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攻破千年历史难题,“变出”1000万亩良田,联合国坐不住了

引言

一提到黄金海岸,有人会想到澳大利亚的著名风景区,还有人会想到非洲的黄金海岸,其实我们中国也有一处被称为黄金海岸的地方——环渤海地区。

这一地区的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3.31%,其中陆地总面积就已经达到了112万平方公里。在这112万平方公里中,有一块巨大的盐碱地——号称是我国北部地区中最大的盐碱地。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中国攻破千年历史难题,“变出”1000万亩良田,联合国坐不住了


01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盐碱地所处位置原来是一个我国北部地区重度干旱区域,该区域对水资源的需求大,但水资源却极度稀缺。于是当地政府为了顺利供给百姓们的日常生活需水量,大量采集地下水,毫无节制。这个办法虽然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但是已经算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所以是不可取的。过渡开采地下水的直接影响便是海水倒灌——该区域附近的海水大量灌入此处,破坏了原有的水土保持,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最后形成了我国北部最大的盐碱地。

中国攻破千年历史难题,“变出”1000万亩良田,联合国坐不住了

02

根据记载,西汉时期,该地区曾在一年之内发生了三次震级较大、震感强烈的地震,由地震引发的海啸曾把这片区域中的所有地势低洼的地方淹没,造成大片土地水土流失,盐碱化严重。由此可见,该地区在历史上就曾经经历过土地盐碱化。众所周知,盐碱地中所含的盐分会阻碍作物的正常生长,所以盐碱地区域很难使植物存活,更不用说粮食了。如此大面积的土地变成了盐碱地,这对中国来说是莫大的浪费。

中国攻破千年历史难题,“变出”1000万亩良田,联合国坐不住了

前文说到,从我国古代西汉时期到近现代,这片土地曾经历过不止一次盐碱化,所以,专家曾实地考察,发现这里的盐层深厚,用一般的方法根本无法缓解此处盐碱化问题。由于土地面积巨大,盐碱化时间漫长,此处的盐碱地还吸引了不少国外的地质学家。当他们兴致勃勃地来到实地勘察后,都垂头丧气而归,因为他们发现,想要把这里的盐碱地改造成可以种植粮食的土地的想法简直是异想天开。通常可以使用大量淡水冲洗、稀释盐层来改造盐碱地,但是此处的盐碱地盐层经过无数次沉淀和积累,变得十分深厚。并且该地地处环渤海区域,淡水资源并不丰富,所以常规的办法根本不可能实现,而且就算实现了,也不会彻底扭转这里的土地盐碱化。

中国攻破千年历史难题,“变出”1000万亩良田,联合国坐不住了

03

既然通用的办法解不开难题,我国便开始发散思维,想其他可行又保证结果的办法。功夫不负有心人,中国科学家在记录海冰融化时,发现首先流出来的居然并不是水分,而是海水中的盐分,这样一来,由这块海冰融化出来的海水中含盐量与结冰前的海水相比将会大大降低。受到海冰融化的启示,我国科学家想到了用类似的方法来治疗环渤海区域中的盐碱地。首先,他们在冬季将大量的海水灌溉到盐碱地中;其次,等到海水开始融化后,先流出的是被冰冻的盐分;最后,在盐分融化完之后融化的淡水会把盐分冲到地下极深的地方。这样一来,盐碱地便得到了有效的改造。我国科学家与地质学家联手,使用海冰融化的原理解决了千万亩盐碱地的改造,破解了这个千年来的历史难题,让这片曾经使国外地质学家摇头的盐碱地最终能够种植粮食,造福人类。

中国攻破千年历史难题,“变出”1000万亩良田,联合国坐不住了


结语

联合国知道我国成功将北部最大盐碱地改造成万亩良田之后,十分激动,甚至有些坐不住了。他们邀请我国相关人员出席参加联合国防治荒漠合约大会,邀请我国为大家传授经验。会上,我国对盐碱地改造计划以及思路来源做了详细说明,同时也呼吁各国一起积极行动,为防治世界荒漠化尽一份力。此举受到了世界各国的称赞,他们也对我国人民的智慧表示出极大的敬佩。

参考文献:《中国盐碱地改良》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于今日头条首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