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985也非211,這所學校卻不容小覷!出動3萬師生幫農民直播帶貨

在雲南眾多高校中,雲南農業大學非常低調,它既不是985也不是211,但這所大學創辦至今,培養了15多萬名農業專業人才,實力不容小覷。


最近,這所低調的大學又有新動作,而且一出手就令人驚訝不已。原來眼下由於疫情,農大學子還在家鄉通過網課學習,於是農大校長盛軍號召3萬多名師生利用這個契機,走向田間地頭,在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直播賣貨,為當地農貨"代言"。


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盛校長還宣佈,此次活動中表現優異的學生將予以學分獎勵,真正做到"把學分修在大地上",而且盛軍校長也將親自上陣帶貨,和學子們來一次pk。


非985也非211,這所學校卻不容小覷!出動3萬師生幫農民直播帶貨


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深入田間地頭一直是廣大雲農師生的優良傳統,雲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朱有勇院士就是最好的例子。


60歲那年,朱有勇做出了一件驚掉所有人下巴的事,走出實驗室,跑到雲南省瀾滄縣一個深度貧困村,和農民同吃同住,幫助他們脫貧,一干就是好幾年。


非985也非211,這所學校卻不容小覷!出動3萬師生幫農民直播帶貨


然而一開始,當地拉祜族百姓並不信任他,於是60歲高齡的朱有勇院士主動學起了拉祜語,並在村裡租了一塊地,帶著團隊種起了馬鈴薯。


三個月后土豆採挖,當地農民傻眼了:他們一輩子也沒見過這麼大的土豆!眼見為實,這下百姓徹底信了,村裡33戶人家,有31戶都跟著種了冬季馬鈴薯。


取得信任後,朱有勇院士帶動老百姓,把當地不曾開發利用的人工松林,拿來種植有機三七這一經濟效益極高的作物。為了幫助農民種好三七,朱有勇院士甚至把價值10億元人民幣的"防蟲害"專利無償分享給農民,他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非985也非211,這所學校卻不容小覷!出動3萬師生幫農民直播帶貨


解決了生產端,接下來,就是如何把東西賣出去,讓利益留在農村的問題,而聯合拼多多,對百姓開展電商培訓,是朱有勇院士找到的問題"最優解"。


在來自多多大學和雲南農業大學的講師們培訓下,當地農民學會了如何在拼多多上開店,利用手機就能直連消費者,把產銷兩端的利潤全給掙了。


非985也非211,這所學校卻不容小覷!出動3萬師生幫農民直播帶貨


以前,農民們只顧埋頭種地,把農貨低價賣給經銷商,經過層層轉手後,農貨貴了幾倍,利潤卻流不到源頭。


通過拼多多,事情就不一樣了,農戶自己賣貨,沒有了中間商賺差價,消費者和農戶兩頭得利。而面向拼多多的5.85億消費者後,當地農貨也有了更廣闊的舞臺。


愛農村愛農民是雲農師生的初心,從朱院士紮根扶貧一線、將10億專利無償送給農民,再到如今3萬多師生"直播助農",一代代農大人情繫稼穡,這份情懷真的令人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