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专心”:我的读书经验

#教育头条#

阅读的“专心”:我的读书经验

蔡元培

我自十余岁起,就开始读书,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中间除大病或其他特别原因外,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然而我也没有什么成就,这是读书不得法的缘故。我把不得法的概略写出来,可以为前车之鉴。

我的不得法,第一是不能专心。我初读书的时候,读的都是旧书,不外乎考据词章两类。我的嗜好,在考据方面,是偏于训诂及哲理的,对于典章名物,是不大耐烦的;在词章上,是偏于散文的,对于骈文及诗词,是不大热心的。然而以一物不知为耻,种种都读,并且算学书也读,医学书也读,都没有读通。所以我曾经想编一部《说文声系义证》,又想编一本《公羊春秋大义》,都没有成书,所为文辞,不但骈文诗词,没有一首可存的,就是散文也太平凡了。到了四十岁以后我始学德文,后来又学法文,我都没有好好儿做那记生字练文法的苦功,而就是生吞活剥看书,所以至今不能写一篇合格的文章,做一回短期的演说。在德国进大学听讲以后,哲学史、文学史、文明史、心理学、美学、美术史、民族学统统去听,那时候这几类的参考书,也就乱读起来了。后来虽勉自收缩,以美学与美术史为主,辅以民族学,然而他类的书终不能割爱,所以想译一本美学,想编一部比较的民族学,也都没有成书。

我的不得法,第二是不能动笔。我的读书,本来抱一种利己主义,就是书里面的短处,我不大去搜寻它,我正注意于我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这本来不算坏,但是我的坏处,就是我虽读的时候注意于这几点,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下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若是有时候想起来,除了德文书检目特详,尚易检寻外,其他的书几乎不容易寻到了。我国现虽有人编“索引”、“引得”等等,专门的词典,也逐渐增加,寻检自然较易,但各人有各自的注意点,普通的检目,断不能如自己记的方便。我尝见胡适之先生有一个时期,出门时常常携一两本线装书,在舟车上或其他忙里偷闲时翻阅,见到有用的材料,就折角或以铅笔做记号。我想他回家后或者尚有摘抄的手续。我记得有一部笔记,说王渔洋读书时,遇到新隽的典故或词句,就用纸条抄出,贴在书斋壁上,时时览读,熟了就揭去,换上新得的,所以他记得很多。这虽是文学上的把戏,但科学上何尝不可以仿作呢?我因从来懒得动笔,所以没有成就。

我的读书的短处,我已经经验了许多的不方便,特地写出来,望读者鉴于我的短处,第一能专心,第二能动笔,这一定有许多成效。

阅读的“专心”

蔡元培是中国现代史上跨朝代的大教育家、政治家、革命家、大学者,他说自己不怎么会读书,在长期的读书生涯中,他感到在个人的阅读经验中,两个方面留有遗憾:1.不专心;2.不能动笔。这是他对自己的总结,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发现。因为读书,方法和态度都很重要。此前我们读到夏丏尊先生的“读书的方法”,解决了“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我们还要看到,读书的态度和方法尤为重要。

读书的最重要态度是要专一。就是我们先要通过不断阅读,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在哪里,然后根据这个兴趣,去寻找自己要读的那一门类的书,再不断地深入阅读下去,对这些作品深入了解,产生真正的个人感受。

读书的第二个方面是表达。

表达就是“动笔”。最基础的动笔,是摘抄书中的有趣句子,对章节进行简约的评价,并在这种综合理解的基础上,撰写一篇完整的读书笔记。进一步说,我们可以对自己深研的某一门类的作品产生更为系统化的理解,并为这一门类的作品写完整的介绍和评价。包括现在非常流行的影评,也是我观看和动笔的一种互动过程。在阅读中,必须产生“观点”,这种观点如果独特,就会引起别人的关注、共鸣和讨论。而有些读者朋友,在阅读文学类作品时,会产生自己也写作的冲动,这是动笔的较高形态。

好的读者,一定要有“动笔”的冲动。无论你有多少精妙的奇思,如果不写下来,就会变成一阵风飘过,很快就消失了。好的想法要记下来,好的构思要记下来。读一本书,精熟乃至精通的方法,是为这本书写一篇书评,这样,你在动笔写作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的想法,不断产生修正之前想法的念头。文章,就在平衡新旧想法,并通过修改、增补文字、叙事句子和段落的过程中,得以完成。

这里的“动笔”不仅是指写文章,还包括动手做笔记、摘抄。蔡元培先生举了王渔洋和胡适的例子来表明“动笔”的重要性。这其实也是可以反过来说,即要做一个好的读书人,就要专心和勤动笔——现在,我们新一代的读者,就是要勤于动“键盘”了。我跟很多学生说,你即便在网上写一篇微博、写一篇博客,推荐你读过的一本书,这也是一种写作。你在豆瓣网上参加对某一部作品的评价,也是评论。等你积累足够的知识,写了足够多的评论,自己产生了做一篇长文的兴趣,这样,你就慢慢地成为一名好的作者了。我们知道,很多大作家都在报纸上写书评,开专栏,不断写作。这样,会反过来对阅读产生促进作用。

问题

阅读的“专心”到底体现在哪里?

延伸阅读

《蔡元培自述》,《妖怪学》(蔡元培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