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烏巢不失,曹操有幾分把握打敗袁紹?

西廂奇談


烏巢在今河南延津東南,因曹操火燒烏巢而出名。

官渡之戰中,在袁曹僵持階段,曹操寫信給荀彧,商議要退守許都,荀彧卻建議耐心等待時機,於是曹操決心繼續堅守待機,同時加強防守。

後,袁紹又派車運糧,屯於烏巢。恰在這時,袁紹謀士許攸投奔曹操,建議曹操輕兵奇襲烏巢,燒其輜重。

曹操親率步騎五千人趁夜色火燒了烏巢,一舉扭轉官渡之戰的敗局。

官渡之戰是袁曹雙方力量轉變,使當時中國北部由分裂走向統一的一次關鍵性戰役,對於三國曆史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而火燒烏巢則是官渡之戰雙方優勢轉換的關鍵,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對峙了很長時間,袁紹無法打敗曹操,而曹操兵力不足,所以他不可能和袁紹正面打仗的,那就只能摧毀袁紹的糧食,只要袁紹缺少糧食,那麼他兵力再多也沒用。

可見,假如烏巢不失敗得就是曹操。至少官渡之戰曹操贏不了。











刺蝟的vlog


三國時期,北方各勢力的攻伐整合,可以說佔據了三國一半的戰事。但是在北方各個勢力此消彼長的過程中,只有一場大戰決定了最後鹿死誰手,誰能最後勝利。這一戰,就是在整個古代史上都非常有名的官渡之戰。那麼官渡之戰到底具有多大的意義呢?應該說有兩點,第一點官渡之戰的成敗直接決定了北方的統一與否,因為曹操和袁紹當時是北方最大的兩個勢力。第二點官渡之戰的成敗也間接影響了三國最後的統一,古語常說得中原者得天下,北方佔地面積最廣,人口最多,糧食充足,兵員最廣,所以說,誰能最終統一北方,基本上就成為三國最強的勢力。最後曹操的勝利證明了這一點。

我們常說官渡之戰有一個特點,就是敗於火攻,因為曹操領兵一把火燒了袁紹軍屯在烏巢的軍糧。也就是說,這是官渡之戰成敗的一個轉折點。於是,我們今天來做一個假設,如果當時袁紹聽從部下的建議,不是領重兵去攻打曹操的營地,而是帶領重兵直撲烏巢來救火,那麼結局就好看了。 曹操當時夜襲烏巢,帶領的是數千輕騎兵,雖然能征善戰,但是俗話說好虎架不住群狼。袁紹再飯桶,但他兵眾,就算他帶領數萬兵馬來救援烏巢,曹操數千人恐怕也不是對手。如此以來,曹操恐怕就只有三種結局等著他了。 第一種:戰死。曹操素來善戰,比如在加入聯合軍攻打董卓時,眾多諸侯都不去攻打,唯獨曹操領兵追趕董卓,被伏擊,差點喪命。那麼若袁紹領重兵來救援,曹操勢必要誓死殺出重圍,但若因寡不敵眾,恐怕要戰死在此了。不過依曹操一生的做事風格,此人肯定要先苦戰一番,但若見死戰不過,想來他不會選擇戰死這條路。 第二種:投降。既然曹操不會選擇第一種戰死的結果,那麼依曹操的智慧,他選擇這第二種的可能性最大。曹操善於忽悠,而且口才極好,是一個非常傑出的政治家,出口都是一套一套的。在這一點上,袁紹是不能跟曹操相比的。倘若曹操見袁紹援軍攻來,死戰不過,必然會選擇投降。投降有三個好處,第一保全自己的性命,第二保全自己部將的性命,第三留下了東山再起的機會,這一點是非常可能的,以曹操的口才,忽悠袁紹,然後投降袁紹,估計袁紹又得高興得暈過去。另外,若曹操到了袁紹那裡,曹操臥薪嚐膽,擊敗袁紹的幾率甚至大於在官渡打敗袁紹的幾率。所以說,如果曹操被困,他選擇投降,應該是最好的選擇。 第三種:逃跑。但是以上兩種可能,只有第二種可能性最大。但是除此之外,其實這第三種可能性也非常大。俗話說:“說曹操曹操到。”其實歷史上的曹操也可以說是有這麼一個特點,曹操用兵,講究兵貴神速,善用奇兵。倘若袁紹率領大軍來救援烏巢,若曹操得到消息,應該首選的不是死戰,恐怕是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領兵擇路而逃,反正烏巢已經被點著了。


玉潤萬古


曹操沒把握,能贏只是險勝。就像墨西哥打美國,你說誰能贏,力量差距太大,沒有對抗性。你說這會美國全國來了一場大地震,墨西哥偷襲贏了,只能說你的運氣真的太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