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西遊之基本背景


八卦西遊之基本背景


很多讀者來信希望我聊聊《西遊記》,畢竟這本名著在凡間有著深厚群眾基礎,幾乎人人都對裡面的故事耳熟能詳,同時,我也知道讀者們更懷念我專欄前半部分文章的八卦風格,最近的文章說教和揭露性質偏多,雖然實用有餘,但趣味不足,滿足不了大家獵奇和但圖一樂的需求。

好吧,那就尊重大家的意見,我就聊修行信仰和八卦三界間隔著來吧,抽空用曾經天庭小仙的視角,來聊聊我知道的西遊記,希望能告訴你一個不一樣的西遊世界。

首先,我要說幾個關於《西遊記》的基本常識,再開始慢慢討論。

第一,《西遊記》的作者不是目前課本上記載的吳承恩,他只是明代的一個故事整理者,但他對最終形成一本完整的書,併成為名著功不可沒。而所謂西遊的故事在元代甚至宋代就已經有所流傳了。你如果認為道教大神丘處機是作者之一,可能都比說吳承恩是作者靠譜。不僅僅是因為朝代問題,更多的是因為丘本人是有仙緣的,算的上半個神仙,《西遊記》從本質上說算是一本洩漏了部分天機的書,只有真正有仙緣的人才有可能是作者。當然,大家現在看到的版本已經較起初改動了不少,大部分涉及到天機的部分基本上都被娛樂性降妖伏魔、打來打去給掩蓋了,至於電視劇《西遊記》則已經完全面目全非了,不在討論之列。

第二,所謂《西遊記》的主要故事脈絡——西天取經,只不過是個幌子,按現在話來說就是個當時的"熱門IP"而已,只是洩漏天機者借西天取經的故事來展示當時的三界紛爭。說到底所謂的西天取經只不過是佛派的神明指使一個和尚跑到原產地走私了一些圖書回來罷了,並且也不是僅僅指使唐僧一個人,只是把故事都濃縮在他身上。這期間道派的神明肯定是有所察覺的,所以不排除會有所阻攔,那個時期佛派神仙和道派神仙關係可並不好,三界規則還不嚴格,在凡間神仙打架、神妖鬥法的事還時有發生,這也就是《西遊記》的故事素材來源。

第三,《西遊記》的內涵是揭露當時特定歷史時期,也就是佛教神明入主中土時期,三界中的神仙與凡人、神仙與妖怪、佛教與道教的關係,這波持續近千年的紛爭對後面的三界規則制訂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裡面登場人物眾多,大部分都是有一定出處的,但更多的是影射,畢竟當時也沒多少言論自由,所以明代以前的版本都是沒有署名的,就是怕惹麻煩。


今天就先聊聊當時的佛教東傳,這在當時是引起了長時間的信眾之爭的,在那個時代宗教不僅僅是現在的信仰愛好層面,更多的是會涉及凡間的統治和政權之爭,大家都知道儒教和道教算是中原的本土宗教,儒教講忠君,但不爭氣的皇帝多的是,無才無德、縱慾使壞幾乎是標配,凡人可以接受其統治,但實在找不到景仰神明的感覺。道教倒是講神仙,但喜歡意會不喜言傳,當時教主那總共也沒幾本經書,很多時候就畫個太極圖讓你自己領悟去,凡人信仰飢渴但卻吸收不來,估計當時的皇帝老兒也是。然後佛教的經書典籍來了,一來就是數千冊,你思考的一切都似乎能在經書中找到答案,這一下就抓住了大家的求知慾,信眾發展迅速,連皇帝也成了其粉絲迷弟。對應到天界,那就是佛派勢力逐漸壯大,道派大權逐漸旁落,很多道派大神開始歸隱修行,不再過問三界之事。

那個時期可以理解為佛教、道教、凡人三方的勢利的較量階段,佛教道教雖貴為神明,但他們是需要凡人信仰支撐和供奉的,而且那時天界對凡間的管理也更加直接和粗暴,佛道兩派神仙也是較量多於合作。那時佛道兩派在爭取凡間信眾上是曾經造成凡間很多生靈塗炭的,很多妖怪都是天界下來的,就比如大家《西遊記》裡熟悉的大鵬金翅雕、青牛精等都是跟當時的佛派和道派高層有著直接關係。而凡人也不完全是吃素的,唐代就發生過多起"滅佛""滅道"事件,就是由凡人主導短時間內把凡間寺廟道觀盡毀,信眾也殺了不少。那個漫長時期裡,三方的較量可謂是血雨腥風。所以外行看《西遊記》可能只看到打妖怪的熱鬧,內行也許就能看到其中的殘酷,上面說的大鵬鳥可是食了半城的人,就被如來收了啥事沒有,還封了個職務活的好好的,這說好的公平和天理體現在哪呢?當然,這裡面肯定有誇張誇大的成份,這個後面慢慢八卦。

後來佛道兩派神仙觀念趨於一致,並且在天庭上也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三界的規則也重新得到了制訂,由原來的三方較量逐漸演變成了天界和魔界的兩派抗衡,不再把凡人直接參合到三界紛爭中去,並且天界也逐步退出了凡間權利紛爭和日常干預,凡間日常管理天界原則上不再插手,由凡間自主發展,這個規則一直沿用至今。

這就是《西遊記》描述故事的基本背景,知道了這個基本的三界背景我們後面繼續八卦就會比較容易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