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合規收費”,也應“好好說話”

四川眉山市仁壽縣華興中學開學時收取學雜費,讓一些學生及家長感到不解的是,在質疑學校收費不合理、沒有相關明細後,班主任老師竟然將班級群解散了。其後,華興中學給出回覆稱,無超標收費,會出具合法票據。至於解散班級群一事,該校稱系當事班主任工作方法簡單,溝通解釋不到位,已對5位班主任老師給予批評,並對其中兩名班主任給予撤銷班主任和原班級教學工作的處理意見。(4月2日 紅星新聞)

公開資料顯示,該學校屬於民辦中學,學費、學雜費等收費標準經過政府部門審核批准後,即可進行收取。目前,尚不知曉該校公佈的收費標準是否經過政府部門審批,但是,即便收費是合規合法的,學校也應“好好說話”,給家長做好收費政策的解釋說明工作。

受疫情影響,學校的正常教學工作與往常有所不同。無論是教學方式、教學時長,還是維持教學秩序的防疫保障工作,均發生巨大變化,學校運營成本出現變動可以理解。但在未提前說明的情況下,學雜費產生較大漲幅,家長對此進行質疑也是合情合理的。教師不僅不及時進行解釋澄清,反而簡單粗暴地解散家長群,無疑是對家長知情權的漠視。

雖然學校解釋稱,原因在於教師工作中出現了溝通問題。但據報道,該校高三年級共有12個班級,其中有5個班級的教師出現了所謂的“溝通問題”,接近半數的比例顯然並非學校口中的個例。並且,該校明知由於疫情影響,將收費標準張貼在學校門口會導致家長無法及時知曉,卻仍然選擇這種公示方式,未主動在家長群裡進行公示,這些細節都反映出,問題不在於個別教師的工作能力不足,而是緣於自學校的“霸道作風”。

選擇民辦私立學校就讀,表面上是學校與家長雙向選擇的公平自由交易,但實際上,家長處於弱勢地位。家長若是讓孩子換校就讀,就會涉及孩子轉學的事宜,這背後是尋找新的學校、轉辦理轉學手續、孩子能否適應新學校等一系列問題。若非特殊情況,家長往往傾向配合學校工作,不會輕易轉學。學校長期處於這種優勢地位,把家長的自願配合當成“理所應當”,認定“解不解釋,家長都會配合”,導致家長知情權被逐步壓縮,家長的合理質疑反而變成學校眼中的“挑刺”。

正人先正己。學校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任,其一言一行都對學生的品格養成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這種不“好好說話”的霸道習慣該改一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