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頻繁發動戰爭,妄興師旅三徵高句麗,導致隋王朝短命覆亡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仁壽四年(公元604年)七月繼位,在位14年。隋煬帝這個人,有功也有過。他在位期間開創科舉制度,修建隋朝大運河 ,營建東都、遷都洛陽,對後世頗有影響。然而,隋煬帝頻繁的發動戰爭,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加之濫用民力,致使民變頻起,造成天下大亂,直接導致了隋王朝的覆亡。

隋煬帝頻繁發動戰爭,妄興師旅三徵高句麗,導致隋王朝短命覆亡

公元611年,隋煬帝發動了遠征高句麗的戰爭。在這之前,雖然他的老子隋文帝楊堅也曾經出兵征討過高句麗,但無功而返,慘敗而歸。這次遠征高句麗,隋煬帝吸取了他父親當年後勤補給跟不上的教訓,親自動員全國上下做好出徵前的準備工作,決心此次遠征必勝。

因此,這次準備工作下了很大功夫,在全國190個郡範圍內,徵集了大量的糧食和武器,所徵得的運送物資的車達到了5萬輛,排滿了道路,可謂壯觀至極。大運河中塞滿了幾萬只船,幾乎到了船首接連船尾,連水面都看不見的程度。大批征戰人員與物資都集中到遠征的根據地,即位於大運河北端的話郡。

隋煬帝頻繁發動戰爭,妄興師旅三徵高句麗,導致隋王朝短命覆亡

隋煬帝制造出如此壯大的遠征場面,卻是建立在老百姓痛苦之上的“成就”。為徵集到足夠多的軍糧,他下令強行搜刮農民的口糧。而此時在黃河沿岸,包括南方大部分地區,頻頻發生天災,官員又貪汙腐化,置百姓的生死於不顧。這些,隋煬帝並不在乎,他關心的只是把大量的錢財物資都收集起來,用在對高句麗的戰爭中。實際上,在軍隊內部官兵厭戰情緒十分嚴重,出兵高句麗也沒有什麼勝利的把握可言。這注定將是一場無功而返的遠征,即將到來的劫難。

隋軍渡過鴨綠江,沒有遇到高句麗的抵抗。隋煬帝很是得意,認為對手沒什麼能力,必將不堪一擊。殊不知這是高句麗人的誘敵深入之計,而隋煬帝還矇在鼓裡,因此雙方沒有發生大規模的交鋒。隨後朝鮮北部忽然變了天,下起了瓢潑大雨,而高句麗軍隊也開始了有效反擊。

隋煬帝頻繁發動戰爭,妄興師旅三徵高句麗,導致隋王朝短命覆亡

​天氣的突變,直接影響了戰場上的變化和戰爭的走向。人生地不熟的隋軍,亂作一團,死傷慘重,在高句麗兇猛的攻擊下,隋煬帝被迫下令撤軍。這一次隋煬帝遠征高句麗,使隋王朝的軍事力量受到了嚴重損失,造成10多萬人戰死沙場而不歸。隋軍失敗撤走後,高句麗人將隋軍此戰陣亡的士兵屍體碼在道路兩旁,延綿數公里之長,作為向中國人炫耀的勝利資本。

隋煬帝在位期間,妄興師旅,徒慕虛名,先後3次發動對高句麗的戰爭,幾乎掏空了隋朝的國庫,老百姓的生活也是更加貧困艱難。6年後,在公元618年4月11日,隋煬帝楊廣被叛軍縊殺。隋朝就像秦朝一樣,成為了又一個短命的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