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子口街道:垃圾分类不“打烊” 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早上7点半,大石头社区的居民刘秀香和邻居们拎着“大包小包”,有序来到了社区垃圾投放处,和往常一样,将分好类的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逐一投放到了不同的垃圾桶内。“我们一直这样,从实行垃圾分类一直到现在,我们都习惯了,都知道把垃圾在家分好后,定时定点出来投放。”刘秀香笑着说。

据了解,沙子口街道从2019年3月开始,便在39个农村社区陆续开展了垃圾分类工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街道为了方便社区居民投放垃圾,在全面做好社区疫情防控的同时,按照“定点、定车、定人、定线”的原则,坚持每天定点投放、定点收集,引导社区居民持之以恒地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同时,街道结合社区和居民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在垃圾分类工作中推出了系列贴心的“定制服务”。

沙子口街道:垃圾分类不“打烊” 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01多措并举 规范处置

针对疫情期间居民使用过的废弃口罩,沙子口街道采取了多种措施:建立完整的废弃口罩清运、消毒、转运台账,做到专人、专车、专线处置;集中隔离点产生废弃口罩,作为医疗废弃物,投入医疗废弃物专用袋,按医疗废物流程,专车运输,焚烧处理;在机关、企事业单位设置专门的废弃口罩投放箱,并及时对投放箱进行消杀,集中收集、专门处置;在各社区都设置了废弃口罩回收专用桶177个,引导居民将使用过的口罩打包密闭投放,清运车会及时对社区废弃口罩投放点进行收集,通过消毒杀菌后,运到指定地点集中处置。为了防止形成密闭空间,造成交叉感染,环卫工人每天会对废弃口罩垃圾桶进行四次消杀,给老百姓创造一个放心垃圾投放地点;加强宣传引导,利用公众号、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引导居民了解正确使用、处理口罩等用品,做到精准投放。

沙子口街道:垃圾分类不“打烊” 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02 科学投放 变废为宝

在农村社区,冬天生炉子的居民比较多,所以产生的煤灰也会增多,因未冷却的煤灰倒入垃圾桶引起的火灾隐患时有发生。针对此现象,沙子口街道通过转发居民微信群、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引导居民科学投放,同时街道投放了煤灰回收专用桶,这种专用桶能有效地阻止未燃尽煤灰引起的火灾隐患。同时,煤灰属于建筑垃圾,通过分类投放,能及时有效处理,快速实现再次利用。

沙子口街道:垃圾分类不“打烊” 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03 环境消杀 全面覆盖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沙子口街道环卫联合蓝天救援队等多个志愿队伍,每天对辖区重点社区、商业街区、公交站点、垃圾清运站等区域开展专项消毒杀菌工作,目前沙子口街道39个农村社区、4个城市社区、2个垃圾转运站、农贸市场等公共区域的消毒杀菌工作实现全覆盖。

沙子口街道累计出动病媒生物防制人员16263人次,累计投放鼠药0.66吨,累计越冬蚊虫消杀面积32.7万平方米;累计组织环卫保洁人员35340人次,清运车辆4478车次,累计清运生活垃圾5679吨,累计清运废弃口罩72公斤。

沙子口街道:垃圾分类不“打烊” 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沙子口街道:垃圾分类不“打烊” 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沙子口街道垃圾分类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为辖区百姓创造一个和美洁净的家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