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攻破千年歷史難題,“變出”1000萬畝良田,聯合國坐不住了

引言

一提到黃金海岸,有人會想到澳大利亞的著名風景區,還有人會想到非洲的黃金海岸,其實我們中國也有一處被稱為黃金海岸的地方——環渤海地區。

這一地區的面積佔全國面積的13.31%,其中陸地總面積就已經達到了112萬平方公里。在這112萬平方公里中,有一塊巨大的鹽鹼地——號稱是我國北部地區中最大的鹽鹼地。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呢?

中國攻破千年歷史難題,“變出”1000萬畝良田,聯合國坐不住了


01

經過調查研究發現,鹽鹼地所處位置原來是一個我國北部地區重度乾旱區域,該區域對水資源的需求大,但水資源卻極度稀缺。於是當地政府為了順利供給百姓們的日常生活需水量,大量採集地下水,毫無節制。這個辦法雖然可以滿足人們的生活,但是已經算嚴重破壞了生態平衡,所以是不可取的。過渡開採地下水的直接影響便是海水倒灌——該區域附近的海水大量灌入此處,破壞了原有的水土保持,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最後形成了我國北部最大的鹽鹼地。

中國攻破千年歷史難題,“變出”1000萬畝良田,聯合國坐不住了

02

根據記載,西漢時期,該地區曾在一年之內發生了三次震級較大、震感強烈的地震,由地震引發的海嘯曾把這片區域中的所有地勢低窪的地方淹沒,造成大片土地水土流失,鹽鹼化嚴重。由此可見,該地區在歷史上就曾經經歷過土地鹽鹼化。眾所周知,鹽鹼地中所含的鹽分會阻礙作物的正常生長,所以鹽鹼地區域很難使植物存活,更不用說糧食了。如此大面積的土地變成了鹽鹼地,這對中國來說是莫大的浪費。

中國攻破千年歷史難題,“變出”1000萬畝良田,聯合國坐不住了

前文說到,從我國古代西漢時期到近現代,這片土地曾經歷過不止一次鹽鹼化,所以,專家曾實地考察,發現這裡的鹽層深厚,用一般的方法根本無法緩解此處鹽鹼化問題。由於土地面積巨大,鹽鹼化時間漫長,此處的鹽鹼地還吸引了不少國外的地質學家。當他們興致勃勃地來到實地勘察後,都垂頭喪氣而歸,因為他們發現,想要把這裡的鹽鹼地改造成可以種植糧食的土地的想法簡直是異想天開。通常可以使用大量淡水沖洗、稀釋鹽層來改造鹽鹼地,但是此處的鹽鹼地鹽層經過無數次沉澱和積累,變得十分深厚。並且該地地處環渤海區域,淡水資源並不豐富,所以常規的辦法根本不可能實現,而且就算實現了,也不會徹底扭轉這裡的土地鹽鹼化。

中國攻破千年歷史難題,“變出”1000萬畝良田,聯合國坐不住了

03

既然通用的辦法解不開難題,我國便開始發散思維,想其他可行又保證結果的辦法。功夫不負有心人,中國科學家在記錄海冰融化時,發現首先流出來的居然並不是水分,而是海水中的鹽分,這樣一來,由這塊海冰融化出來的海水中含鹽量與結冰前的海水相比將會大大降低。受到海冰融化的啟示,我國科學家想到了用類似的方法來治療環渤海區域中的鹽鹼地。首先,他們在冬季將大量的海水灌溉到鹽鹼地中;其次,等到海水開始融化後,先流出的是被冰凍的鹽分;最後,在鹽分融化完之後融化的淡水會把鹽分衝到地下極深的地方。這樣一來,鹽鹼地便得到了有效的改造。我國科學家與地質學家聯手,使用海冰融化的原理解決了千萬畝鹽鹼地的改造,破解了這個千年來的歷史難題,讓這片曾經使國外地質學家搖頭的鹽鹼地最終能夠種植糧食,造福人類。

中國攻破千年歷史難題,“變出”1000萬畝良田,聯合國坐不住了


結語

聯合國知道我國成功將北部最大鹽鹼地改造成萬畝良田之後,十分激動,甚至有些坐不住了。他們邀請我國相關人員出席參加聯合國防治荒漠合約大會,邀請我國為大家傳授經驗。會上,我國對鹽鹼地改造計劃以及思路來源做了詳細說明,同時也呼籲各國一起積極行動,為防治世界荒漠化盡一份力。此舉受到了世界各國的稱讚,他們也對我國人民的智慧表示出極大的敬佩。

參考文獻:《中國鹽鹼地改良》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本文於今日頭條首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