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相关照:16、“知己”的最高境界是彼此心的袒露

友情相关照:16、“知己”的最高境界是彼此心的袒露

有一种友情叫知己。

简单地说,知己实际上亦可以理解为“知道自己”。

没有一种人比朋友更加了解自己了,因为长期的共同生活、共同工作、共同奋斗,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会纳入朋友的眼光,由此就会深入到他的内心。反之亦然。

一般地,“知道自己”可以有两个途径:

一是对方知道自己的人生困窘,给予极大帮助。

这样的“赐予”,很容易让人萌发感恩戴德之心,引为知己。

二是有着相同的志向,也走着相同的道路,由此产生惺惺相惜之心,彼此有着莫大的相知和默契。

这样的相知,是一种灵魂的契合,方为真正意义上的知己。

因为感恩,容易误入“有奶便是娘”的歧途,从而使自己陷入盲从和迷信,对自己的前途是毫无帮助的。

因为盲从,就会失去自己的眼光,失去自己的观点,同时失去自己的人格,失去自己的境界。

因为迷信,便无从辨别,无从选择,舍命陪“君子”,然而问题是,所结交的朋友未必会达到那个标准,也有隐藏的伪君子。

若对方的志向和道路,有违于人类和社会,有违于法律和道德,这样的抉择更是个人的悲剧,属于站错队跟错人,很是不值。

若对方的志向和道路,在于奉献社会,施惠他人,并从中让自己也受益获利,那才是难能可贵的。

毫不讳言的是,几乎一切友情,都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的,都是对社会资源的索取和分配的产物,由此我们相信,所谓朋友,就是利益链上彼此互相照应的角色。

它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利益互诉型。

一般地,利益互诉,可以是一方赐予,一方回报;也可以是双方达成资源分享的共识。

二是声气相求型。

声气相求,往往是出于彼此兴趣、爱好的相同或相近。

三是肝胆相照型。

这是由兴趣、爱好升华为理想、追求的一种境地。

三者比较难以区分,相交相融的成分极大。

唯一可区分的在于,它对社会的影响如何?如果友情的存在,能够把握利他和利己的尺度,这才是值得称颂的友情。

很多人喜欢把利他和利己提升到很高的道德层面,这不仅不可行,也是相当虚伪的。

我们只要做到,利己,但不损人,由此引申到社会、国家,这才是做人的真谛。

友情也如此,从利己立足,从利人出发,友情的历程才会顺畅,人生的道路才会精彩。

知音难求,谁知我心?最好的方法,就是袒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