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中國樓市會成為朝陽產業嗎?

嘉顏66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就像一隻從天而降的“黑天鵝”,完全打亂了各方面的安排與部署,不僅餐飲、旅遊、零售、影院、交通等行業遭受重創,使得商家等的安排都完全變了樣,不僅失去實現的可能,還都遭受了巨大損失。與餐飲、旅遊等一樣,2020年春節期間的房地產交易,也被全面鎖住,原本期待的外出人員春節期間返鄉置業,也不可能實現了。

雖然說近兩年來房地產市場整體比較低迷,就算去年一度出現了部分城市房價再度上漲現象,但是,並沒有能夠改變房地產市場低迷的現狀。因此,很多人對房地產市場的“春節行情”並不看好。縱然如此,也決不會出現春節期間開發商集體打烊的現象。至少,在外出人員紛紛回鄉的情況下,還是能夠帶來一些返鄉置業的行情的,會比平時的交易量增加的。

現實是,今年的春節,開發商只能在新冠疫情這隻“黑天鵝”的翅膀下,承受著無交易可談的煎熬。因為,本就資金鍊已經很緊,期待著春節期間能夠通過促銷有所緩解,沒想到出現無交易現象,相當一部分開發企業都有可能面臨資金鍊斷裂風險。如果沒有新增資金的支持,難免會出現少部分企業資金鍊斷裂問題。因為,疫情仍會維持一段時間。即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廣大居民也不會立刻轉向購房,而會待疫情完全過後,風險徹底消除了,才會聚集到售樓處。所以,開發商要想等待售房來回籠資金、緩解資金鍊緊繃矛盾,恐怕等不起、也等不了。

這也意味著,疫情已經對開發企業形成了極大的挑戰,樓市在上半年全面啟動的概率不會太大。疫情會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全面控制,樓市則需要等待一段時間,等待疫情帶來的心理影響逐步消除以後。那麼,能夠給開發商帶來希望的,可能只有兩個方面:一是下半年,一是選擇降價。

下半年樓市會慢慢啟動、慢慢復甦,是肯定的,也是必然的,更是必須的。否則,開發商真的會出現比較嚴重的資金鍊斷裂問題。畢竟,幾個月的無交易,或交易寥寥,對主要依賴資金堆積起來的開發商來說,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不僅開發商,為開發商墊資建造房屋的施工隊,也會因此而受到嚴重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是開發商自身還是管理層,都需要認真思考這個問題,需要想辦法解決。調控並不是將市場調死,而是把房價穩定下來,讓市場能夠更加健康的發展。所以,下半年可能是房地產市場的一個小小的轉折點,也是一個新的利益博弈機會。

那麼,對有的開發商來說,是沒有條件等到下半年再通過售房回籠資金的,他們真的已經等不起。因此,一定會有部分開發商選擇疫情得到控制後,就立即通過降價來回籠資金,且降價的幅度會比較大。與其等待資金鍊斷裂,等待讓財務成本消化利潤,甚至擴大虧損,不如降價售房,還更主動些,更有利於企業正常運轉。如果降價的幅度較大,預計部分居民會選擇出手。那麼,市場的啟動就會提前。顯然,這叫以價換量,也是開發商被迫無奈的選擇。

如此一來,疫情過後的房地產市場,很有可能是一次房價全面下降的過程。考慮到房價下降幅度太大也會帶來一定的風險,會讓開發商出現新的資金鍊斷裂等方面的問題。因此,管理層也會通過調控政策,適時對市場進行調整,對市場的變化進行管控。基本的思路就是,“房住不炒”的定位不會變,因城施策、分類調控的要求也不會變,落實城市政府的責任同樣不會變。可能變化的就是不會在房價已經下跌的情況下,繼續收緊調控政策,不會眼睜睜地看著開發商資金鍊斷裂,會對出現風險的開發企業給予少量資金支持。也就是說,上半年可能會對少數開發商補充有限的流動性,以緩解這些企業的資金鍊斷裂風險。前提是,企業必須鉚足了勁,用盡自己的所能之後,且必須加快資金回籠。否則,就算能夠補充一些流動性,也很難維持長久。所以,疫情過後,會在開發商降價的內在動力增強的情況下,市場交易有所恢復,甚至報復性反彈,呈現一波不錯的交易行情,將春節期間因為新冠疫情造成的損失加倍補回來。至於利潤嘛,則應當在降價中有所降低,或者減少虧損。

從總體上講,疫情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對開發商的考驗也是比較嚴峻的。就市場的整體而言,應當是在疫情過後的三個月左右才能比較好的恢復。除非開發商選擇降價,不然,能在疫情過後三個月內得到恢復,就已經相當不錯。尤其不要指望調控政策會放鬆,這是不可能的。從決策層的角度來看,疫情過後,最核心的問題是振興實體經濟、尤其是製造業,出臺更多的政策讓製造業復甦,讓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如果支持房地產,就等待給實體經濟雪上加霜,給中小微企業添亂。所以,不可能出現樓市調控放鬆的現象的。相反,會進一步優化樓市調控政策,更好地理順房地產與其他產業、尤其是實體產業的關係,讓更多社會資本流向實體經濟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