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我們不能忘記!

清明,我們不能忘記!

格爾木市郭勒木德鎮城北村黨支部組織黨員到格爾木市將軍樓,慎終追遠、緬懷先烈,在慕生忠將軍雕塑前,所有黨員懷著崇敬的心情,給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將軍獻花、鞠躬。何育萍 攝

清明,我们不能忘记!

西寧一中“風物有信,花開有時”為主題的清明手繪活動學生作品。於瑞榮 攝

清明,我们不能忘记!

西寧市賈小莊小學學生通過網絡表達對英烈的敬仰緬懷之情。於瑞榮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又是一年春草綠,梨花風起正清明。

4月4日,又到一年清明時節,既是掃墓祭祖、緬懷英烈,踏青出遊、傳承信仰的時日,又是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節點。

今年的清明節,註定和往常不一樣。當新冠肺炎疫情來襲,我們看到一大批共產黨員、醫生護士、解放軍戰士、警察、幹部、志願者等許許多多逆行者,不顧個人安危,在防控一線衝鋒陷陣,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他們捨己為人、捨生忘死、無私奉獻、救死扶傷的精神,既是社會的價值基石、國家的寶貴財富,也是新時代的精神座標。

劉智明,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2月18日,因感染新冠肺炎,經全力救治無效,不幸逝世。疫情發生以來,劉智明奮不顧身衝上火線全力戰“疫”,曾連續熬了3個通宵,把武昌醫院改造成定點醫院,如今,越來越多的患者康復出院,劉智明卻把生命定格在51歲……

彭銀華,這位年僅29歲的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生,原本準備2月1日與妻子舉辦婚禮。疫情來臨,他投身戰“疫”一線。病人最多的時候,他曾在病區堅守了兩天兩夜,負責救治40個病人。然而誰能想到,這場衝鋒留下的卻是永恆的背影……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醫護人員衝鋒在前,在病毒面前築起一道道健康防護線。看那一張張被口罩勒到破皮的臉頰,一雙雙被汗水浸到泛白的雙手,手術室外一個個席地而眠的身影……疫情發生以來,我們每天都為這樣的畫面淚目,無數醫護人員,用他們逆行的身影阻擋疫情肆虐,當他們穿上防護服、戴上護目鏡,英勇奮戰在抗疫最前線那一刻,就成了人民心中的“超級英雄”。

近日,湖北省人民政府評定王兵、馮效林、江學慶、劉智明、李文亮、張抗美、肖俊、吳湧、柳帆、夏思思、黃文軍、梅仲明、彭銀華、廖建軍等14名犧牲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的人員為首批烈士。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古往今來,英雄都是一個時代的脊樑,一個民族的靈魂防線。他們是新時代的英雄,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不會忘記。翻開厚重的史冊,歲月的長河裡,無數英烈前赴後繼,為爭取民族獨立、實現國家富強、促進世界和平而英勇獻身,他們以鮮血澆築理想,用生命捍衛信仰,構築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豐碑。革命先烈把生命獻給了他們熱愛的祖國和人民,只留下一個個平凡而又崇高的名字,一行行簡短而又厚重的事蹟……

緬懷,是為了更好地繼承先烈遺志。清明時節,我們最不能忘記的是我們的革命先烈、時代英雄。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氣息,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擔當!而革命先烈們堅守信仰的忠誠、敢於犧牲的壯舉、熱愛人民的情懷、民族復興的宏願,也都早已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嵌入民族精神的內髓。

無論是革命歲月的烽火硝煙,還是和平時期的歲月靜好,總有一群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

回溯歲月的足跡,重溫身邊的感動。高原雨雪紛飛的清明時節,驅車行走在平坦寬廣的青藏線上,不由讓我們想起了為青海的交通事業奉獻了青春年華乃至生命的人們,更想起了一位共和國開國將軍,被譽為“青藏公路之父”和“格爾木市奠基人”的慕生忠將軍。

20世紀50年代,慕生忠將軍率領築路大軍在青藏高原開山劈石、捨身忘我,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用短短7個月時間修築了青藏公路,其開路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黨員幹部群眾,是他提出了修建青藏公路與青藏鐵路的設想,帶領部隊與民工用鎬、鍬、錘三樣“武器”在最短時間內打通了通往拉薩的“天路”,是他在荒蕪的土地上一鍬點化出一座現代化城市——格爾木,他將自己的生命交給了青藏高原。如今,在格爾木市的將軍樓主題公園內,有座半身將軍雕像,這位將軍就是慕生忠,經常有軍人和當地少數民族群眾前來憑弔,滿懷敬意地把哈達搭在將軍的雕像上,深深地鞠躬致敬,緬懷這位偉大的將軍。

清明時節,草木復甦,西寧南北兩山即將用又一年的新綠扮靚這座城市,這讓我們想起為改變荒山面貌而前赴後繼的人們,同時還想起一位已故老人——“牧民省長”尕布龍。18年奮鬥,給西寧百姓留下了鬱鬱蔥蔥的南北兩山;30年堅持,將自家房子改成“牧民店”,讓許多農牧民在省城多了個“家”;50年的奉獻,走遍青海的山山水水,也走進了百姓的心坎裡……這位老人,就是青海省原副省長尕布龍,他用質樸和執著,書寫了一名共產黨人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他說:“人民養育了我一輩子,現在有條件了就應該為他們盡點責任。”

今年是玉樹“4·14”地震10週年,我們緬懷那些在玉樹強烈地震中逝去的生命,更難忘為了抗震救災而獻出寶貴生命的醫護人員、武警戰士和基層幹部,也不由想起了那個身患絕症卻衝在玉樹抗震救災第一線,直至犧牲的玉樹藏族自治州公安局原副局長王成元。玉樹地震時,王成元剛做完胃切除手術不久,但突如其來的災害不得不讓他拖著病軀穿梭在大街小巷,暈倒,醒來,上崗……每一天,他就像一個陀螺似的停不下來。當身體開始每況愈下,他感到對他而言,最不夠用的就是時間,於是更不敢有絲毫倦怠:“忘我,是最好的治療,我要把每一天都當作最後一天來幹。穿了這身警服,就要盡心盡責……”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在這祭奠逝者、緬懷英烈、寄託哀思的日子裡,我們想起了可可西里和三江源生態保護的先驅,為守護高原精靈藏羚羊而英勇犧牲的索南達傑,想起了草原上的好“曼巴”、在果洛草原一待就是28年、身患癌症、生命最後的日子裡仍然堅持為牧民群眾看病的全國勞模田青春,想起了跳進湍急的水渠中,救起一名8歲的漢族落水兒童,卻獻出年僅21歲年輕生命的藏族青年索南東主,想起了為挽救在鐵路上奔跑的三歲女童,飛身衝向即將碾壓過來的風馳電掣般的火車,推出了女孩,而獻出自己33歲年輕生命的湖北來寧打工青年劉漢洪……我們想起了身邊一個個英雄的名字。

思念、淚水、緬懷、敬仰……時間長河奔流不息,衝不淡我們對革命先烈、時代英雄的緬懷。

祭掃英烈、崇尚英雄,是為了更好地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繼承紅色基因,傳承英雄精神。英雄精神就是我們的民族精神,它是激勵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只有傳承好和弘揚好英雄精神,才能更好地形成歸屬感、認同感、凝聚力,奮勇當好新時代的追夢人。

每年的清明節,更像是一次重溫生命意義的時刻。今年,在抗擊疫情進入關鍵時期的這樣一個特別的清明,我們重新理解生命的價值,對敬畏生命、珍愛生命有了更深層次的感悟:逝去不是終點,生命在愛裡延續,為理想延續,因責任和擔當延續。

讓我們記住那些為我們以命換命的醫護人員,那些逆風而行的英雄,那些忠於崗位守護你我安危而過早離去的各行英雄。讓我們在對先烈的緬懷中,英雄的崇尚中,激揚民族精神,砥礪國家情懷,匯聚起堅不可摧的前進力量,懷揣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的擔當和責任,努力奔跑,堅定前行。

紀念,是為了更好地前行。清明節,那一個個深深的鞠躬,那一次次深情的仰望,都在表達對英烈的緬懷、對歷史的敬畏,都在試圖從先烈的事蹟和精神中汲取強大的力量,激勵自己奮發圖強。

我們不能忘記革命戰爭時期,有多少仁人志士、革命英烈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國家解放,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勇赴國難,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今天的民族昌盛、國家富強、百姓安寧。

我們不能忘記和平年代,那些為守護社會的公平正義、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而犧牲的英雄,而為保一方平安、為了民族崛起,又有多少英雄舍小家為大家,甘於一輩子默默奉獻。

我們不能忘記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那些英勇抗疫、一路逆行,為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而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時代英雄。

清明,我們不能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