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綦江:“對症下藥”摘掉後進帽子“強筋健骨”邁開發展步子

“大家加油幹啊!”日前,在綦江區石角鎮寨溪村桑樹種植基地裡,黨員幹部正和村民一起拔除雜草、管護樹苗。然而,眼前滿目青綠的種植基地,其實在半年前還只是一片荒坡。

重庆綦江:“对症下药”摘掉后进帽子“强筋健骨”迈开发展步子

黨員幹部正和村民一起拔除雜草、管護樹苗

改變的不只是荒坡,更有人心。去年,寨溪村黨支部因班子配備不齊、基層陣地服務功能不全、信訪矛盾突出等問題,被確定為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短短一年時間,黨員骨幹“帶頭幹”,幹部群眾“一條心”,寨溪處處都是團結一心,思發展、謀發展的動人圖景。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齊班子 聚了人心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過去的寨溪村“兩委”班子配備不齊、內部矛盾十分突出,這也使得村裡的各項工作推進乏力。

整頓轉化中,配齊班子自然也被列在了任務清單的第一條。經過調整,村裡書記主任“一肩挑”,同時還充實了綜合專幹1名,增補支委委員2名。

上任之初,新的兩委班子就交心談心,而提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知恥後勇”。大家都說,後進不可怕,後勁不可少。寨溪村要發展,一個能團結、能幹事的黨組織就是最大的後勁,一定要正視問題、對標整改、齊心努力,不僅要摘掉後進的帽子,還要後進變先進,帶領鄉親們把日子越過越紅火。

重庆綦江:“对症下药”摘掉后进帽子“强筋健骨”迈开发展步子

綦江區石角鎮寨溪村美麗的鄉村景色

人員齊整了,班子齊心了,接下來就是擼起袖子大幹快乾。

建陣地 強了功能

“公路通了就是安逸,肥料一車拉到家門口,省時又省力。”村民翁浩翔正在自家門口卸化肥,為即將開始的春耕生產做準備。他告訴記者,眼前這條連通一組和四組的泥結石路雖然只有2公里,卻修了3年之久,原因就是佔地矛盾沒得到協調解決。

整頓中,寨溪村把矛盾化解作為重要突破口,對各種矛盾糾紛進行摸排梳理、登記造冊,並列出時間表,逐一倒排解決。就這樣,這條拖了3年的公路,不到半年就修築完成。不僅如此,村裡涉及土地復墾、老人贍養等大大小小的矛盾糾紛也一項一項得到化解。矛盾少了,笑臉也就多了,不和諧的聲音少了,發展的勁頭也更足了。

在修繕一新的寨溪村便民服務中心,特困戶趙甫明正在收拾廚房。“老趙年老體弱,沒有固定的生活來源,住的是危房卻因位置條件無法實施改造。便民服務中心修繕完成後,我們就幫他搬了進來,解決了老趙的住房安全問題。”村黨支部書記潘秀梅介紹說。過去村裡的辦公環境十分簡陋,村民辦事很不方便。去年,在掛鉤部門以及鎮裡的支持下,村上籌措24.5萬資金,對閒置多年的寨溪村小教學樓進行維修改建。11月底,集“村務辦公、產業發展、特困供養人員安置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村便民服務中心正式投用,更加完備的基層陣地,也為更好地服務村民、引領發展打下了基礎。

重庆綦江:“对症下药”摘掉后进帽子“强筋健骨”迈开发展步子

特困戶趙甫明正在收拾廚房

重庆綦江:“对症下药”摘掉后进帽子“强筋健骨”迈开发展步子

修繕的便民服務中心

便民服務中心還專門設置了信息欄,宣傳惠民政策、回應群眾關切、公示村級支出……信息公開透明,換來的是大家對村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村民陳林就說:“ 以前有什麼事我們都不知道,現在村裡的大小事大家都能及時知曉、一起商量,大夥兒心裡都有底了。”

鼓腰包 增了信心

有了班子,有了房子,還得有票子。

要讓村民過上好日子,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就是最好的路子。於是村集體成立公司,流轉村民的撂荒地100餘畝種植桑樹1萬餘株。如今,桑樹苗長勢不錯,今年秋天就能採摘桑葉。村裡盤算著到時候再發展養蠶,眼下已經著手聯繫蠶絲銷路了。

重庆綦江:“对症下药”摘掉后进帽子“强筋健骨”迈开发展步子

村民們正在搭建林下養殖的柵欄

要發展可不能一條腿走路。在想辦法做大集體經濟的同時,寨溪村還引進業主,發展特色種養殖業,莽娃種養殖股份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我在這裡上班,收入不錯,還能就近照顧家人,滿意得很喲!”60歲的貧困戶王維學笑呵呵地說道。

重庆綦江:“对症下药”摘掉后进帽子“强筋健骨”迈开发展步子

正在生長的桑樹苗

潘秀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通過發展村集體經濟和引進業主,村裡共流轉土地330畝,農戶每畝地每年能拿到400元的租金,其中流轉給村集體公司的還能享受利潤分紅。產業發展還帶來了就業崗位,村裡50餘村民實現了就近就地就業,2019年人均增收在6000元以上。

“接下來,寨溪村將繼續發揮好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用好黨的惠民政策,帶領鄉親們種桑養蠶、發展產業,相信好日子還在後頭。”潘秀梅信心滿滿地說。

(作者單位: 綦江區融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