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诗“上浔阳还都道中作”因何被何焯赞为“字字清新句句奇”?

小刺猬的吉他声


上浔阳还都道中作

昨夜宿南陵,今旦入芦洲。

客行惜日月,崩波不可留。

侵星赴早路,毕景逐前俦。

鳞鳞夕云起,猎猎晚风遒。

腾沙郁黄雾,翻浪扬白鸥。

登舻眺淮甸,掩泣望荆流。

绝目尽平原,时见远烟浮。

倏忽坐还合,俄思甚兼秋。

未尝违户庭,安能千里游?

谁令乏古节,贻此越乡忧?

前六句纪程,见出诗人的归心似箭。次十句写景和眺望,见出诗人畏途思返、怀念乡国等感触。后四句是感慨。“未尝违户庭,安能千里游?”这两句说,过去从来没有离开过家,怎么能到千里之外去谋仕呢?“谁令乏古节,贻此越乡忧?”“古节”,指古人慎于出处的操守。“越乡”,离乡。方回说:“此诗尾句绝佳。守古人之节,不轻出仕,则焉得有越乡之忧乎?”(黄节《鲍参军诗注》引)结束的地方是两个问句,表达了作者对出仕深自反悔的心情。这里有种种感慨,未能尽说,也不必尽说,只是对自己的责备,怨自己自讨苦吃。通过这自责,读者可以体会出他的千言万语来,这大概就是方回说的“绝佳”之处。此诗写初仕还都情形,仿佛少不更事的游子第一次尝受了别亲远游的滋味,第一次领略了旅途同时也是仕途的艰辛,他的归心似箭,他的望眼欲穿,他的伤悲,他的痛悔,都交并在一起,显得如此真切而感人,所以何焯谓此诗“字字清新句句奇”。


行山定川


诗的语言确是清畅,没有什么生僻字,也基本上未用典故,顺序写来,读着明白、顺惬。所写景物也很新鲜,切合江行的实际,叙述中、描写中,颇富情思。这与谢灵运那些典丽精工的山水行旅之作,是很不一样的。此诗写初仕还都情形,仿佛少不更事的游子第一次尝受了别亲远游的滋味,第一次领略了旅途同时也是仕途的艰辛,他的归心似箭,他的望眼欲穿,他的伤悲,他的痛悔,都交并在一起,显得如此真切而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