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捉”新冠患者,机场“流调员”的故事

口岸疫情防控风险陡增。早在3月7日,上海海关就开始实施对来自重点国家航班入境旅客的100%流行病学调查;而从3月20日起,更是对非重点国家入境航班也做到100%流调。上海海关机场流调关员24小时站在甄别染疫人员的前沿,风险之大,可想而知。然而,在人员紧张需要援助的当口,海关关员们争先恐后报名支援,他们都说:“我们虽不是英雄,但我们都有一颗勇敢的心。”其实,他们不仅勇敢,还细致、专业、严谨,并因此打赢了一次次胜仗。


洪更强

终于抢到支援名额,想不起来上厕所


“第一轮报名支援时我被两位年轻同志抢了先,这次我终于抢到了。”说起这次支援浦东国际机场旅检现场,上海海关稽查处核查科的洪更强满怀豪情。“我是一个70后,老实说,我们这代人多少还是有些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情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耳闻目睹了抗疫一线那么多感人事迹,尤其是医务工作者们作出的巨大牺牲,内心触动很大。说不害怕是假的,但作为一个22年党龄的老党员,又是一名老军转,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上一线抗击疫情,再正常不过了。”


洪更强告诉记者,刚来到机场流调岗位时感觉很新鲜,但真上岗了才发现,这工作真是不容易啊。“三班倒,作息不规律,轮班吃饭是常态;航班调整频繁,随时处于待命状态;旅客形形色色,大多旅途疲惫,意见处理不好,就容易‘翻毛腔’。”


“活捉”新冠患者,机场“流调员”的故事

洪更强在流调台工作


接受完岗前培训后,洪更强正式作为小组临时负责人上岗,他的组分配在T1航站楼旅检五科,从事初步流调岗位。第一天上岗,他们几个被临时抽调增援T2航站楼,刚好赶上意大利航班。洪更强做的第一个流调,就是一对在意大利做厨师的浙江青田籍旅客。流调项目很多,一套流程下来,要问50多个问题,精神高度集中,生怕有什么错漏。还好对方十分配合,但一次流调也要大概15分钟左右。洪更强告诉记者,大家最担心的防护服、护目镜、N95口罩等装备都能保证,也可以更换,只是忙起来根本没时间去换,也不用担心上厕所,因为根本没有时间喝一口水,穿着厚厚防护装备也根本没办法喝水;不喝水,也就想不起来上厕所。


最让洪更强难忘的是一位从意大利辗转经莫斯科转机回国的华侨。当问起她当地疫情情况,这位头发斑白的老人说着说着突然就泣不成声。她双手竖起大拇指连声说:没有对比就看不到差距,中国政府是负责任的政府!“老实说,那一刻,我很为自己的国籍感到骄傲和自豪!”


让洪更强感动的还有支援组里的女队员们。她们来自各个单位,都是自愿报名,参加一线抗疫。有的女队员身体并不是很好,好几位也是人到中年。“前一晚我特意关照她们,不用早起候凌晨航班,没想到5时不到,几位女汉子已经齐刷刷换好防护服出现在岗位上。”说起这些,洪更强脸上满满的骄傲。


毛夏辉

柔情之外不乏细心,旁敲侧击找疑点


3月5日到3月25日,作为一名曾经的医务工作者,莘庄海关关员毛夏辉主动请缨来到虹桥机场海关流调岗位进行支援。刚到机场流调室,毛夏辉就碰到一位从韩国回国的老乡,他十分激动,一边流着泪水一边大声地说着:“终于回到家了,我太想你们了!”顿时,泪水模糊了小毛的双眼,此时的流调对她而言,并不再是满足表格上所需要填写的内容,而必须增加一些人文的关怀。做完常规流调确认无异常后,小毛特意把他送到出关口,并反复叮嘱,一旦感到任何不适要及时就医,“欢迎回家!”


“活捉”新冠患者,机场“流调员”的故事

毛夏辉正在对旅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3月16日17时左右,毛夏辉刚准备站起来活动一下肩颈,就看到面前坐下一个身材微胖的中年男子,比对护照后发现是奥地利籍的旅客,来自于疫情防控的重点国家,而且还是乘包机回国。这个情况顿时引起了小毛的高度警觉。在读完告知书后,小毛反复向他强调隐瞒病史的严重性,并按照流调表的内容询问,他的回答都是“没有”。小毛有些犹豫,是直接放行还是进一步采样呢?


再一次上下打量他后,小毛决定换一种方式,利用自己的医学专业,询问对方一些关于饮食、血脂、血压等问题。当了解到对方“服用降压药”的回答时,小毛便要求查看他的药盒,这时,药盒内“一清颗粒”的药物顿时引起了小毛的警觉,这种药物的作用是用于咽喉牙龈肿痛治疗。在一再追问下,他说最近咳嗽有点加重并且出现痰中带血的现象。了解情况后,小毛郑重地告诉他必须做核酸检测。旁边的包机随行人员立马上前欲加制止,小毛态度坚决地说:“这件事情由我说了算!”


第二天,消息传来,这名旅客的新冠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


王荧

脱下防护服像落汤鸡,严谨判断不放松


虹桥机场流调团队里有一只勤劳的“小蜜蜂”,他就是虹桥机场海关旅检一科科长王荧。工作中,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大王”,他的脚下每天像踩了风火轮。因为政策不断调整,每个岗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要听到有人喊“大王”,他就会立马出现。每次脱下防护服,“大王”都像落汤鸡,但他仍然精神抖擞,反复叮嘱大家:回家注意休息,还有更多考验等着呢!


“活捉”新冠患者,机场“流调员”的故事

王荧换好防护服准备上岗


3月10日,王荧得到前方关员俞振华报告,发现一名从中国香港地区入境虹桥的中国籍旅客填写的电子健康卡报警,而其始发地为美国纽约。关员王丛昀对这名旅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检测发现,体温正常,无症状,初步排除传染病可能。但王荧和王丛昀并没有因此放松警惕,他们分析,这名旅客从纽约(当时未列入高风险疫区名录)始发,目前虽无症状,但考虑到其经历近24小时的密闭空间旅程,辗转大半个地球,其间可能产生接触史;且这名旅客境内目的地为辽宁,一旦携带病毒,将产生难以估计的后果。他们果断决定,对其进行咽拭子采样,移交卫生部门。次日,这名旅客新冠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成为虹桥机场海关发现的首例输入性病例。


在这天的科室微信群里,大家沸腾了。“我为自己是一名国门卫士自豪。”“我要向大王和小王学习,务必仔细谨慎,绝不漏过一人。”……看着鼓劲的话语、加油的表情,“大王”哽咽了,“我们坚守在防控疫情输入一线,背靠祖国和人民,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相信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新民眼工作室

作者 | 郭剑烽

图片|上海海关供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