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南开校训解读:疫情大灾难,中国人是怎么抗下来的

最近,授予“防抗疫情先进个人”以及“烈士”称号,以及4月4日全国哀悼的新闻,让人感慨。

比起国外防疫形式一片混乱,我们不得不称赞,中国能取得今日的控制效果,是战斗在一线的人们,用自己的血汗和生命换取的。

在重大灾难面前,中国人都能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对责任的承担能力。

百年南开校训解读:疫情大灾难,中国人是怎么抗下来的

我们可以迅速改变自己的角色,从普普通通的小百姓,变成听从专业指挥的战士,在抗击苦难中,发挥自己的力量。

鲁迅说: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自从一百多年前的1840年开始,我们也面临着长久的巨大灾难,但在那时,有无数英雄站出来,竭力呼号,唤醒我们自强的心。

百年南开校训解读:疫情大灾难,中国人是怎么抗下来的

其中,张伯苓先生,就提出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口号。

公,从字义上看,是取其私而奉献大众,体现着孔子“仁”的思想——爱人。

“公”即“爱”。

此爱非儿女长情,而是人类灵魂中最闪耀的品格。

它有如站在云端上向世人毫无保留地播撒甘霖,又有如浸在海底毫无排斥地容纳百川。

百年南开校训解读:疫情大灾难,中国人是怎么抗下来的

爱,既是奉献,也是包容。百年前,张伯苓提出“公”,有着现实的需要,需要唤醒国人之心,挽救民族危亡。

这其中,既有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地献智慧与心血培养人才,也有对惨淡现世、落后社会、泥古民智的包容和理解。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近代到现代,中国巨变无数,今天的“公”“爱” 已有所不同。

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成几何增长,人们被推动着不断地适应新的事物,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人,在焦虑中自我怀疑,在自我怀疑中封闭内心。

“公”与“爱”代表着一面能清晰映照大众精神浩瀚苍穹的镜子,而那镜中星星点点的繁星,既有人性的闪光点,也有让人们止步不前的恐惧。

“公”与“爱”还代表着无处不在的陪伴与引导,带领心灵突破不必要的束缚,帮助人们发掘本该有的能力,搭建社会鸿沟上的桥梁。

为的是协助一人、一团体、一国家乃至一星球完成自我使命。


百年南开校训解读:疫情大灾难,中国人是怎么抗下来的

“公”不似陶渊明消极避世,它可以接受最悲苦的现状,以最乐观的态度信任,付出。它是勇气与智慧,它是爱。

“能”,才干也。

若分解此二字,“才”可理解为知识渊博,“干”则可解为“力量”。

那么,“能”即是广博的知识和无尽的活力。

这两者俱植根于“创造力”的深厚土壤之中。

社会发展的速度,已到了一日一新的地步。

头脑死板的人常常难以跟上步伐,故而,创造力在“能”中的作用愈发强劲。

尽管创造力在今天已是不新鲜的词汇,但是要实践这一简单的观念,确实“难于上青天”。

百年南开校训解读:疫情大灾难,中国人是怎么抗下来的

创造力大体分为两部分,一是智慧力,二是勇气。

这二位如同爱侣,形影不分,对立统一。

智慧力,体现在一个人的是否能“脑洞大开”,是否能广泛联系各个条件,顾及各个细节,利用各个规律上。

有智慧力的人,往往天马行空,想象超凡,童稚未泯。

勇气,体现在一个人实践自己想法的迅速程度上。

百年南开校训解读:疫情大灾难,中国人是怎么抗下来的

如书中所说:

你想改变某个根基思维,请根据你拥有的新观念去行动。但你的行动必须要快,否则你的头脑将会在你认识到那个观念之前就将其杀死

灵感的火花很难以捕捉,可能在产生的下一刻就被否定,所以智慧力的表达需要勇气支持。

自然,“放手去干”也需要有智慧来把手门关,否则便会有勇无谋。

创造力几乎可以说是广博的知识与无尽的活力的粘合剂。

即使是获取知识这样严肃的活动,我们也要用创造性的头脑,去富有创造力地进行。

死板的人只会单纯看到并背诵书本中,白纸上排列的一粒粒黑字,而创造性人才则会将他们连成空间维度,以构建大厦的形式吸收。

百年南开校训解读:疫情大灾难,中国人是怎么抗下来的


而活力,则是他们信赖智慧力,不畏惧困难的结果。

如何一边在成长,一边吸取人生经验与知识,一边慢慢继承和发展创造力,便是如何形成“能”的方法。

创造力的实现,需要信任自我,需要迅速执行,需要活在当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