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率下跌,人均负债13万!银行进入紧急状态,老百姓没钱了?

养儿防老,积谷防荒,这是中国人的传统和生存智慧。中国人爱存款居民储蓄率高,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的论调,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大量的数据和现象表明,普通人根本无钱可存,还要面对低收入高负债的困境。

储蓄率下跌,人均负债13万!银行进入紧急状态,老百姓没钱了?


所以我们经常听说中国人喜欢存太多的钱,中国人可以存最多的钱。诚然,中国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但这种高储蓄率的说法似乎总是与普通人的生活格格不入。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人们越来越不愿意存钱,即使工资上涨了,他们也没存多少钱。透支消费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消费习惯。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曾经有很高的储蓄率,但近年来,中国的储蓄率开始下降,从2017年到2018年仅一年就下降了10.2%,这一数字是相当惊人的。

储蓄率下跌,人均负债13万!银行进入紧急状态,老百姓没钱了?


最近几年储蓄率真的开始下降,但这又引发一些金融高层的担忧。比如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就曾指出,从2010年开始,中国居民储蓄开始出现持续下降。从增速角度看,中国储蓄从2010年的16%下降到了2017年的7.7%。

即使有所下降,但无论与发达国家还是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当前的储蓄率水平仍位于世界前列。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数据,2017年中国储蓄率为47%,远高于26.5%的世界平均储蓄率,也高于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储蓄率下跌,人均负债13万!银行进入紧急状态,老百姓没钱了?


中国的储蓄率从2000年的35.6%飙升到2008年的51.8%,增长了16.2%。自2008年以来,我们还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增长,但我们的储蓄率仍然是世界上最高的。中国的储蓄率曾一度达到50%以上的峰值,但随着储蓄率的逐渐下降,近年来一直低于这一水平。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百姓没钱了吗?问题是国民的钱去哪了?

人们存钱少了,伴随着储蓄率下降,这没有谁比银行更紧迫的了,由于储蓄率开始下降,银行员工可以说处于压力之下,银行处于“紧急状态”。近年来,居民储蓄增速有所放缓甚至下降,这与我们的负债率密切相关。居民的负债越来越多,所以他们自然没有多余的钱可以存入银行。

储蓄率下跌,人均负债13万!银行进入紧急状态,老百姓没钱了?


根据2018年中国城市家庭财富与健康报告,中国居民的债务收入比已经达到了90%,而十年前还不到35%。在短短10年里,这个数字翻了一番多。特别是90后,他们的人均债务约为13万元。据央行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目前人口近14亿,有5.6亿人的银行存款为0,储蓄率下滑严重,而其他的8.3亿人口是有银行存款的,但是基本都是中老年人的存款,一部分是给后代的买房结婚基金,一部分是养老存款。而据了解,中国家庭的负债排亚洲第一,泰国排第二。毫无疑问,我们已经进入了全民负债时代。

储蓄率下跌,人均负债13万!银行进入紧急状态,老百姓没钱了?


此外,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升级和扩张,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出现并转移银行存款。很多人有钱的时候愿意购买高收益的金融产品,但是很少有人在银行有存款,这是储蓄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银行吸收存款的业务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对生活的态度也在改变。退休储蓄正日益成为我们的“第二选择”,人们愿意为自己的养老金支付更高的费用,并愿意每年把钱花在旅游上,而不是把钱存在银行里。在年轻的时候有钱花和享受生活也是很正常的。

储蓄率下跌,人均负债13万!银行进入紧急状态,老百姓没钱了?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人储蓄的热情已经开始消退。时代和经济都没有改变人们不再热衷于储蓄的事实,但话又说回来,高负债不是好事

出现这种情况,该如何解决?对于国家来说,首先要尽快完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例如,确定各种疾病、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保险的报销限额,实行便宜治疗,解决居民的后患。二是稳定房价,增加廉租房建设,确保任何一个城市的月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1平米的房价。三是积极运用各项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民基本收入。最后,我们应该增加退休人员的福利。退休人员的工资不应超过当地人均工资,60岁以上的老人是否缴纳社会保险应具有一定的养老金。

储蓄率下跌,人均负债13万!银行进入紧急状态,老百姓没钱了?


对于百姓而言,我们要学会理财,要做到有存款以备不时之需,同时要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尤其是年轻人更不能盲目跟风,攀比消费,更不能进行过度透支消费。要时刻提醒自己“心中有粮,才能做到心中不慌”,即便没多少存款也别再沉迷于透支消费了,因为透支消费最终拖垮的只是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