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疫情,展望未来

今日,全国哀悼。

4月3日,国务院宣布在4月4日举行全国哀悼,表达对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回顾2020年初,短短的三个月所发生的故事却足以写成一篇史诗巨著,若要给这篇著作起个名字,我想应该叫希望与未来。

故事的开始—至暗时刻

从1月23日武汉封城开始,新型冠性病毒走进了全国人民的视野之中。那个时候,人们还沉浸在新春佳节的喜悦中,还记得春晚中还有一首抗疫的诗歌,向医生和做出巨大牺牲的武汉市民致敬。然而,随着春节的鞭炮声传来的不是新年的欢歌而是一个又一个坏消息。

从1月24日一直到2月12日,从确诊1000人到5万人,那段时间是最黑暗的时刻,飞机停飞,火车停运,甚至连城市交通都停滞。忘记是何时开始的,街上空无一人,连过往的车辆都少的可怕。全国人都宅在家中,祈祷着疫情快点结束。

就在各地的“冷清”的可怕时,一个地方却“干”的火热。1月24日火神山医院从开工到交付仅用了十天,同一天全国的医疗队伴着新春的祝福奔向武汉。我曾在一个视频中看到在通往武汉的高速路上,援助的卡车堵成一排,同一时间我看了看外面空旷的街道,不禁感慨祖国的强大。

故事的中篇—黎明之前

情况越来越好,好消息不断传来。2月9日以后几乎所有人都在问这场疫情的拐点在哪,但没人给出确切的答案,人们在焦虑中等待拐点的到来,却不知好消息每天都在发生。

3月6日,我国的确诊人数99例,首次降到了两位数,全中国人民都在欢呼高兴,我们以为我们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3月6日,确诊人数10万。国内一切好转,国外却一片“狼藉”。3月初,我看到的关于外国的新闻还是如何批判中国的封城隔离的举措,西方的媒体极尽挖苦只能,贬低,嘲笑。这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当年看到刽子手行刑时,围观的老百姓或嘲笑或麻木,最后决定弃医从文。病毒面前没有国界,当西方人如玩笑般谈论中国的疫情时,病毒早已向他们招手。

3月18日,世界确诊人数20万。从最开始的“宁自由,不隔离”,到欧美各国开始考虑封城,隔离,取消所有集会,他们的无知与自傲使他们错过了一开始就打败病毒的机会。和病毒的作战就像是打仗,错过了一次机会,就要付出代价!

3月21日,30万。西班牙引以为傲的医疗体系崩溃了,在那之前“全民免疫”的英国也开始接受中国的抗疫方案,而隔着大西洋的美国,特朗普还在鼓吹新冠病毒并不可怕,让他的国民不必太过紧张,随后“死神”挥舞着镰刀来到了纽约。

截止到4月1日,美国累计确诊人数21万。只有股票熔断,经济下滑,这位骄傲的总统才开始关心民众的“诉苦”,但也太晚了。

今天,国内已经基本稳定,工人复工,学生开学也都提上议程,国内一片欣欣向荣,而全球的累计确诊已经超过百万并不断增加。中国人在考虑疫情之后的工作生活时,外国人则每天提心吊胆的看着不断增长的数据和不断恶化的国家医疗体系。

故事的尾篇—希望

没错,故事还没有结束,世界每天依旧有近10万人感染确诊,有数千人死亡,庞大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声明。对于欧美人来说,好的消息是早晨起来自己没发烧,坏的消息是又有多少人被感染了,最坏的消息是政府应对病毒只是在疲于奔命却有束手无策。

骄傲了200年的西方人不知道,这一次希冀的火种不在眷顾他们,它在东方。

这次疫情,展示了中国的强大,中国的速度,中国的关怀。当疫情发生时,国家一声令下,全国的老百姓都相应号召自我在家隔离,不给国家添乱,不给社会增堵;10天一座医院,30天控制疫情彰显中国速度;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病人,这是国家的关怀,3.5万名援助医生赶赴武汉,这是人民的关怀。

这次疫情,也告诉了全世界的人民—中国,有能力战胜病毒,有能力消灭病毒,同时最重要的是也有能力去帮助他们。

希望,在东方的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