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段恒:君子之报福泽绵长


稷山县平陇村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平陇城,形成于南北朝的北周、北齐军事对峙时期,由北齐丞相、咸阳王斛律光于武平二年(571年)修筑。平陇城是由斛律光命名的,因为北周统治集团是关陇贵族,平陇的含义就是北齐要平定(消灭)北周的关陇集团,统一全国。这个名字起的非常霸气,原址位于现在的南阳堡子。北方统一后,为方便生产和生活,城内老百姓移居于城北不远处的平地,形成了平陇村。

战争过后的平陇,迎来了繁荣的文化大发展时期。从北宋司理参军段应规开始,平陇段家兴盛千余年,产生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著名人物。特别是段铎、段钧兄弟两人于正隆二年(1157年)同时考中进士,平陇因此被称为“双桂里”。段铎一直做到华州防御使,晋封武威郡开国侯,是金代的名臣。

段钧之孙段恒,苦读诗书,胸怀锦绣,但是连续几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进士。后来,朝廷有一道圣旨:年龄在五十岁以上,参加过三次科举考试,没有考中的,可以由朝廷授予“同进士出身”的资格,并安排适当职务。大家欢天喜地,奔走相告。有人告诉段恒,赶快报名,等候朝廷安排。段恒听后却认真地说:“我今年只有四十九岁,达不到朝廷规定的年龄,不能报名啊!”有人说:“这次安排,条件宽松,你年龄只差一岁,何必这么认真呢?”段恒说:“咱不能欺骗朝廷。”说完,他扛着锄头下地锄草去了。这次段恒虽然没有被授予职务,但是声名远播,被视为君子,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几年后,段恒的儿子段成己、段克己先后在二十多岁时考中进士,被当时礼部尚书赵秉文称为“二妙”。段恒重孙段辅,担任了元朝的吏部侍郎,成为一代名臣,史称“君子之报,福泽绵长”!(黄建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