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清明祭"

從早上到現在,朋友圈裡紛紛轉發這條消息: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今天發佈公告,決定2020年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在此期間,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誌哀,全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4月4日10時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

真心的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進行深切哀悼!!

梨花風起清明時,路人心中自愁思。受新冠肺炎病毒的影響,今年註定是一個不一樣的清明。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

如果說年年清明節,今年最不同,往年人們去陵園、靈堂、祖墳祭祖是暢通無阻沒受到任何影響,慎終追遠才是主旋律,今年鞏固疫情防控持續向好態勢,避免清明期間人員流動,大力倡導文明安全綠色節儉的祭祀新風,推進移風易俗,才是正當前的大事情。

追思要理性,祭掃要文明。心祭重於形祭。不少國人認為傳統的現場祭掃才能體現孝心敬意。事實上,千百年來,我們祭奠的方式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變化。從最初的“三牲四果”到後來的“香燭紙錢”,無論形式如何變化,但清明禮敬親人、寄託哀思的核心精神一直沒變。 令人欣慰的是,隨著移風易俗深入推進,文明低碳祭掃的大力倡導,網絡祭掃等新方式得到越來越多人的接受。在此關鍵時期,自覺做到文明祭祀尤為重要。一方面,政府特別是基層部門要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做到廣而告之,爭取大眾理解。另一方面,公安、民政等部門要加大對違規行為的制止、查處力度。最後,民眾作為參與主體,當轉變傳統祭掃觀念,摒棄陳規陋習,樹立文明社會新風尚,自覺通過網絡、微信、廣播等平臺,開展網上祭祀、“雲”祭掃,用實際行動支持防疫抗疫工作。

疫情鎖不住親情,隔離割不斷思念。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生活規律,也改變了傳承了上百年的民間風俗。理性祭奠、節儉祭奠,以肅穆、節約、安全的文明方式緬懷逝者,同樣是對先人的紀念,和對現行情況的文明轉變,這個清明節必將不同往年,人民有信仰讓國家前行力量不可阻擋,我們必將迎來最後的勝利!(編輯 雲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