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送寶黛愛情的,不是別人,正是他們自己

自《紅樓夢》問世,三百年來,寶黛愛情悲劇已成定論,且多把造成悲劇的原因歸結於萬惡的封建制度以及沒有人性的封建家長如王夫人之流。


曾經,我對這種論調深信不疑,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越來越懷疑它的可信度,不但80迴文本中未見阻礙寶黛私情的明謀暗算,而且,從寶黛的相處日常以及他們對待彼此的態度,我甚至懷疑他們之間是否有真摯的愛情。


當我一遍又一遍深入文本細節,我發現,我的懷疑是正確的,我們太容易被作者曹雪芹刻意設置的以假亂真所矇蔽,從而看不到“真事隱”

《紅樓夢》| 斷送寶黛愛情的,不是別人,正是他們自己


愛情是純精神層面的,看不見、摸不著,也沒有明確的標準可用來衡量。正因為如此,人們很容易在錯覺中迷失,把錯覺當成了真相。對於寶黛愛情,讀者和寶玉黛玉一樣,都迷失在錯覺中。讀者以為他們心心相印,寶黛則以為對方都深懂自己深藏於心的精神需求


通過細節,我們會發現,寶玉和黛玉都誤會了對方,他們都從自私出發,以為對方理解這份自私,並願意為之付出。


黛玉的精神需求:“他年葬儂知是誰?”


《葬花詞》是黛玉前期思想觀念的集中體現,而這個時期,也是她極度依戀寶玉的時期。


這種依戀,通常被誤解為愛情。


正是因為這種極度依戀,才產生了“求全之毀,不虞之隙”,經受不住哪怕一丁點的風吹草動。於是,僅僅因為晴雯一句“憑你是誰,二爺吩咐的,一概不許放人進來”,黛玉便悲痛欲絕,從而吟出了《葬花詞》。

《紅樓夢》| 斷送寶黛愛情的,不是別人,正是他們自己


這首詞,不但是黛玉情緒的釋放,她還把她對寶玉的期待寫了進去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黛玉葬花,是因為怕落花被弄髒。當寶玉提出要把落花掃起來摞在水裡時,黛玉說:


撂在水裡不好.你看這裡的水乾淨,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髒的臭的混倒,仍舊把花遭塌了. 那畸角上我有一個花冢,如今把他掃了,裝在這絹袋裡,拿土埋上,日久不過隨土化了,豈不乾淨。


落花摞在水裡,隨水流走,其歸宿未可知,因此,只有葬在土裡,才能確保花之永遠的潔淨。


黛玉自比為花,她也希望有人能像她護花一樣來保護她的潔淨,她把這份期待賦予寶玉。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黛玉對寶玉的依戀,就是期望得到他的保護,保護她不受世俗的汙染,能夠永遠像花一樣美麗而潔淨

《紅樓夢》| 斷送寶黛愛情的,不是別人,正是他們自己


因此,當她因晴雯的話而以為寶玉變心,她便悲吟出了“他年葬儂知是誰”。沒有了寶玉,還有誰來生前護我、死後葬我呢?


生前護我、死後葬我,這便是黛玉對寶玉的精神需求


寶玉的精神需求:“不知將來葬我灑淚者為誰?”


寶玉是全書中最容易起到迷惑作用的人,絕大多數讀者認為,寶玉尊重女性、愛護女性。這正是作者有意製造的假象。


寶玉對女性的真實態度是什麼?作者寫在了第三十六回:


趁你們在,我就死了,再能夠你們哭我的眼淚流成大河,把我的屍首漂起來,送到那鴉雀不到的幽僻之處,隨風化了,自此再不要託生為人,就是我死的得時了。


寶玉的話瘋瘋癲癲,不易理解,有必要結合他的個性特點幫他做個翻譯。


我們知道,寶玉“喜在內帷廝混”,而內帷吸引他的,主要是美麗的少女。這些少女從哪兒來?都是寵愛他的老太太賞給他的,而且這些少女都以能圍著他轉為榮。這就讓他產生了錯覺,以為天下所有的女孩,都願意為他服務,而他尤其享受這些女孩為他而哭。當仙女般的黛玉把整個身心都撲在他身上,把所有眼淚都向他而流,更是讓他得到了心理上的滿足

《紅樓夢》| 斷送寶黛愛情的,不是別人,正是他們自己


因此,他才會說,“你們哭我的眼淚流成大河,把我的屍首漂起來”。這是他人生的最大願望:死也要死在女兒堆裡,淹沒在女兒的眼淚裡


正因為有這種想法,寶玉才有了“情悟梨香院”。當他看到齡官拒他於千里之外,卻與賈薔親近、對賈薔使小性子時,他頓悟了。


我昨晚上的話竟說錯了,怪道老爺說我是`管窺蠡測' .昨夜說你們的眼淚單葬我,這就錯了,我竟不能全得了,從此後只是各人各得眼淚罷了。


這一個關於“情悟”的場景,極易被讀者忽略,因為它不那麼好懂,但卻是理解寶玉的關鍵。


注意,寶玉在這裡所悟到的,不是賈薔對齡官的百般遷就討好,而是齡官的眼淚不為他而流,只為賈薔而流,所以悟了“各人各得眼淚”。


這一悟,讓寶玉產生了新的思慮:“自此深悟人生情緣,各有分定,只是每每暗傷‘不知將來葬我灑淚者為誰?’


以前以為大家的眼淚都葬他,現在意識到“各人各得眼淚”,那麼,他能得到誰的眼淚呢?


這就是寶玉的精神需求,雖然經歷了從得眾人淚到得一人淚的轉變,但他依然希望最後有人能用眼淚葬他。

《紅樓夢》| 斷送寶黛愛情的,不是別人,正是他們自己


至此,我們就能看到寶玉和黛玉不同的精神需求:黛玉希望有人像葬花一樣葬我,寶玉希望有人能用眼淚葬我


他們的需求,都是從自我出發的,都屬於自私之想,但彼此都不知道對方所想。黛玉以為寶玉是那個護她葬她的人,寶玉以為黛玉是那個願意用眼淚葬他的人,這便是悲劇的根源


我們知道,在愛情中,如果雙方都只向對方索取而沒有付出,那麼悲劇是必然的。寶玉和黛玉都屬於索取型的人,寶玉以為黛玉是老太太賞賜給他的禮物,而黛玉則以為寶玉是唯一能無限包容她小性子、且能護她一生的人


現實卻是,寶玉對黛玉全無保護之心,也無保護之力,即使紫鵑逼得寶玉得了失心瘋,他也沒有娶黛玉之想。我們來看此時他對紫鵑的承諾:


從此後再別愁了.我只告訴你一句躉話:活著,咱們一處活著,不活著,咱們一處化灰化煙,如何?


這話單拎出來很難理解,但結合寶玉的“眼淚葬我”論就很好理解了:黛玉是願意用眼淚葬我的人,我一定會讓你們的眼淚淹沒我。到那時,如果你們也願意和我一起死,那就更好了。所以,請你們相信,我一定不會離開你們的眼淚而獨活。


由此也可以得知,寶玉發瘋,不是害怕黛玉離開他,而是害怕黛玉走了以後,沒有眼淚葬他了,這和黛玉悲吟“他年葬儂知是誰”是同樣的心理。

《紅樓夢》| 斷送寶黛愛情的,不是別人,正是他們自己


一個是“他年葬儂知是誰”,一個是“不知將來葬我灑淚者為誰”,這裡的誰其實都沒有特指某個人。黛玉認定了寶玉,是因為她目光所及,再也看不到第二個人像寶玉一樣遷就她;寶玉認定了黛玉,是因為姐姐妹妹們一個個離去,對他死心塌地的只有黛玉


因索取而走到一起,不但不是真摯的愛情,而且是自私者的互相利用。寶玉和黛玉,都是賈母寵出來的自私者,都沒有付出之心。這就註定了悲劇的結局:他們的自私需求,無法實現。


因此,斷送寶黛愛情的——如果勉強把他們的關係歸於愛情的話——沒有別人,是他們自己


曹雪芹正是這樣用愛情的虛假面具,指出了寶玉黛玉兩個被寵壞的自私者的真實關係:當人與人之間只有索取,沒有付出, 人生就只剩下悲劇!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