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币:骨贝、金贝、铜贝、陶贝的收藏与辨伪方法

海贝来自东南沿海,在中原地区数量有限,为了弥补不足,便出现了仿制的贝。仿贝有多种,主要为:骨贝,用牛、猪等动物的骨头刻制的仿贝;

贝币:骨贝、金贝、铜贝、陶贝的收藏与辨伪方法

蚌贝,亦称珧贝,用河蚌或海蚌的壳刻制的仿贝;石贝和玉贝,用石料、玉料刻制的仿贝;铜贝和铅贝,用青铜或铅浇铸的仿贝;金贝和银贝,用黄金白银浇铸的仿贝;陶贝,用泥土烧制的仿贝,陶贝或许是专门为殉葬而烧制的冥器。

贝币:骨贝、金贝、铜贝、陶贝的收藏与辨伪方法

这些仿制的骨贝、蚌贝和石贝、玉贝,包括铜贝和铅贝,开始时都和真贝一样,具有实物货币的二重性,既可以充当物物交换的媒介,也可以代替海贝,充当装饰品,体现实用的功能。

【骨仿贝】

骨贝的特点,最直接的是从色泽上去辨别。骨仿贝经数千年的土埋碱蚀,色泽为均匀的褐黄或褐红,显得乌暗,骨质疏松。而现仿赝品如果不进行作旧处理,必定是白皙如脂,骨质紧密,但进行作旧处理,色泽发黑且不均匀,还会有刺鼻的气味;

贝币:骨贝、金贝、铜贝、陶贝的收藏与辨伪方法

【铜仿贝】

铜仿贝主要是从形制、铜质和锈色几方面辨明真伪。首先,商、周之铜仿贝,因贝体较薄,又经数千年的腐蚀氧化,所以,铜质更加轻薄,有易碎感,遍体包裹五花锈或翠绿锈。有些铜贝因含锡比例高而局部或全部不生锈,无锈处乌亮或泛水银光,这种乌亮泛水银光的色泽;

贝币:骨贝、金贝、铜贝、陶贝的收藏与辨伪方法

目前作伪者还难以在贝币上做出。其次,铜贝质地因腐蚀而较原来铜质变轻。现仿赝品铜贝之壳体显厚,因未经长时间的地下埋藏氧化,故铜质坚实。同样大小的铜贝赝品较真品重,无易碎感。如果涂饰伪锈,则更感厚重,铜质也显新。包金贝匮品,其所包假金箔不光滑,包贴不实,金色不正等。抓住上述特点,铜仿贝的真伪鉴定应不成问题;

贝币:骨贝、金贝、铜贝、陶贝的收藏与辨伪方法


【金贝】

金贝在各类仿贝中数量最少,可能是当时贵族和统治集团内部的流通货币,其流通面窄,使用的人群小,它还应当是统治集团中的进献、礼赠和冥葬品。

贝币:骨贝、金贝、铜贝、陶贝的收藏与辨伪方法

鎏金铜贝

出土金贝经数千年土埋氧化,火气全退,留有极薄的氧化层,但仍是金光灿灿。而新铸金贝,形体厚重,带有少量的烟炱和火气,无氧化层。如果经抛光打磨,用放大镜定能看到打磨痕迹,表面青里透红,火气重,不像出土的数千年前之物那样金光灿灿;

贝币:骨贝、金贝、铜贝、陶贝的收藏与辨伪方法

【陶仿贝】

陶仿贝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冥币,多数陶仿贝上带有纹饰,如云纹、雷纹、人面纹等。因为陶贝不像铜贝那样容易通过锈层、锈色去鉴别,所以鉴别陶贝的难度较大。鉴别时首先在陶贝上寻找陶碱,即表层灰白色的矿物质黏结物。这种黏结物又似水垢,黏结自然。

贝币:骨贝、金贝、铜贝、陶贝的收藏与辨伪方法

陶贝久埋地下,形成氧化层,但却不像金属物品的氧化层那样容易辨别。无氧化层的新作仿品色泽鲜亮,有氧化层者色泽乌暗。但作伪者利用陶质币不易生锈、鉴别难度大的特点,大量制作匮品,种类越搞越多,形制越做越大,所以收藏者需仔细鉴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