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西縣第一所完全中學(一所紅旗學校之一)


2020一4一4

(臨西二中明年將迎來70年建校史,我將把我掌握和撰寫的材料進行推送系。讓關心它發展的學子及社會各界加以瞭解,給以陳連國為校長的新的領導集體、學校發展助力)。

臨西縣第一所完全中學(一所紅旗學校之一)


1、 臨西縣第一所完全中學

臨西縣第二中學建校於1951年,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國民經濟處在恢復階段。國家建設需要一大批有知識、有文化的人才。當時的山東臨清縣只有一所中學(今天的臨清一中),遠遠不能滿足縣內學生上中學的需要。特別是衛運河以西(現臨西縣內)300多個村莊,10幾萬人口,所有小學生畢業生,急需就近上中學就讀。在這種形勢下,決定成立一所新的中學。

1951年初,學校開始招受初中一個班級,學制兩年半,附屬於臨清師範學校(稱臨清師範中學班),為臨清二中一級。校址在衛運河西岸的達古巷天主教堂。當年9月遷至江村,選我縣江村吳家民宅為臨時校址,招收初中一個班級,為臨清縣第二中學二級。學校定名為“河北省邯鄲地區臨清縣中學”,簡稱“臨清縣中”。

1952年,隨著國民經濟的回覆和教育事業的發展。黨中央提出“整頓、鞏固、提高”的教育方針。在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學校又選擇在位於臨清西郊的衛運河畔西岸、縣苗圃之南、古城垣之東的地方建校。同年在江村又招收初中兩個班級為三級。

1953年夏,學校由江村遷入新校址,同年臨清縣和臨清鎮由河北省邯鄲地區劃為山東省聊城低級。這年秋,臨清鎮中學取消,其一級一個班合併於臨清縣中。臨清縣中改名為“山東臨清第二中學”(原臨清中學改為臨清第一中學)同年暑假學校招收初中兩個班級為四級。當時校舍不敷應用,又在原臨清女子師範學校(臨清考棚街,現臨清第三中學)設立分校,稱“臨清第二中學分校”。

1954年,學校列為聊城地區重點擴建單位,當年招收初中六個班,為五級;1955年招收初中三個班,為六級。從1956年開始,每年招收4個初中班,發展成了4規制12個規模的處級中學。

臨西縣第一所完全中學(一所紅旗學校之一)


在黨中央和毛主席一系列方針指導下,學校在完善初級中學規模的基礎上,1958年開始增設高中班,當年招收兩個高中班,為臨清二中高中一級。到1961年學校高中發展成為一所高中6個班級、初中12個班級規模的完全中學。

其後,學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取得巨大的辦學成績,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成立教育戰線上的“一所紅旗學校”。

1965年,隨著國務院的區劃的變遷,學校由山東省聊城地區的臨清縣,劃歸為河北省邢臺地區臨西縣。學校定名為“河北臨西縣中學”。1972年,衛運河擴大治理,原校址的一部分成為河坡,大堤從學校的中間穿過,學校主體遷移到學校西部的工廠和菜園地,佔地面積大大縮減,後來經過拆建特別是——年——平方米學校主體教學樓的興建,便形成了現在校園的整體格局。

1975年,學校定名為“臨西第二中學”,為河北省重點中學。學校先後被評為河北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邢臺市素質教育先進學校、教學管理先進學校、安全文明先進單位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