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每个人都需要的精神胜利法则

写在前:

“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至今已去了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逮住。”


终有一天,我们会变成这副模样——瘦骨嶙峋,颈背上刻着深深的皱纹,两颊有着褐色的斑块——或许更糟——拄着拐杖,驾着一副枯萎的骷髅静静地等待死亡。那时的我们目光呆滞,带着岁月苍茫的孤单。

但是老人圣地亚哥并不是这样。他的眼睛像被阳光刺过,"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模样,它们依然在坚定地眺望着波澜壮阔的大海,渴望征服它。圣地亚哥就是海明威的名作《老人与海》中的主角。

《老人与海》:每个人都需要的精神胜利法则

《老人与海》这本书了这样一个故事: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他的小船在海上被拖了三天,马林鱼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并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他遭到一条鲨鱼的袭击。历经生死搏斗,老人在回港时只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故事的结尾确实暖心的,在圣地亚哥出海的日子里,他的忘年好友一直在海边忠诚地等待,满怀信心地迎接着他的归来。


《老人与海》:每个人都需要的精神胜利法则

老人在海上的日子是孤单的:一个人,出海;一个人,制服大马林鱼;一个人,与数条鲨鱼搏斗。并且他作为渔夫的本职还是失败的:连续近九十天出海的结果是一副悲剧性的鱼骨架,他几乎一无所获。

但是,在海明威描述老人失败的结局同时,又赋予了他优雅而坚韧的形象。他一次又一次地向自己的限度挑战、继而是超越;然后,面对惨淡的现状,还能抛下一个优雅的身姿。在这个意义上,老人又是成功的。

正如老人所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就是属于老人的精神胜利法则。

《老人与海》:每个人都需要的精神胜利法则

我们都知道鲁迅笔下的阿Q也是一个精神胜利法的赢家。但是两者的精神胜利法则不可等量齐观。

阿Q以精神上的卑怯祭奠物质上的绝望,它的这种精神胜利法则愚昧悲观、自欺欺人,他是封建时代的蠹虫。老人则不然,孑然一人的他学会自言自语,赤膊上阵的他学会与海上的一切危险斗智斗勇。如果一个人处在春秋鼎盛之时,一场连续三个月的惊险生活恰是展现生命大美的表演;但是,当一个人走过了大半辈的日子,本想安安稳稳地量入为出地耗尽最后的油灯,这种生活无疑是匕首。可恰恰是这种有惊有险的出海生活,塑造了完美掌握精神胜利法则的硬汉形象。


濒临绝望时,老人会喃喃自语:“每天都是一个崭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更好。不过我更愿意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降临时就有备无患了。

濒临绝望时,我们会像寄生虫一样苦苦哀求,上天给我掉下一个馅饼吧;或者我们扼腕咬舌,送我一块豆腐,让我撞死算了——

馅饼是糖衣炮弹,即使当下送你一块日后定当加倍奉还;豆腐也不过是自我愚弄的笑柄,显示自己濒危时刻的懦弱不堪。此时的老人,有血有肉,他不像一位正精心熬制鸡汤的老厨;而更像一名苦心孤诣的中药师,研究数载、历经失败,只为精心炮制一副独一无二的中药。

鸡汤我们喝够了,苦味的中药更能醍醐灌顶。


《老人与海》:每个人都需要的精神胜利法则

所以,失败是什么?它意味着距离成功又近了一步。成功是什么?它是迈过了所有失败之坎后剩下的最后一条路,即成功之路。

记住: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不被打败,一切的积攒都是为了有备无患的幸运。每天都是崭新的日子——这是属于我们的精神胜利法则,于你于我将受用终生。

写在后: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


作者:李子,读成全经典的经典,写不成文字的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