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特色美食之【四川火锅】

四川火锅即使你没有吃过,也应该听过。在成都的旅游宣传片里有一句台词“成都的火就是又麻又辣,你多吃几次就习惯了。”四川火锅既是四川的名片,也是四川各地特色的表现,有的地方火锅辣,有的火锅麻,有的用干碟,有的用油碟,有的加中草药,有的加鲜菌菇······

四川火锅,以麻,辣,鲜,香著称,他来源于民间,升华于庙堂,无论是贩夫走卒、达官显宦、文人骚客、商贾农工,还是红男绿女、黄发垂髫,其消费群体涵盖之广泛、人均消费次数之大,都是他地望尘莫及的。作为一种美食,火锅已成为四川和重庆两地的代表美食。

四川特色美食之【四川火锅】

九宫格

火锅文化

火锅在四川如此得宠,有其根本原因。巴蜀人自古“好吃”,火锅动用海椒、花椒、老姜、郫县豆瓣、醪糟汁、豆豉、川盐、牛油、肉汤等料,调出的味丰富多彩。再者,四川人生性豪爽,三五知己一边围炉而坐,相对举箸,大摆“龙门阵”,海阔天空,气氛热烈,更令人开怀。近10年来,火锅在四川日益繁荣,仅成都市火锅店就约万余家。烫食品种从水牛肚、豆腐、猪血、鲜肉、苕粉丝、蘑菇、黄花、木耳发展到海参、鱿鱼、海虾、带鱼等各色海鲜。老气横秋的炭炉,也已被清洁卫生的气化炉、电炉所取代。

调料独特在制作配料上,最能代表川味中麻辣烫的典型性格,正宗的毛肚火锅以厚味重油着称,传统汤汁的配制是选用郫县辣豆瓣、永川豆豉、甘孜的牛油、汉源花椒为原料。先将牛油放入旺火的锅中熬化,在把豆瓣剁碎倒入,待熬成酱红油后,加速炒香花椒,然后掺牛肉原汤,加进舂茸的豆豉和拍碎的冰糖、老姜,加川盐、醪糟和小辣椒熬制。

另外啤酒风味、酸菜风味以及海鲜风味等味型,不同的火锅品种,有不同的火锅汤汁和不同的调味料,数量可达30多种。此外,附属重庆火锅的味碟也很多,可用麻油、蚝油、熟菜油、汤汁和味精、蒜泥、蛋清等调制而成,将烫好的菜品蘸着吃,既调和滋味,又降火生津。

如今,火锅选料包罗万象,菜品发展到几百种,囊括了食物王国里可食用之物,菜品已扩大到家禽、水产、海鲜、野味、动物内脏、各类蔬菜和干鲜菌果等。在毛肚火锅的基础上,发展到清汤火锅、鸳鸯火锅、啤酒鸭火锅、狗肉火锅、肥牛火锅、辣子鸡火锅等等,品种不下百余种,还有为外国人准备的西洋火锅。

历史起源

火锅作为中国传统饮食,有着悠久的历史。三国时的“五熟釜”,内分几格,可以同时调出5种味道。到了宋代,火锅已被记入典籍,名叫“拨霞供”。清代火锅更兴盛,《清稗类钞》记载:“京师冬日,酒家沽饮,案辄有一小釜。沃汤其中,炽火于下,盘置鸡鱼羊之肉片,俾客自投之,俟熟而食,故曰‘生肉火锅’。”

  四川火锅始于清代道光年间。当街设摊备灶,放上一口大锅,内置竹木条格,中分9格,一锅滚汤,各人分煮付账。后来,为了避腥气,加用麻辣调料,于是麻、辣、烫就成了四川火锅的鲜明特色。

四川火锅真正的发源地是长江之滨--酒城泸州的小米滩(现高坝二五厂)。炊具仅一瓦罐,罐中盛水(汤),加以各种蔬菜,再添加辣椒、花椒祛湿(因为有"菜当三分粮,辣椒当衣裳"之说)。

当时,长江边上的船工们跑船常宿于小米滩(码头)。停船即生火做饭驱寒,船工们吃后,美不可言,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在长江边各码头传开了。

当时的重庆却是水路交通要道,比起泸州就大多了。这种食俗沿袭而下,传至重庆后,就又有一番变革了。当时一些棒棒(人力搬运,苦力)见到这种吃法后,就跑到杀牛场捡一些被人丢掉的牛内脏到长江里洗净,切成小块,和船工们一起吃。大家都觉得非常美味,又能填饱肚子,又能驱寒。再后来就有人干脆用一挑(两个)箩筐,一头放些牛杂(以毛肚为主)、小菜,一头放一泥炉子,用一口分了格的"大洋铁盆"放在炉子上,盆内沸腾翻滚着一种又麻又辣又咸又香的卤汁,每天就在河边、桥头或走街串巷的叫卖。于是这些船工、棒棒们也不再自己生火煮了,各人认定一格,即烫即吃,直至吃饱,还花费不了多少钱,既经济,又方便,又能增加热量。除了那些苦力外,来围着挑担子的吃的人也越来越多。直到民国二十三年,才有人把它搬进了小饭店,把这些担头移到桌上,泥炉依然,只是将分了格的铁盆换成了赤铜小锅,卤汁、蘸汁由食客自行配合,以求干净而适合众人的口味,慢慢地这种小饭店越开越多,在重庆对岸江北的一条小街上几乎全都是这种饭店,并且吃的人相当多,这就是"重庆毛肚火锅"的起源。后来人们为了记住这种吃法是从小米滩传过来的,就干脆把这条街称作"小米街"。所以许多书上都说四川火锅发源于重庆江北,但事实却是源于泸州,在重庆发展开来的。

四川特色美食之【四川火锅】

子母锅

风味特点

四川火锅特点是色泽红亮、麻辣突出、香味怡人、鲜味独特、厚味老道、回味悠长。

1、鲜香味美:在火力作用下,火锅中的汤卤处于滚沸状态,食者边烫边食,热与味结合,"一热当之鲜";加之汤卤调制十分讲究,含有多种谷氨酸和核甘酸在汤卤中相互作用,产生十分诱人的鲜香味;再加上选用上乘的调料,新鲜的菜品、味碟,真是鲜上加鲜,回味无穷。

2、口味大众化:在品种和风味上实行了多样化,可以满足不同食客的需求;再加上几十种不同的味碟的调配,其适应性更加广泛,适合大众化之口味。

3、用料更广泛:以传统的毛肚火锅的"牛杂"到今天的飞禽、走兽、山珍、海味等原料的增加,四川火锅的品种可以说数不尽数了;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凡是能吃的食物都可以在火锅中煮或烫食。

4、制作精细:从调味的选用必须是上乘外,汤料的熬制,原料的加工,味碟的配备,菜品的摆放,烫食的艺术都十分的讲究有道理。

5、乐意方便:火锅之乐,在于意趣,亲朋好友,宾客同伴,围着火锅,边煮边烫,边吃边聊,可丰可俭,其乐无穷,正如清代诗人严辰写的"围炉聚饮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

6、养身健体:由于用料的作用,对身体十分有益。如吃得大汗淋漓,对于治感冒有一定的疗效,可祛风湿,特别是含营养较高的食品。如:鱼头、甲鱼等,还有吃药膳火锅,对保健强身,辅助治疗某些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四川特色美食之【四川火锅】

鸳鸯锅

下面分享牛肚火锅制法

四川特色美食之【四川火锅】

牛肚


原料:

牛毛肚250克,牛肝100克,牛腰100克,黄牛背柳肉150克,牛脊髓100克,鲜菜、牛油300克,豆瓣,姜末,辣椒,花椒,料酒,豆豉,醪糟汁,精盐。

步骤:

  1.取牛毛肚,抖尽杂物,摊于案上,将肚叶层层理顺,再用清水反复洗至无黑膜和草味,切去肚门的边沿,撕去底部(无肚叶的一面)的油皮,以一张大叶和小叶为一连,顺纹路切断,再将每连叶子理顺摊平,切的片,用凉水漂起。

  2.牛肝、牛腰、黄牛背柳肉均切成大薄片。

  3.葱、青蒜苗均切成6厘米长的段。鲜菜(选用莲花白、芹菜、卷心白、豌豆苗均可)用清水洗净,撕成长片。

  4.炒锅置中火上,下牛油烧至6成热,放入剁碎的豆瓣炒酥,加入姜末、辣椒、花椒炒香,加入牛肉汤1.25千克烧沸,盛入砂锅内、置旺火上、放入料酒,豆豉(剁碎)、醪糟汁,烧沸出味,撇尽浮沫(勿将浮油撇去),成为火锅卤汁。

  5.吃时将火锅卤汁烧沸上桌。上桌时,牛脊髓可先下入火锅,其他荤素生菜片分别盛入小盘中,与精盐、牛油同时上桌。荤素原料随吃随烫,并根据汤味浓淡适量加入精盐和牛油,上桌时给每一食者备一碟芝麻油,供蘸食用。


你觉得哪种火锅好吃呢?你有特殊的蘸碟秘方么?在下面分享吧

四川特色美食之【四川火锅】

我是山海君,唯青春与美食不可辜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