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漢人”起源

談“漢族”“漢人”起源的文章可謂是汗牛充棟,其中既有專家學者乃至名家的專門著作或歷史小文,也有一般歷史愛好者的精美小品,我就不班門弄斧了。我想從另一個角度或者說另一個維度來談談這兩個名詞。本文不作詳細的考證及考據。以推測推導為主,從另一個維度上談談我的觀點,可能有很多繆誤,希望見諒,我先拋磚引玉了。咱們先說“漢人”。

“漢”的金文、小篆、隸書、楷書字形及筆畫雖稍有不同,但可以看成是文字的自然演化,還有幾個異體字,雖然也是這個字這個意思,但不佔主流,古時用的人也不多,不做多談。

漫談“漢人”起源

漢的最常用繁體寫法


“漢”的本意是什麼呢,現在的主流觀點都是根據《尚書》《詩經》《說文解字》等來定義的,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原意是指“漢水”,也就是現在的發源於陝西,於湖北入江的漢江了,是長江的最大支流。漢水或漢江不同的河段有不同的名字,比如沔水、滄浪水,湖北襄陽以下別名襄江、襄水。漢水是幹流,它有三個起源河段,分別是漾水、沮水、玉帶河。單說漾水,“漾”字何解?微也,小也。漾水匯入幹流是為漢水,由此漢的起源意義就很明瞭了,“漢”字何解?大也,盛也。漢水的意思就是大的河流。

漫談“漢人”起源

漢江流域


漢水在陝西是大河,而在古代那就是不得了的大河了。古人對它的浩大頗多震撼,《詩經》裡也有很多描述,就連天上的銀河古時也稱為“銀漢‘’,可佐證之,也有“天漢、河漢、星漢、霄漢”等說法,可見“漢”是形容其大。

秦亡之時,劉邦項羽爭霸,而劉邦一時忍讓,讓項羽做王,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分封劉邦為漢王,轄巴蜀、漢中等地。後來劉邦打敗項羽。自己做了皇帝,把“漢”又做為自己的國號了,或許不乏希望像漢的起源意義一樣,希望新朝強大。由於漢的強盛,逐漸形成了“漢”文化,“漢”更成為漢族、漢人、漢字、漢語、漢服等的名稱。這一切的源頭都是來自於漢水。

漫談“漢人”起源

西漢疆域圖


但什麼時候我們開始自稱為“漢人”,什麼時候我們中國的主體民族自稱為“漢族”了呢?又是為了什麼如此自稱呢?在遠古的商周時期,其人自稱“商人”“周人”,東周春秋戰國時期,稱呼更多“齊人”“宋人”“晉人”“楚人”等等,基本上都是根據國別稱呼,而漢朝時的“漢人”,也是國別自稱,和現代意義上的漢人不是一個維度,當然現代意義上我們自稱的漢人起源於漢朝是毋庸置疑的。至於現代所謂“華夏人”“炎黃子孫”等,作為一個統一的名稱,即使到了清朝也不是普遍的稱呼,甚至到了現代社會,這些稱呼也不是多普遍,而是在某種意義下的強調,更多的是具有政治意味,而非民眾自覺稱呼。那麼從漢朝以降,至往後諸朝,貌似到了明朝“漢人”“漢族”也不是普通民眾的自稱。唐朝時自稱為“唐人”,宋朝時自稱為“宋人,明朝時為“明人”。及至到了清朝,有所謂的“滿漢之分”,又隨時間流逝,“漢人”才成為我們常用的自稱,“漢族”也隨之有了現代的意義。但這並不表示“漢人”是清朝時產生的。在很久以前,一定有“漢人”這個特殊稱呼的存在了。

漫談“漢人”起源


讓我們設想一下,假如你是一個唐朝人或宋朝人或明朝人,你左右住著同一民族的張三哥,李四哥、朱六哥,你們經常在一塊談論些或家長裡短或才子佳人或忠臣良相,當然更多的是吹吹牛逼。你評價外族的時候,你是會經常說“咱們漢人比那些蠻子聰明多了”,還是“咱們宋人(明人、中原人)比那些蠻子聰明多了”?設身處地的想一想,恐怕還是後者居多。你和自己的同胞說話時,沒有必要強調自己的漢人屬性。“漢人”一開始大多是外族們對我們的歸類和稱呼,就像我們稱呼在中原之外的各個類群人為“苗人”“突厥人”“契丹人”等。這些都絕非我們或他們的自稱,而是對本族之外的人的稱呼。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和他們都相互接受了這一稱呼,並賦予了更多的內涵。時代在發展,到了近現代,演變成了我們現代意義上的“漢人”,應該說這是一個年輕的詞彙。

說句題外話“漢人”並不是我們一般認為的純粹血統的漢人了。不說魏晉南北朝時大量鮮卑人及其他外族人改姓為漢,已使後代血統難以分辨。就說元朝時,統治者對南方的原宋朝人稱之為“南人”,北方的原宋人及鮮卑人、胡人等等稱之為“漢人”,隨時間流逝,也漸漸胡漢不分,一律是我們現代的漢人了。

除了漢朝時的“漢人”,中原之外的人稱我們為“漢人”肇始於何,大概歷史被淹沒了,可能永遠也無法得知。只是知道大概明清時,現代意義上的“漢人”開始發端了,及至到清時,“漢人”的概念基本上算是確定了,再到現代雖有些許延伸,但其根已定。

可以總結一下,“漢人”此詞起源於漢朝,後來外族人用來對原中原主體民族的稱呼。及至到了清朝算是大成,再發展成為我們現在的“漢人”。由於古今含義不同,所以這既是一個古老的詞彙,也是一個年輕的詞彙。

漫談“漢人”起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