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是怎样灭亡的?

用户104478122871


大清怎样灭亡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自己作死的。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大清朝虽然摇摇欲坠,却能挺而不倒,武昌起义辛亥革命,风起云涌,轰然倒塌。



辛亥革命前流传的一首陕西民谣:“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两年半。”

大清朝民心尽失,不垮台都不行。

同治六年六月二十日,曾国藩到赵烈文处聊天,忧心忡忡地说:“得京中来人所说,云都门气象甚恶,明火执仗之案时出,而市肆乞丐成群,甚至妇女亦裸身无裤。民穷财尽,恐有异变,奈何?”

赵烈文回答说:“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风气未开,若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

早在同治时期,赵烈文就看出大清气数已尽,不过五十年而已。

一、大清的腐败无可救药

日本天皇为买军舰节衣缩食,大清朝的慈禧太后劳民伤财,有钱过生日没钱买军舰。李鸿章,大清朝的重臣,洋务运动名满天下,贪污腐败也是全国皆知。大清朝可以说,从上到下都烂透了,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

日本间谍宗方小太郎在《中国大势之倾向》一文中,认为中国的腐败遍及全民,原有的信仰体系孔孟之道变成了科举的材料、当官的阶梯,庸官俗吏献媚当道, “朝野滔滔,相习成风”。



宗方小太郎认为,国家是人民的集合体,人民是国家组织的一“分子”,“分子”一旦腐败,国家岂能独强?中国的“分子”们集体腐败,国家的元气就丧失消亡。他估计,早则十年,迟则三十年,中国“必将支离破碎呈现一大变化”。

无论是赵烈文还是宗方小太郎,对清朝的预言还是准确的。

二、大清的私心不可救药

维新变法的时候,清廷御史顽固派官僚文悌上折指责康有为等维新派“保国会之宗旨在保中国不保大清”、“徒欲保中国四万万人,而置我大清国于度外”。戊戌政变之后,朝廷宣布康党的罪状,其中有一条正是:“又闻该党建立保国会,保中国不保大清,殊堪发指”。



“保中国不保大清”一句话就戳穿了大清朝统治者的私心,中国是四万万人民的,大清是满人贵族的,清朝统治者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

满清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防民(防汉民)甚于防寇(洋人)。满人是特权阶层,铁杆庄稼。掌握权力,享受特权这是大清的最高原则。太平天国起义,咸丰帝承诺入金陵者王,可是曾国藩打下金陵也没有封王。慈禧太后虎视眈眈,吓得曾国藩赶快裁撤湘军以求自保。

三、大清自己作死,不亡不行

孙中山闹革命要推翻大清朝,十次革命但十次失败,都属于小打小闹,虽然制造了一些政治影响力,但是没有撼动清朝的根本。革命党在全国来说还不是主流,用梁启超话,只要政府 稍微让让步! 革命党的话压根没人听!

1905年的日俄战争,日本以君主立宪小国战胜俄国那样一个专制大国,给清廷上下以很大震动。“日俄之胜负,立宪专制之胜负也”。



1905年9月17日,慈禧太后派五大臣出洋去考察各国的宪法、议会以及各国的政治制度等。革命党用炸弹去炸那些主张立宪的大臣。如果立宪成功了,革命还有什么必要呢?

革命党也没有想到,大清朝是革命的最大“功臣”,不仅逼着老百姓革命,还逼着士绅革命,逼着立宪派革命,逼着年轻人革命,你不革命,简直对不起大清的良苦用心。

当时士绅阶层是不愿意革命的,他们最希望改良而不是革命,社会的动荡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立宪派代表了士绅阶层的利益,1910年他们掀起了中国历史上三次规模巨大的国会请愿运动。



当年慈禧反对维新变法,可是现在又不得不开始实行变法的措施,实行废科举、改官制、设咨议局等改革措施,史称“晚清新政”。

无论怎样改,大清在权力分配上纹丝不动拒绝共享。

1908年8月27日,清廷颁布立宪的重要文件——《钦定宪法大纲》。归根到底一句话,国家一切权力属于皇帝。

在1911年成立“责任内阁”的十三名成员中,满人八名,并且皇族就占了五名,汉人仅四名,载沣的两个兄弟分别掌握着陆军和海军。

全国士绅哭天抹泪哀求大清立宪,只要你改革我们支持你。可是大清花拳绣腿搞了半天,不过是把人民当阿斗来看。

大清不搞立宪,又废除科举,不给士绅一点出路。所以,在武昌起义爆发的7个星期内,15个省以咨议局为中心纷纷宣布独立,大清逼着人家革命,不革命行吗?



大清不仅得罪了士绅阶层,更是与大众为敌。

1910年(宣统二年),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逼清政府订立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9日,大清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

四川修筑铁路的股东,不仅来自绅士、商人、地主,还有农民,而且农民购买的股份占很大比例。清政府颁布 “铁路国有”政策以后,收回了路权,但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民间资本的投入,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尤其是广大城乡劳动人民的反对,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大清成功点燃了全国人民的怒火,自掘坟墓,自己作死,不亡都不行。孙中山还在美国餐馆里刷盘子呢,突然接到电报,武昌起义,革命一夜之间成功了。


非常道毕延河


首先,清朝,它是一个非典型王朝,为什么说它非典型呢?因为它是异族入侵建立的政权。自古以来,异族入侵,都很难过法理这一关,汉人不承认你,你的统治就建立不起来。

▲ 清军入关

那么清朝为什么能够建立,还统治中国这么多年呢?

首先第一步,就是它入关建国的时候,使用残酷的屠城政策,强迫汉人屈服,之后又杀得流血漂橹,强行推行剃发易服的政策,消解汉人的民族认同感。最后就是,无论是从政治、文化还是军事领域,都推行一套残酷的排汉、压汉政策。

▲ 剃发易服

清朝前中期,其军政领域,高级官员几乎全都是满人、蒙古人,根本就不会让汉人进入这一阶层。再一个就是文化方面,采取残酷的文字狱压迫政策,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就被满门抄斩。同时对待民间,也是非常的高压,禁止结拜、结社。在清朝以前,几个男人玩得好,可以结拜成异姓兄弟,最著名的就是桃园三结义了。明朝的时候,大家都有结社的自由,就是一起探讨学术,著名的有东林书院、复社四公子等。但是到了清朝这里,三人以上的异姓结拜,不管什么名义的结社,都变成了谋反。这样一咕噜整下来,整个社会没有了一点活力。读书人不敢谈政治,只能埋头在故纸堆里面做考据,这就是清朝朴学繁盛的背景原因。老百姓们呢,终日惶恐,干啥都可能背上谋反的罪名,只有努力干活最安全,那就努力干活吧。

▲ 充满罪恶的满清文字狱

我们看到,晚清时期,中国普通人表情都那么木讷、愚昧,就是这两百多年的劳改一样的生活积聚造成的。

老百姓都围困在愚昧的真空里面,没有了正确的知识在脑海里面,各种邪教就会趁虚而入。所以终清一朝,邪教起义接连不断,白莲教、天理教、太平天国……

清朝中期以后,八旗兵就已经没什么战斗力了,为了镇压这些起义,清廷不得不任用汉人士大夫,被封闭了上百年,汉人才终于有了出头之日,可以进入帝国的权利高层。

之后就出了一串名臣,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他们都是在清廷内忧外患时冒尖儿的。

▲ 晚清士大夫

其实这个时候,清廷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了,因为经政大权都已不在自己手上,徒有一个壳子。但是这个时候中国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西方强盗企图瓜分殖民中国,这个时候国外矛盾上升到了主要矛盾,盖过了国内矛盾。整个国家力量,用来抵御外敌,清廷得以苟延残喘。

但苟延残喘也有个尽头,到了二十世纪的时候,满清这个壳子连泥巴也糊不住,倒在1911年。

所以说清朝是怎样灭亡的呢?在觉醒的民众和内忧外患中灭亡的。


海佑讲史


清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不可改变的历史潮流。当然,也有它自身的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清帝国的灭亡原因有很多,我们可以从几方面来细细分析。

1:帝国兴起(清朝早期)

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王朝,龙兴之地在东北,崛起于明朝后期,其实满人很早就窥视关内,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入主中原。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等来了机会,趁着明王朝忙于剿灭国内叛乱之际,通过诱降吴三桂而一举杀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剿灭明朝残余势力,建立了庞大的清帝国。 清兵入关之初,凭借着八旗军队强悍的战斗力和军民一体的旗人制度以及铁腕统治手段,迅速统一了全国。但是好景不长,在夺取天下后不久,统治阶级内部就因为争权夺利产生了分裂,皇族子弟和王公大臣分为几股势力互相争斗,甚至到了刀兵相见的地步。同时,各级官员和军队内部也很快出现了贪污腐化的现象,而且愈演愈烈,曾经骁勇善战的八旗铁骑也逐渐失去了往日雄风。这一切都预示着不好的征兆。

2:康乾盛世(清朝中期)

在清朝历代帝王之中,康熙可以算的上是功劳最大能力最强的一个,他8岁登基,在位61年,一生东征西讨,平定三藩,收复台湾,让清王朝的版图达到了顶峰!但是,到了康熙执政后期,出现了满汉融合问题、旗人制度缺陷问题、吏治腐败严重问题、军队腐化堕落问题以及人才匮乏问题等制约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但是,晚年的康熙已经心力憔悴无力解决这些难题,再加上众皇子之间为了争夺皇位明争暗斗兵戎相见,最终抱憾而终。雍正皇帝继位以后开科举、纳人才、整顿吏治,推行新政,忙的不亦乐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牵扯到了很多上层贵族的利益,在一片质疑和抵制中早早病亡。后来的乾隆时期,虽然经济上有了一定的复苏,满汉融合也基本成熟,但是统治阶级自上而下的腐败之风是越发严重,各地已经出现官逼民反的情况,清王朝已经开始出现衰落的迹象。

3:嘉庆、道光、咸丰之后(清朝晚期)

嘉庆帝以后,特别是道光帝在位之时,国力明显衰弱,到咸丰之时,贪污腐败引起的各种矛盾统一爆发,鸦片盛行、洋人入侵、农民起义,虽然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邓世昌的英勇就义,以及后来所谓的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但是这些只能是让王朝苟延残喘而已。实际上预示着清王朝的统治已经风雨飘摇。紧接着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运动给清朝带来的巨大打击和对日战争的失败和八国联军的入侵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给予了清王朝沉重的打击。最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进步以及别国探索发展之路的成功经验,给中国带来了希望,许多新思想传入了中国。最终爆发了辛亥革命,这一重大事件成了压垮大清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地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

我是文史墨客,一己之见,不当之处,请多指教!










文史墨客


答案很简单,就是自己作的。因为清政府连近代经济体系都没有建设起来,就急于进行政治改革,而且还是非常迅速的将中央的权力,也就是皇权进行分解、下放,所以完犊子是唯一的结局。

这就和现代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他们单纯的以为只要复制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就可以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试问怎么可能。因为社会的基础是经济而不是政治,政治发展水平也要建立在经济的基础上,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就是在没建立一个现代化的经济基础的时候就进行政治民主化,但是无一例外都掉进了第三世界国家陷阱里面。而反例就是韩国、智利,这两个国家的共同点都是政治强人执政,努力发展经济,在经济基础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之后再进行政治改革。

所以,清朝想要不完蛋,首先就要在清末新政的时候建设近代化经济体系,同时建立近代化教育、工业、军事、社会、法律体系,只有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口素质得到相应的提高时候,才能进行政治改革。而且纵观所谓的欧美民主国家,其政治改革的时间几乎都在百年以上,而且都是吃热豆腐一样,一口一口的吃出来的。就以美国为例,美国制宪会议在设计美国总统这个职位的时候,参考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东亚的君主专制以及土耳其人的苏丹制,所以美国总统这个职位拥有极大的行政权力,不比君主差多少,只不过有任期且不能世袭罢了。

但是清政府反其道而行之,居然屈服于舆论的压力,快速的将皇权进行分解、下放,这也是爱新觉罗家的气数尽了,也是舆论欺负清政府没有权威领袖,如果慈禧老太太还在,舆论根本翻不起来。而且,清政府这一玩法在国外基本上没人附和,伊藤博文甚至直言清政府这么玩早晚把自己玩进去。

贵国土地辽阔,统一甚难,办理宪政,亦非容易。中央政府自不可放弃权利,然地面太大,亦易为人倾覆,我为此事,极为贵国忧虑。不怕贵国见怪,此事艰难异常,一时恐难办好。今尚有一不利之言,即是革命二字。贵国政府防范虽极严密,然万一发生,于国家即大有妨害。此时贵国办理新政,外面极为安帖,一旦有意外不测,危险不可不防。

最后伊藤博文一语成谶。但是时任美国总统塔夫脱说的更明白,他认为清政府应该把教育放在第一位,而非是政治改革。

就美国来说,她虽然关心民选政府的普及,但不认为普选权应该匆忙扩大,首先应该是有一个人民接受教育的良好基础。

说白了,就是急于进行政治改革有弊无利。因为随着政治改革的快速推行,国家不仅没有凝聚力,相反更加涣散。以民主为导向的宪政,被彻底走样为政治帮派之间的火拼,无数小的专制小团体、党派纷纷冒头,以宪政为掩护,从国家身上割肉自肥。另外,过快进行政治改革只能让各种野心家为了权力和利益纷纷登台表演,以国家作为挡箭牌为自己谋利。

当然,我不是瞎说,各位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清朝后面的民国,那简直是个婊子的牌坊。因为清政府倒台,从中央到地方都出现了权利的真空,各路野心家为了个人利益或者是自己的小团体的私利,轮番登台当婊子;各路军阀为了私利而割据、火并,中华大地血流成河白骨盈野。

即便是后来的蒋介石统一全国,也不过是名义上的统一,军阀割据依然存在,蒋介石的政令出不了他本人的控制区。

甚至云南军阀龙云都不接受民国政府发行的货币,山西军阀阎锡山修铁路都不接受民国制定的轨距。

试问这时候的中国还是一个现代化国家吗?实际上不仅不是现代化国家,连一个正常国家都不是,这时候的中国离解体只差一步。不过好在天佑中华,共和国政府将这个四分五裂的国家重新凝聚在一起,并完成了中国的现代化改造。

所以,清朝灭亡是中国的灾难,但是共和国的建立却挽救了中国。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我认为大清帝国灭亡最主要是内部原因

1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自清入主中原以来,就实行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到乾隆年间仅保留广州十三行一处作为对外贸易口岸,英使马嘎尔尼曾出使大清,请求增设通商口岸,乾隆不屑一顾回复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无有" 这足以见得清统治者盲目自大,拒绝跟随时代潮流。


2

沦为西方列强殖民地

大航海时代欧洲首先抓住了工业革命浪潮,使欧洲领先全世界,在资本主义列强坚船利炮攻击下,古老的大清帝国自然无力抵挡,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掀起划分中国狂潮,统治者不思进取,列强对中国的掠夺更加深了广大人民群众与统治者之间矛盾。

3

天平天国运动使汉人地主阶级掌权

列强对清政府的掠夺,清政府无力负担只好更加残酷剥削广大贫民,于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满清八旗子弟早以堕落腐化丧失战斗力,清政府只好启用汉人地主阶级私自募兵,汉人从此进入权利核心,

4

革命党人及北洋军阀给大清最后致命一击

1908年慈禧和光绪皇帝同时去世,从此汉人权臣占据了政府核心部门,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 国名党同北洋军阀达成一致协议共同推翻了大清276年统治。从此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结束。



总结:满清的灭亡最主要原因是是当朝统治者盲目自大不思进取 没跟上时代步伐,总之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


月影青霜


大清是怎样灭亡的?这是一个比较有趣问题,也是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

商朝是周武王造反灭的,西周是犬戎灭的,东周是秦灭的,秦是刘邦项羽灭的,西汉是王莽篡位灭的,东汉是曹丕灭的,曹魏是司马炎灭的,西晋是匈奴刘聪灭的,隋是宇文化及这些大臣灭的,唐是朱温灭的,宋是金国灭的,金是蒙古灭的,元是朱元璋灭的,明是李自成灭的......

我们中国人喜欢研究历史,而我们历朝历代的灭亡,也基本上都有着非常明确的记载。

但清朝是个例外。

按理说大清朝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朝代,它是怎么灭亡的,我们应该是最清楚。但事实却是恰恰相反,以至于到现在还有人疑惑:大清朝是怎么灭亡的。

说不清。

老百姓有几个能说清楚大清朝是怎么灭亡的?不多。这不奇怪吗?

现在很多人搞不清大清朝是怎么灭亡的,是因为有人在这里面故意的和稀泥,故意的偷换概念,转移视听,故意的让大家搞不清楚。

这些人为什么要把事情搞乱呢?因为大清朝的灭亡太简单、太平淡、太普通、太常见了:主幼,权臣篡位。

大清朝就是袁世凯一人灭的。

慈禧、光绪死后,溥仪登基,当时他只是几岁的小孩子,被隆裕太后抱着,坐在金銮殿上。这娘俩根本就没有治国的能力,更没有慈禧那种掌握权柄,控制大臣的能力。本质上就是一个家庭妇女和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儿。

而当时大清朝的主要军事力量:北洋军,完全掌握在袁世凯手里。袁世凯也是朝廷里第一位的大员。

大清朝的灭亡,实际上就是袁世凯逼溥仪、隆裕太后退位,吓唬吓唬,又开了一些抚恤条件,娘俩就同意了。

大清朝就灭亡了,就这么简单。

袁世凯逼清帝退位,大清朝灭亡,和王莽比汉朝小皇帝和太后退位、杨坚逼陈朝小皇帝和太后退位、郭威逼后汉小皇帝和太后退位、赵匡胤逼后周小皇帝和太后退位......没有任何的区别。

清朝末期,国家有钱有粮,有四亿人口,1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新建的军队,跟外国的仗也都打完了,没有外敌入侵......都很正常。但就是小皇帝和老太后没能力掌握权力,被权臣两句话就吓的退位了。

清朝的灭亡就这么简单,但它就不可以这么简单的就灭亡了。

作为前朝,大清朝必须要:野蛮、落后、腐败、软弱、无能、反动、黑暗......这是他的历史地位决定的。

他越野蛮就越显得我文明。

他越落后就越显得我先进。

他越腐败就越显得我廉洁。

他越软弱就越显得我坚强。

他越无能就越显得我有能。

他越反动就越显得我积极。

他越黑暗就越显得我光彩。

......

所以近代骂大清朝符合上上下下的利益和心理需求。老百姓骂他黑暗,言外之意就是自己光明,这也会显得其他人也光明。

而这样一个野蛮、落后、腐败、软弱、无能、反动、黑暗......的大清朝就这样简单的灭亡了,是说不通的,也是不被允许的。

他得有大饥荒,老百姓大面积流离失所,大逃亡,再加上朝廷暴政,逼老百姓交钱,修大工程,老百姓不愿意就打就杀,最后老百姓来个大起义,这才符合大清朝的身份对不对?可是清末没有这些东西。再不济也得来个外戚专权、太监干政、藩王造反,大清朝还是没有这些东西。

按照我们的传统,一个王朝的灭亡,一定会有大饥荒、大动乱、大战争,老百姓大量的死亡,而作为末世的皇家也必然会被清算,甚至是灭族。而大清朝就略显另类,他的灭亡,老百姓没死人,皇家也没死一个人,风轻云淡的就灭了。

这明显并不符合大清朝的身份!

大清朝的灭亡,如果说清楚了,那很多事儿也就说不通了。

所以不能说清楚。

如果你仔细的看看历史,仔细的捋清楚大清朝的灭亡脉络,你会发现,可能并没有那么......

这个事如果说清楚,并不符合上上下下的利益。

所以这事儿就得偷换概念,换成什么?

武昌起义。

清末,确实发生了新军的起义。但它对大清朝的损害其实可以忽略不计。跟吴三桂造反、太平军造反没有可比性。以袁世凯的北洋军实力,想扑灭他们那是手掐把拿。但袁世凯没这么做。他是先调动自己的北洋军,然后唱双簧,最后逼清帝退位。这一套,跟赵匡胤以契丹入侵为借口,调兵出京,然后黄袍加身,那是一毛一样滴。

直到现在,我们很多人依然是不清楚大清朝是怎么灭亡的。历史学了一些的人会知道武昌起义,但后面的事是不是又糊涂了......

溥仪小皇帝隆裕没见识没能力的太后当家→袁世凯掌权→以镇压武昌起义为借口袁世凯调兵→袁世凯和北洋军逼清帝退位→袁世凯当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称帝。

大清的灭亡就是这么一条线索。

跟老百姓没关系,跟腐败没关系,跟外敌入侵没关系,跟先进和落后没关系,只不过是中国历史上最常见的一个翻版。


我们的专家也经常说老百姓也需要一个情感宣泄的出口,简单的讲就是需要骂一骂,发泄一下。而骂大清朝,无疑是大家都喜闻乐见的。背两句口号,骂一骂,心里很爽,这也就够了。而独立思考,学习,无疑是非常头疼的事。另外,我们曾经长期在经济、科技、军事、外交......方面落后,这也需要有一个“责任人”出来背锅,躺在坟墓里不能还嘴的大清朝无疑也是最好的选项:就是他,就是他,全怪他。

里里外外,这个大清朝如果没那么黑,大家骂起来也很影响兴致。


何老师私人订制


请关注小生,给您分享更多的历史趣闻

大清王朝不该亡的时候却亡了

大清帝国在不该亡的时候却亡了,之前经历了鸦片战争,八国联军等外部入侵并没有使清朝灭亡,太平天国、白莲教等内乱因素也没有使清朝灭亡。


清朝靠着自我修复一直在苟延残喘,但始终是没有倒下,可以说大清王朝还是有着一定的根基所在的。但是究其大清王朝灭亡的原因无非就是大清腐败风气盛行,说到底就是大清王朝制度上面的缺陷。

大清腐败风气盛行

我们都知道大清的实际掌权者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说白了就是一个十分好权的女子,掌握着大清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在掌权期间也是十分奢靡成风的享受,满汉全席的标配,注重自己的养生美颜,每当自己寿辰之日都要大肆挥霍。一次寿辰的花费远大于军费的支出,可想而知慈禧太后是多么的奢靡成风。


上不正下必然效仿,所以大清的官员大都有多多少少的腐败,宦官的腐败程度也是很大的。一定程度上影响大清的财政收入,导致了国库的紧张。所以后期的大清国库都是存在着空虚的现象,过于腐败导致了大清的军费十分紧张,以至于军队战斗力方面过于落后。

因时代进步,大清制度存在着严重缺陷

随着世界潮流的进步,天下为公的浪潮十分盛行,深入人心的新思想使大清王朝的制度缺陷慢慢显现出来。所以大清的有为人士们逐渐认识到大清王朝的制度缺陷,正如平常所说的“千年未见之新格局”一般,大清的制度缺陷显得十分的明显。


世界潮流正由着神权到君权,再从君权到民权的趋势改变着,所以大清王朝的封建制度已经赶不上世界的变化。大清的百姓们逐渐认识到大清制度是基于压迫百姓和剥削百姓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民心开始倒向民权的一边了,大清岌岌可危。

结束语

大清的灭亡说到底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制度的缺陷,封建制度已经不能满足世界的变化,专政,剥削,压迫人民,导致了大清王朝加快灭亡的速度。

请关注小生,给您分享更多的历史趣闻


小生论历史


大清帝国灭亡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按照《一步之遥》里姜文的说法那是他喝了那点小酒的原因,他的意思是大清王朝的辫子不是自己绞的,让别人给绞了。

大清王朝在当时的那个年月,实际上没有太多必须要灭亡的理由。然而王朝就是不声不息的灭亡了,也验证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王朝周期律”。其实,清王朝的灭亡还真不能借用王朝周期律来解释,因为它摊上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满清的骑射功夫不能适应时代发展)

想当初,太平天国的时候,大清王朝还有很多忠心的大臣拼命力保。四五十年之后,大清王朝就在一个火星一样的辛亥革命中,短短四个多月,这样一个超级王朝就倒下了。

这让那些给大清修史的史官们难以下笔。按理说,作为大一统王朝,有着268年国祚,多少都有一些荫照之福吧。可是翻来覆去,大清王朝灭亡前后就是没有殉国的人,好像大家对于这样一个王朝的灭亡采取了一种乐观其成的态度。

太平天国时期,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曾经说,大清王朝国祚即使能够延续,50年之内必然抽心一烂。不明白他是为何要做出这样的一个预言,中国历史上的政治预言其实很多都很准确,他们这些智力超乎常人的人一定是发现了什么端倪,才让他的预言这么准确:大清王朝确实从根上烂掉了。

(火烧圆明园烧掉了一个王朝的威仪)

说起来,大清王朝灭亡从根上烂掉,最直接的原因,应该是大清王朝在太平天国的起义中失去了对全国的绝对的军事掌控力,有很多汉族的军事要员崛起。到了庚子拳变的时候,这些人又弄了一个东南互保,俨然是割据自立,大清王朝实际上已经对全国失去了控制。从这个意义上说,太平天国确实严重动摇了满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这个仅仅是从军政方面的角度来看,其实大清灭亡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四川保路运动的开展,大清王朝与民争利,导致地方官绅不满。保路运动是盛宣怀这样一个邮政大臣力主推行的新政。大清王朝的新政最主要的出发点就是挽救清王朝的寿命,出让的路权所获得的收入也是用于建设新式军队。内阁成员盛宣怀采取了强硬的镇压四川保路运动的做法,把湖北的新军也给增派到四川,造成了湖北防务空虚,给了湖北的革命党起事的机会。所以,盛宣怀在北京一度满清贵族们被口诛笔伐,不得不躲到美国领事馆寻求庇护。

(辫子是谁绞的意义确实不一样)

湖北的革命党其实势力也并不是足够强大,满清王朝手上还有强大的军政实力。可是他们为什么能够在短短的三四个月里面就把清王朝从中央到地方,都给掀翻了统治呢?

所谓大清王朝的抽心一烂,就在于封建统治政治制度的自我改良,远远赶不上时代的变化。

大清王朝的君主立宪,还有新式军队的建设以及新式学堂的建设,这一切新政都使得满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的科举制度走向了末路。可是封建统治的科举制度整个封建士大夫的人才储备,同时也是整个社会的上升渠道。当这个渠道被堵塞之后,整个社会阶层的固化程度甚至要比清改革之前还要严重的多。满清政府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些人的出路,使得这些人对清王朝心怀怨望。

在广大的农村乡镇,这些人又是有着很大社会话语权的乡绅,他们失去了官府方向的生路,就只能鱼肉乡里,成了土豪劣绅。清王朝虽然在城市建设方面体现出了近代文明,但是在广大的农村乡镇却进入了一个更为萧条腐败的境地。满清王朝大量的乡村民众像阿Q一样,对于清王朝已经彻底失去了家国情怀,对于这样一个王朝的灭亡没有太多的感觉,顶多就像白鹿原上的农民不知道皇粮该交给谁了。

如此满清王朝失去了底层民众的支持,以至于在满清灭亡的时候,连一个殉国的人都没有。

那么晚去王朝倾国之力打造的新式军政系统呢?为什么没有在满清王朝灭亡的时候挽回灭亡的命运呢?

这是因为满清王朝是一个征服王朝,他并不愿意主动地将他的权力让出来,这样就意味着中国要想进行民主革命,就必须要把民族解放一起做了。

清王朝的摄政王,为稳妥起见,曾经想推延实施新政的时间,这让各地的改良派大为不满。他们几次三番,请求快速实行新政。摄政王也满足了他们的希望,新政实施的年限一旦缩短。然而这种毫无节制的政治忍让,却让民众看到了满清政府的虚弱,连最初的军政高压的威慑也失去了。而清政府费尽了财力建立的新军,最终被革命党影响成了反清革命武装的中坚力量。


(新军成为革命的中坚力量)

在民族国家逐渐成为世界主流的思想舆论,满清的皇族内阁显然不能够实现人们的愿望。在社会底层和中坚阶层都对清王朝产生不满的时候,满清王朝的统治就彻底动摇了,它的灭亡也就随之到来了。


而知而行的历史


大清怎么完的?这个问题可能许多人都有兴趣,因为清朝离我们最近也最熟悉,在我看来清朝倒闭不但有天灾更有人祸,有不怀好意的各国政府与军队,更有卖国求荣的匪吏。紫禁城里住着的不止是皇帝,更有为了自己高兴就大把挪用军费来修园子贺生日的慈禧,更有忘了该如何骑马射箭只知道终日吸食鸦片的八旗铁骑,清朝末年的大清从上到下已经烂到了骨子里,不然也不会手握数十万的军队却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各国军队打败。


军队烂了还好,只要下大力气练兵,军队总会慢慢的强起来,但是大清面对着体制坏了该怎么办却假装不见,所以光绪帝的新政会失败,谭嗣同他们会杀头,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幕后的慈禧太后所掌控,从而面对挽救大清政权的唯一机会也被束之高阁不闻不问,在紫禁城里面官僚不可能不知道中国与外国的差异,并且也能指出中国应该怎么做,但是,不管提议多么好,慈禧太后因为害怕新政之后自己就不能再掌大权,所以大清灭国的唯一一个机会被大清的主人抛弃了,我非常想知道,如果慈禧知道了因为她的贪婪,不管是对权力的贪婪还是对金钱的贪婪而让大清灭了朝代,慈禧会更改自己的贪婪吗?


在大清末年,除了慈禧太后做的一系列事情加速了政权的垮台外,还有腐败也是很大的问题,慈禧签订了系列不平等条约和战争赔款更是一道催命符,因为需要大量的钱来支付赔款导致一定程度上极大的影响了大清的财政收入,极大的收入被拿走,导致了国库的紧张,各地需要国家投资,军队需要军饷,买大炮需要拨款,然而这一切都没有钱去做,因为原本购买快炮的数百万白银全被慈禧挪用操办她六十岁生日庆典上了。所以之后的甲午海战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大清水师三年没有购买过快炮更没有购买炮弹,后期的大清国库都是存在着空虚的现象,过于腐败导致了大清的军费十分紧张,以至于军队战斗力方面过于落后。


在对外的战争失败后,紧接着影响大清统治动摇大清根基的农民起义也大规模的开始了,在清朝两百多年的统治中,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不绝。其中最为致命的要数“太平天国”起义了,太平军给了清朝以沉重的打击!尽管起义被镇压下去了,但是也动摇了大清二百多年来的根基,此外自鸦片战争起,清朝就在面对着“三千年所未有之大变局”——以前的历代王朝从未面对过的海上强敌:西洋列强开始崛起并侵略清朝了!清朝统治者的因循守旧,更是加剧了清朝的衰落。尽管清廷也曾有过“师夷之长技以求富强”的洋务运动,但是因为统治阶级坚持“封建专制不可动摇”,所以造成了这场改良只能是片面的、局部的、难以得到有效支持的!

大清的倒闭原因多种多样,总结一下就是国富民穷,军队腐烂缺少战力,漕运不佳,岁入每年都在减少,各地海防松懈投资极少,导致每次军队都是从大海方向朝陆地进军进而打败大清军队,这就是大清灭亡的诸多原因。


公子小可


洪亮吉,乾隆55年进士,于1793年在其《治平篇》一文中指出,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余年,社会较安定,人口急剧增加,过快的人口增长必定会使土地、房屋及其他生活资料逐渐缺乏,从而社会发生动乱乃至发生爆乱。

这个严重的问题并没有引起清朝高层的高度重视,洪亮吉一语成谶。

\t一、人多、财少、官逼民反。

嘉庆称帝后面对的消耗殆尽的国库,国家财政拮据,受经济、政治衰败的影响,官兵吸食鸦片、贪图享乐,战斗力日渐衰弱。同时大清土地兼并问题如期而至,官府贪污腐败,粮价猛涨,饥民日众,百姓对清朝的不满和反抗情绪日增,起义此起彼伏。

公元1796年,白莲教举事,清政府耗时九年、耗费超过两亿两白银才剿灭。

公元1813年,天理教在京城发动暴乱,曾一度攻入紫禁城。

公元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一路势如破竹,横扫18省,巅峰时占领了中国的半壁江山,几次北伐东征军事差点推翻清政府。

公元1852年,捻军纵横北方8省长达10多年,达到20万的规模,多次配合太平军作战。

1862年的陕甘回乱,导致巨大人口损失。

外对列强于1840发起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等,随之而来的割地、巨额赔款等。

二、资本主义打败了封建主义,工业革命打败了小农经济。

18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开展的如火如荼,大英帝国国力强盛,以船坚炮利在全球范围内占领了大量殖民地,国家势力与日俱增。然大清统治者仍沉醉于世界之大,唯我独尊的夜郎自大之中,不思进取。1792年9月26日,英国政府特使马嘎尔尼携带有天文、地理仪器、图书、毯毡、军用品、车辆、船式,总计600箱的 “贡品”来到大清时,雍正还在认为英国所进贡的礼品不过是奇技淫巧罢了,我中华天朝物产丰盛,无奇不有,中国没必要与西洋小国大肆贸易。

当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中国的大门,逼迫清政府妥协时,这时清朝权贵们才开始觉悟,看到了自身的巨大不足,进而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希望通过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实现自强,抵御外部侵略,结果甲午战争的溃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三、平乱而分权地方,清朝实质上失去了对全国军事绝对掌控力。

晚清时期,风雨飘摇,统治中国近300年的满人已无良将可用,慈禧无奈之下才启用李鸿章等汉人。太平军占领了东南半壁,清政府断绝了主要税收来源,清政府没钱招募军队,从此地方享有独立的军权、财权,各地自行编练军队、增派捐税,清朝实质上失去了对全国军事的绝对掌控力,最有力的证明就是当年慈禧太后向十一国宣战,南方六省制定东南互保,拒从听诏,而直接与外国订立合约,保持中立,最终去无一人受罪。

四、废科举,堵塞人们仕途,人民离心离德。

清王朝为国富民强,认为科技、教育落后,严重阻碍了大清的发展,所以必须废除科举制度,1905年,慈禧太后下诏书,宣布废除科举制度,但废除科举之后并没有建立任何替代举措,这就堵塞了整个社会的升官渠道,有些人就只能鱼肉乡里,成了土豪劣绅,使得这些人自然不会再维护清朝。

武昌起义拉开了覆灭满清的序幕,此后各地起义此起彼伏,直至1911年12月12日溥仪退位,彻底推翻帝制,中国封建社会也化作尘埃随风散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