種生物從古至今都在面臨的永恆困境。


而所有這些先行者的思維方式,最終也都留在我們身體裡,與我們化為一身。


經典,意味著將人類融為一體,跨越時間地點,與自我相連。我們以為自己讀不懂經典,可是在人生遇到洪水猛獸的時候,我們身體裡蟄伏的每一個影子都會站出來,用他們的話語支撐我們的身體和精神意志,讓我們劈開海水,找到走出困境的路。


該如何引導孩子理解經典


當我們知道經典的意義,我們又該怎樣引導孩子理解經典?


人類群星璀璨時——為什麼要學經典


小時候當師長反覆講應該閱讀經典、灌輸名人故事,講一個作品反映了怎樣的階級鬥爭,帶來了多大的歷史成果……我們總是很難感興趣。究其原因,我們很難根據一個人或者一個作品的外在屬性而對其感興趣。讓我們感興趣的,永遠是一個人或者一個作品的內在屬性:它講了什麼與我有關的智慧?它觸動了什麼與我有關的情感?


那麼今天,我們又該用什麼樣的方式讓孩子對經典感興趣?


在《哈佛大學通識教育紅皮書》中,有這樣幾段話,極為鮮明講述了學習經典的方法:


“我們處於與人類的歷史喪失聯繫進而又彼此喪失聯繫的真正危險之中。補償的辦法並不在於對歷史知識多一些瞭解。歷史知識現在已經堆積如山,超過了前面任何一代人的積累。

知識如洪水般氾濫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要難題之一。……現在,即使學術大師也不能夠看到連續的、完整的人類歷史,而其餘的人所看到的更只是歷史片斷。”


“詩意正是我們所需要的。正是通過詩意,即對於通常事物的具有想象力的理解,人們的思想才會最深刻、最根本地聯繫在一起。因此那些書籍——不論是詩歌還是散文,不論是史詩、戲劇、小說還是哲學——都曾經是人類偉大思想智慧的集成,並極大地影響了一批人,繼而又影響了其他人。……我們完全可以認為,啟迪和教誨了許多代普通讀者的作品,已經演變成大家的共同財富。這些作品豐富了人類的精神世界,而自身也得到了豐富,它們要比那些曇花一現、流傳不超過兩代學生的作品更受人歡迎。”


“學習世界藝術傳統,是要通過分享大師的視野而培育人的心智,同時也是為了體驗純粹的愉悅。但介紹傳統僅僅是藝術學習的一個方面。在這裡,我們認為藝術學習的另一方面就是要有助於個人的心智。大師的作品不是用來機械模仿的,

這些作品的價值就在於它們能在孩子們幼小的心中播撒一粒種子,這粒種子將來能長成或大或小的一棵樹。藝術學習必須融入每個人自己的東西,這樣藝術品才能產生個性化的新形式。”


這幾段話的意思是:人類歷史文明已經極為浩瀚,學習的方法並不是記住更多信息,而是詩意地理解集成人類思想精華的經典之作,並以個性化的方式融入自己的想象。


這裡面,最重要的幾個關鍵詞:詩意、體驗、個性化。


人類群星璀璨時——為什麼要學經典


如果我們想讓孩子學習經典,最重要的不是讓孩子背一百個名字和時間地點,而是要讓孩子帶著自己的詩意與想象,對經典作品有感受和思考。讓孩子獲得個性化代入感的理解,進入經典作品的內在情感。這是學習經典的關鍵。


在引導孩子接觸經典的時候,我們可以問問孩子:

  • 你感覺到這個人怎麼了?他為什麼會開心/難過?
  • 如果是你,你會如何選擇?為什麼?
  • 你覺得這個人的觀點,和我們之前看的觀點有什麼不同?
  • 你注意到他用了什麼方法嗎?他是怎麼推理的?
  • 你喜歡哪個作品?它給你什麼樣的感受?


所有這些引導,都是讓孩子帶著自己的感受,從內部理解經典,也是讓孩子從思想上和審美上獲得深刻滋養的重要方式。唯有這樣,孩子才不會被一些“十九世紀……某某學派”搞得雲山霧罩,而是將經典作品中的智慧與情感吸納到心中。


經典是將永恆凝結於一瞬。當我們看到米開朗基羅的《聖殤》,即便我們遠隔幾百年,我們也都能感受到作品裡的哀愁:母親抱著逝去的兒子,瘦弱的軀體倒在自己的手臂上,再怎麼挽留都無法阻止生命一點一點流走。米開朗基羅雕工的細緻,就連耶穌手背上的血管都分毫畢現,幾乎能從大理石中感受到皮膚觸感和生命流逝的痛。


人類群星璀璨時——為什麼要學經典


通識教育與經典學習


絕大多數通識教育體系,都強調經典學習。在通識教育推行早期,歷史傳統悠久的名校,例如耶魯大學,通識教育幾乎等同於經典學習。後期的課程體系加入很多現當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學習,和經典學習相輔相成。


通識教育最在意的事情,就是將人類文明融為一體,讓學生看見整體文明發展的脈絡。而經典學習,是最能串聯人類文明精華的思路方式


在通識教育中,即使是科學學習,也會放在人類文明史的整體背景中。因為我們會發現:真正的科學大師都在思考哲學史上傳承千百年的經典問題:萬物的本質是什麼?萬物為什麼會運動?萬物的規律是如何形成的?正是這些問題推動了全人類的進步。


“當科學現象越來越遠離個人經驗,越來越複雜,越來越抽象,就必須從其他背景(即文化背景、歷史背景和哲學背景)來學習科學事實。對一般學生來說,只有這種更為寬廣的視野才能賦予科學的信息和經驗以意義和永久的價值。”


“我們應該在什麼時候進行科學的通識教育而不是專業教育呢?我們相信這個問題的答案很清楚。在大學水平以下,所有的科學教學都應該致力於通識教育。”

——《哈佛大學通識教育紅皮書》


歷史並非簡單繼承傳承,歷史上絕大多數時代的絕大多數人——就像當今的多數人——對於歷史的精神傳統相對陌生,甚至是一無所知的。對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也談不上和歷史建立聯繫。


但影響人類歷史發展的偉大作品,內部是有連貫的發展脈絡的。思想家在前人著作基礎上開始思想,科學家在前人工作基礎上開始工作,藝術家在前人創作基礎上開始創作。這樣的思想軌跡,是人類歷史能向前推進的內在原因,也是知識和事件的碎片信息脫離碎片化的方式


本文是三月通識教育系列文章的最後一篇,在前幾篇文章中,我分別闡述了通識教育的整體培養目標、對實踐的態度,以及對科學人文背後思維的探索。本文梳理通識教育中經典研習的理念。


前幾篇文章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童行學院”回顧查看


除此之外,我將會在三月“陪你童行”社群的結營儀式,和四月“陪你童行”社群開營儀式上講一下我做通識教育的整體思路,以及為孩子搭建頂層認知框架的意義


講座主題:《為什麼頂層認知框架對孩子很重要》


這一系列文章,會和我的其他個人思考集結成書,作為通識教育理念推廣之書,定名《願你一生勇敢,不負聰明》,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六月或七月上市。


如有希望參與開營儀式的朋友,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入“陪你童行”社群,與我在社群內交流,與數萬高素質家庭一起探索實踐通識教育理念。


人類群星璀璨時——為什麼要學經典


童行課程從內部講述和理解經典,即從莎士比亞的戲劇語言和結構理解經典,思考人性,而非把莎士比亞只當作幾個世紀前英國的地方性產物。只有從內部理解經典作品,才能獲得可用到今天的貫通思維。如果把經典作品都當作某一時期、某一地域、某一階級的特殊產物,和今天不再有聯繫,那麼人類將不需要學習過往,也無法從過往獲得任何啟迪。


童行年課以經典為主,不是為了羅列作品名字。主要理由就是給學生搭建連貫的圖景,即:人類有精神性流動傳承的脈絡


人類群星璀璨時——為什麼要學經典


《時空之旅》是童行學院經典研習課程體系的第一門課,給孩子有關人類文明史的基本縱覽,將科學、人文、藝術融入整個文明史的時空之旅。


學完《時空之旅》的學生,可進入《經典之旅》,選擇自己喜歡的分支,深入瞭解文學、哲學、數學、科學、美術、音樂經典作品。在此之後,學生會帶著所學知識,進入宇宙深處星球冒險,在《英雄之旅》完成任務。最終,學生可以走入自我選擇之門,將知識與思維成長轉變為作品創造


童行學院通識教育,最終希望孩子能汲取大師思想精華,將經典作品納入自己的心裡,轉化為詩意、深刻、個性化的自我創造。


人類群星璀璨時——為什麼要學經典


童行學院,與孩子同行,一同仰望人類群星璀璨。


我們想讓孩子知道,無論現實世界是否令人失望,人類仍然是值得為自己驕傲的物種。在歷史上零星閃過的那些純真的天才,用他們的肩膀穿過荊棘,將人類文明扛到值得驕傲的高度。


我們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孩子也能穿過荊棘,為自己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