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多地暫停現場祭掃,緬懷先人,還可以這樣和孩子談生死

今年清明節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取消的集體祭掃活動。雖然,不能在現場慎終追遠,緬懷故人。但是,在家防疫,父母更適合利用這個機會和孩子談一談生死。

因為,今年的清明節比往年更有意義。不僅是因為國內國外的疫情,而是在疫情之下,讓父母看到了病毒之下人人平等。越是重視死亡才有生的希望。

今年清明多地暫停現場祭掃,緬懷先人,還可以這樣和孩子談生死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這首古詩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能背誦,但是,我們很少對孩子描述這個哀傷的場景。

不僅僅是因為死亡對孩子而言太沉重,孩子太小還不能承受。但是,正如那句話說的,不懂死亡何談生的希望?

每年清明小長假是抓住春天的小尾巴最好的機會,孩子都是在踏青或者旅行中度過。即使每年清明都會下雨,孩子總是嘴裡叨叨著,春雨貴如油。天空媽媽又在做"蒸臉",大地爸爸在用加溼器。他給春雨做了一萬個比喻,但是沒有一個是關於死亡的。因為,在孩子的世界中,死亡也許根本就不存在。

前兩個月,我們經歷了突如其來的疫情。家人聊天的話題也多多少少和死亡有關,想不到孩子在一旁聽後氣的直跺腳"鼠年、鼠年,小老鼠就跑出來淘氣,我要變成大花貓來捉住小老鼠"。說實話,小朋友這樣的比喻讓我們都開懷大笑。

今年清明多地暫停現場祭掃,緬懷先人,還可以這樣和孩子談生死


我也不確定孩子的認知發展有沒有到能接受死亡教育的地步?

我們只能小心翼翼地試探,還是這首詩。我問孩子,為什麼清明節下雨了路上的行人會斷了魂?孩子想起外公每年清明節都會趕回老家給先人掃墓的情境,回答道,"媽媽古代的人也要掃墓嗎?掃墓很難受嗎?"

這個時候,我發現可以給孩子進行死亡教育了,這個時期得來剛剛好。

死亡教育固然重要,但並不是適合任意的時期。如果孩子太小,可能無法理解什麼是死亡,父母要是強加給孩子,不僅孩子無法接受甚至會導致一輩子的陰影。如果孩子已經長大從其他地方知道了一些關於死亡的事情,父母這時候再正襟危坐地和孩子談這個,孩子反而覺得更好奇。這些都不是最合適的時期。

死亡教育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更應該是一個自然規律,循序漸進,層層推進。父母在這個過程中要不斷和孩子保持聯繫,保持對話,保持交換感受。

今年清明多地暫停現場祭掃,緬懷先人,還可以這樣和孩子談生死


如果孩子有天好奇地問你,什麼是死亡。父母千萬不要避而不談,也不用一本正經說得頭頭是道。主要看需要什麼,父母及時地回應給孩子。可以這樣開始。

儘量具體化,而不是抽象

很多父母在對孩子描述死亡的時候會用,她是睡著了,去天堂了,去很遠很遠的地方。雖然父母是出於好意,但是年齡小一些的孩子就會產生混淆。媽媽睡著了就是"死亡",媽媽出差了就不回來了?反而會讓孩子在很普通的情況下就變得很恐懼。

其實,父母不妨大膽地告訴孩子。死亡就是沒有了呼吸,心臟不跳動了。而且不能說話,聽不見聲音,不能吃飯了。這些具體的描述即使年齡很小的孩子都能區分"活著"和"死亡"。這樣就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也適合這個年齡孩子的需求。

今年清明多地暫停現場祭掃,緬懷先人,還可以這樣和孩子談生死


真的死和假的死

當孩子小腦袋中有了死的這個概念之後,雖然還是一知半解。但是,孩子起初會把死認為是假的,短暫的,可以一下子復活起來。例如,孩子和爸爸玩遊戲的時候,爸爸會假裝"死掉了"孩子就獲勝了。他心愛的玩具沒有電池了不動了,只要換上新電池又可以重新玩。平板電腦沒電了再充電。他甚至不怕"死",反正一下就能活過來了。

這是一種假的死,是一種暫停的代名詞。

今年清明多地暫停現場祭掃,緬懷先人,還可以這樣和孩子談生死


這個階段有些孩子受家庭情況變化而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家庭環境變化不大,孩子會有幾年的時間一直認為死亡就是暫停的意思。體會不到死亡的嚴重性。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平常看的動畫片最好父母要陪同。如果看到危險的動作,要及時提醒孩子不要模仿。

讓孩子學會分清現實和虛幻,懂得愛護自己的身體。

另一種孩子會去思考更深的問題。這些孩子通常是家庭中遇到了親人去世,或者是突然感到某個親人因為生病很可能會離開自己。他會感到自己的孤獨的。

那這些孩子父母在教育的時候要給孩子哀而不傷的感覺,感受可以是悲傷的,但是心理和身體不該為此受到傷害

今年清明多地暫停現場祭掃,緬懷先人,還可以這樣和孩子談生死


死亡、生命這些話題都很大,父母刻意而為之,會讓孩子覺得假大空。避而不談,孩子有可能會被好奇心驅使走上歧途。父母在給孩子死亡教育的時候儘量把話題往小的方面往具體細緻的方面去談,讓孩子更容易接受這種自然規律。

從一花一草一木,一片落葉,一次生病都可以是教育的的機會。一本繪本,一個故事都可以帶著孩子去探索生命。其實,比起死亡,更該告訴孩子要好好地活在這個世界上,珍惜生命,讓自己變得強大去幫助更多需要的人。在才是死亡教育的真正目的。

今年清明小長假,也許不能外出,人間四月天,不僅是傷悲,更應該是帶著孩子一起繼續向前的勇氣,和對未來美好的嚮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