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粮”是谣言,国家有准备,中国人是不会再饿肚子的

因为疫情在世界各国蔓延,还有各种病虫害影响严重,很多国家都禁止粮食出口,

所以网络上出现了各种谣言:

“赶紧去超市囤粮!”

“至少要准备三个月的米面油!”

“屯粮”是谣言,国家有准备,中国人是不会再饿肚子的

于是商务部专门出来辟谣:

疫情发生以来,各地批发、零售市场大米、面粉、食用油货源充足,价格稳定。

同时,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王辽卫28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表示:

我国的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粮食储备非常充足,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库存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国家在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问题上,说话是相当地有底气!


“屯粮”是谣言,国家有准备,中国人是不会再饿肚子的

一、为啥粮食安全这么重要?


现在的中国人,已经很久没有尝过饿肚子的滋味了,大部分人每天想的是如何少吃一点,减掉肚子上的赘肉。

忘记了饿肚子是什么感觉,也不认为自己哪天会吃不上饭,这是一种幸福的表现,也是一种踏实的安全感。

这份安全感来自于,国家没有忘记粮食安全是国家之本,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视粮食安全的国家!


“屯粮”是谣言,国家有准备,中国人是不会再饿肚子的

粮食是一种极其特殊的商品,因为它是世界上刚需程度最大的商品。

无论富贵贫穷,都需要吃饭。

粮食的绝对刚需体现在,它永远只能多不能少。

粮食多了,可以去养殖家禽家畜,可以酿酒,可以做各种美食来享受。

粮食一旦少了,比如减产了10%,后果不是每人少吃10%的粮食,而是会饿死10%的人口!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有钱人在粮食少的时候,绝不会省钱去挨饿,所以粮价会疯狂上涨,直到有10%的人吃不起粮食被饿死。因为人只有饿死了,才对粮食没有需求。

在饥荒之年,粮食就是老百姓的命!

“屯粮”是谣言,国家有准备,中国人是不会再饿肚子的

二、吃得饱战略和储备粮战略


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主要有两条:吃得饱和储备粮。

啥叫吃得饱?

就是在最坏情况下,也要保证全国人民有饭吃,不会被饿死。

最坏的情况是什么呢?

就是假设全世界都对中国实施粮食封锁,气候灾害也有发生,中国的一切全靠自力更生,全凭自己的农业技术和现有耕地,养活全国人的情况。


“屯粮”是谣言,国家有准备,中国人是不会再饿肚子的

在农业技术方面,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有两位,被称为“南袁北李”。

袁隆平院士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培育出了被称为“东方魔稻”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最高可以达到1537.78公斤!

李振声院士被誉为“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培育出了“小偃”系列品种,他成功让中国的小麦增产超过150亿斤!

“屯粮”是谣言,国家有准备,中国人是不会再饿肚子的

在现有耕地方面,主要是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我国拥有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却需要养活世界近20%的人口。

如果没有这样的红线,在上文所说的最坏情况来临时,大饥荒就可能出现,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屯粮”是谣言,国家有准备,中国人是不会再饿肚子的

农业是靠天吃饭的,正常气候下,农业技术和耕地可以保障粮食安全。

可是极端灾难气候一旦来临,无论多好的农业技术,多棒的水利设施,种子多么优秀,都无法保证粮食的产量。

粮食一旦不够,那后果可就严重了,饿殍遍地的场景谁都不想看到。

所以就需要粮食储备战略。

咱们中国的储备粮制度,是中国人饭碗的最后保护神。

“屯粮”是谣言,国家有准备,中国人是不会再饿肚子的

三、不必屯粮,把心放到肚子里


中国有袁隆平、李振声这样一批优秀的农业科学家,有世界上最强的粮食储备,有各种水利设施和农田保护措施,可官方依然对粮食问题极为重视。

虽然粮食在平时不值钱,可这是国家命脉,不允许有丝毫差错。

这次疫情来临,没有老百姓认为自己会在家宅的时候,能吃不上饭,吃不饱饭,这就是对国家粮食安全最大的认可。

国家粮储局在4月4日也出来发声:疫情以来绝大多数地区没动用过储备粮食。

可见在粮食安全方面,我国的家底多么厚实!


“屯粮”是谣言,国家有准备,中国人是不会再饿肚子的

大家尽管把心放在肚子里,中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没必要屯粮。

大米、面粉放久了容易生虫,还不新鲜,还是新米新面好吃,您说是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