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云雷军俞敏洪等14位顶级企业家身上,哪些细节更有领导力?

在马云雷军俞敏洪等14位顶级企业家身上,哪些细节更有领导力?

数百位一线企业家和学者,他们经常被问到:这些成功者身上有什么共同特质?他们是如何取得成功的?

在这些超级成功的人身上,细节才最打动人,一直观察成功者们身上的一些小经历、小细节、小习惯。正是因为这些小经历、小细节、小习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成为今天的柳传志、马云、雷军。

也许,还是决定性的。

在这里以请允许我以第一人称的身份为大家分享一位采访者,采访成功企业家的故事。他们都信奉细节决定成败。

1.名片的故事

2006年“我”在湖北参加钢铁行业的一个会,遇见了某钢铁公司的董事长,他正参与当时的铁矿石谈判,我一脸恭敬地过去换名片,他用两根手指夹过来,都没有扫一眼,顺手放进裤兜,“我没带名片,回头给你发个短信吧”。

好吧,人家毕竟把名片惠存了。万一真想起来了呢。

过了一会他就起身离开了,当他走过垃圾桶的时候,顺手抛出一张小纸片,还好他扔得不准,我捡起一看,上面印的果然是我的名字。

你觉得这是最不堪的一次?错了。

“我”遇到过当着面把名片搓成一团的,还有用名片去剔指甲缝里的泥……

2012年两会上,遇到了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我递上名片,老爷子顺手放进裤兜。“我没带名片,回头给你往名片的地址上寄一张吧。”

又是回头。

两周后,我收到了一个快件,轻飘飘的,撕开一看,里面落下一张名片:宗庆后。

明白你和老江湖的差距了吧?名片不是普通的印刷品,它印着一个人出生后获得的第一份礼物,也就是名字。你自己可以不用名片,可以在名片上不印任何联系方式,但不要随意践踏别人的名字。 至少不要当着面践踏。

在马云雷军俞敏洪等14位顶级企业家身上,哪些细节更有领导力?


2.时间的故事

我极端讨厌那些不守时的人。

2010年的一个夏天,我和一位同事去饭店见一家影视公司的创始人,约好了下午2:00见,我们1:30就到了,1:45分他也到了,我刚在心里给他叫好,他说:你们到了哈,先等一会,我去开个小会。

于是一头钻进会议室,我们坐在前台的沙发上喝茶。

茶不错,喝到第十泡还有点味儿,已经五点多了,他从办公室里出来,发现沙发上还有两个活人。

“抱歉抱歉,我忘了还约了你们。”

第十一泡,真想把茶杯扣在他的脸上。

这还不算最惨的。

去年元宵节,我的两位同事去某创业明星公司采访,约好了上午11:00,人没到,等到11:30,人到了,要去清华做演讲,她们跟着跑过去。下午两点,又跟着跑回公司;其他客人来了,再等半个小时,3:00,开会,4:00,还不见人出来,问了一下才知道,刚刚赶飞机去机场了。

就算你的时间能影响GDP,别人的时间也不是马桶里的水,一按就有。你约一个人来,不是为了羞辱他的。

柳传志先生从来不迟到。

不但不迟到,如果提前到得太早,他会在自己的车里多待一会儿,准时出现在现场,担心早到了给主办方造成接待上的麻烦。

明白你和老江湖的差距了吧?如果每个人都有一个靠谱指数,守时肯定是最重要的指标。

在马云雷军俞敏洪等14位顶级企业家身上,哪些细节更有领导力?

3.见面与离开的故事

某次去拜访一家钢铁公司的创始人,见面一握手,第一句话就是:咱们就开门见山吧,你们到底来干吗?

到底来干吗?电话里不是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么,这哪里是开门见山,分明是闭门见鬼,难道你以为是打着采访名义来要钱的?

还有特别热情的,好像夏天里的一把火。

进门就先拍你肩膀,列举一堆你领导的名字,问候他们全家,无非在暗示我与你老大很熟,咱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不对等。

在马云雷军俞敏洪等14位顶级企业家身上,哪些细节更有领导力?

离开时,就算不送客人到门口,总也要绕过桌子吧,不绕过办公桌,总要离开椅子吧,但地心引力对每个人的屁股,还真不是一样大。

冯仑常讲起拜访李嘉诚的经历

电梯刚一开,长江顶楼,70多岁的大哥站着跟他们握手,一见面大哥主动先发名片,而且发名片同时还递过来一个盘子,盘子里有号,拿名片顺便抓个号,这个号决定你吃饭的时候坐哪桌,避免到时候这些人为谁坐1号桌,谁坐2号桌心里有想法。后来才知道,照相也根据这个号,站哪就是哪。

结束之后他没先走,逐一跟大家握手,在场的每个人都要握到,墙角站着一服务员,大哥专门跑到那和他握手。

明白你和老江湖的差距了吧?就是在行走坐卧之间,把自己和别人,摆在了什么位置。

在马云雷军俞敏洪等14位顶级企业家身上,哪些细节更有领导力?

4. 下属与“朋友”的故事

企业家总有下属,一个人怎样在陌生人面前对待自己的下属,是自己人性的镜子。

某次拜访杭州一位企业家,我们在外面散步,一阵风吹来,我本来就是光头,倒无所谓,但他头发凌乱了,有那么一小缕,垂到了眼前。

就在这一刻,他的一位总监(注意,不是助理),抢步上前,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把小梳子,小心翼翼地开始给他梳头发。这位总监神态专注,像做一件精致的手艺活,他则受之若泰,看来双方也是日常配合惯了。

我不禁想,是不是他的近万名员工,每个人兜里都装了一把梳子,若非如此,怎能头型永远不乱呢?

还有一位互联网界“老炮”,脾气也像炮仗一样,我们好好聊着天,他突然就骂起正旁听的下属来:××,你做的方案简直像狗屎一样,狗屎还有味道,你的方案连点臭味都没有,还不赶紧拿来让老师指导一下。

在这盘狗屎端上来之前,我落荒而逃。

企业家关起门来管理有铁腕,或者霸道强悍,倒不算缺点,只不过总在外人面前骂“内人”,总让人觉得像更年期发作。

另一面镜子,是“朋友”。

一位女企业家,接受访谈时,总喜欢谈到自己的朋友们,采访录音整理出来,就是一部“当代名人录”。

“上周和马云在他杭州家里吃饭的时候,他说……”

“那天给广昌打了电话……”

“上次在三亚,pony(马化腾)说……”

“小扎(扎克伯格)不是来了吗,在硅谷也没见到他,这次总要挤时间吃个饭。”

我只知道一些同行有这样的毛病,微信好友里有全世界的名人,嘴里面随便跳出个名字都能进富豪榜前100名,后来发现,这种病在企业家中也很流行。

自己的位置,总需要以别人为坐标系,这样的人,还是安心做好配角吧。

在马云雷军俞敏洪等14位顶级企业家身上,哪些细节更有领导力?


只有一个人,当着我的面与下属发火,我反而觉得他很可爱。

2015年4月的一天,倒春寒,我与同事,和海底捞董事长张勇一起去参观海底捞北京市大兴物流中心,在门口,张勇看到两名站岗的保安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向他敬礼。

他走进会议室第一件事,就是把主管叫过来质问:“这么冷的天,干吗让人家挨冻,敬这没有意义的礼。让他们进屋里去待着,再装两个暖气,花不了多少钱嘛。”

我们听着他训下属,有点尴尬,但他可不是做戏,遇到类似问题,随时都会发作。

在马云雷军俞敏洪等14位顶级企业家身上,哪些细节更有领导力?

明白你和老江湖的差距了吧?你把员工当人看,员工才会把用户当朋友一样来对待,你把员工不当人,员工就会把用户当仇人来对待,情绪就是这样传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