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婚姻还有多少憧憬

有报道称,西安多个民政局3月2号一开始上班,预约离婚的人数就爆满,难怪在疫情发生初期,就有许多婚姻专家预测,“居家隔离的实施,很可能造成离婚率激增”,果不其然。

真的是疫情点燃了离婚的导火线吗?

也许,平日里大多数夫妻忙于工作和家务,对对方基本上是视而不见,一些不必要的矛盾也就“忽略不计”了。而疫情期间,“宅”在家的夫妻们,不得不一天到晚 24 小时地彼此面对,各自的缺点也就摆在了放大镜下面——“显露无疑”,彼此都成了对方的“眼中钉肉中刺”,很难“相看两不厌”了。

好的感情,在经历了灾难之后,能让两个人更加珍惜彼此,从对方身上发现自己未曾发现的闪光点;而坏的感情,会因为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执不停,直至一拍两散。

就像民政局的工作人员说,不是疫情期间扎堆离婚,而是这些婚姻本来就有问题。疫情,不过是加速了离婚的进程。

据民政部调查统计,从1987年到2017年,中国的离婚率从0.55‰上升到3.2‰,而且连续15年上涨。与居高不下的离婚率相对应的,是逐年降低的结婚率,从2004-2018年,结婚率从9.6‰跌至7.3‰,连续15年降低。

尤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离婚率高达到40%。 80后夫妻的离婚率已超过50%,90后起诉离婚的比率达51%,远远高于70后、60后等其他年龄段人群。根据裁判结果统计80、90后起诉后最终离婚的比率达61%。

你对婚姻还有多少憧憬


“白头偕老”的婚姻渐渐成为一种奢望,“恐婚、畏婚、不婚”者屡见不鲜。看见这些怵目惊心的数据,未婚的你对婚姻还有多少憧憬?

比起现在普通人家也是上百万的豪华婚礼,倒是老年人的婚姻让一旁围观的年轻人们羡慕的要命。

3月31日,支援湖北的李兰娟院士团队返杭,虽是春寒料峭,郑树森院士在春雨淅沥中早早地迎候在停机坪。他笑着说要给李兰娟院士一个惊喜。“想到马上就能见到她,感觉非常高兴和激动!”。看到飞机降落,郑树森院士特地戴上了眼镜,他要第一时间看清凯旋而归的李院士。走出机舱,李兰娟院士真的被惊喜到了!事先她完全不知先生会来接机,两人的手紧握在一起。这个情景,网友说“好甜”。

比起现在年轻人花样百出的风光婚礼,李院士和郑院士的新婚夜却是在火车上度过的。1975年5月1日,李兰娟和郑树森正式结为夫妻。他们在家中举办了简单的仪式,就在此时,突然接到电话,说郑树森父亲的身体状况不好,夫妻俩连夜往回赶。

  

由于当时没有直达老家龙游的火车,他们就在金华火车站中转过夜。“我们把铺盖往地上一铺,就这样在火车站度过了新婚第一夜。”回想起来,李兰娟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条件虽然艰苦,内心却很甜蜜。”

李院士说:“早餐是我们俩一天中唯一在一起吃的一顿饭。”但是,哪怕是仅有的一次早饭,普通夫妻日常交流的内容常常是家长里短,但两位教授因为学术研究的方向相同,共同的语言围绕的多是医学研究。

李院士奔赴武汉的日日夜夜,郑院士也是无比的牵挂,每天晚上通完电话,他才能放心地休息。

所以,当被问到夫妻之间最理想的状态是什么时,李院士的回答是,志同道合、互相关心;彼此支持、相互理解。在人生道路上互相扶持,彼此温暖。他们,还将继续这样走下去。

你对婚姻还有多少憧憬


陪伴是最长青的告白,甜言蜜语,金山银山,不如“你在我的身边”更为重要。

在火神山医院,住着一对不幸同时感染新冠肺炎的老夫妻。一开始,护士给奶奶喂饭,可是奶奶因为太难受,怎么也吃不下去。后来87岁的爷爷亲自出马,一边哄、一边亲手喂饭喂水,奶奶这才愿意张嘴吃饭。“每天晚上起来三四遍,看她被子盖好没有。”老奶奶不舒服的时候,老爷爷还举着点滴过来哄老伴。

很多时候,亲情才是你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

正如《失恋33天》里所说的那样:“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对待婚姻就像冰箱,坏了就反复地修,总想着把冰箱修好。不像你们现在的年轻人,坏了就总想换掉。”

从老年人相濡以沫的婚姻里年轻人是不是能悟出点什么?婚姻不仅是花前月下,柔情蜜意,更多的是责任,是担当。豪华的婚礼,不一定见证一生一世的幸福;豪车豪宅,也不一定能保证一辈子长相厮守。

你对婚姻还有多少憧憬


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叶子,也不会有完全一样的人。即便再相爱,再契合的两个人,也一定会存在差异。

朝夕相处,耳鬓厮磨,不产生矛盾不可能,但能否维系婚姻,关键在于两人对待差异的态度。

是相互埋怨、互相撕扯着生活,还是积极沟通,寻找平衡点。不同的做法,也牵引着婚姻走上不同的结局。

年轻人,掂量一下自己的肩膀,能否扛得起婚姻之重?想好了再结婚,不迟。

你对婚姻还有多少憧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