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上馬”再“送一程”——峽江三個“一”助力脫貧攻堅

□吉安新聞網記者

峽江縣在紮實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統籌做好脫貧攻堅工作,因地制宜發展扶貧產業,“雙線”發力促進消費扶貧,多措並舉推進就業扶貧,確保脫貧攻堅不斷檔、幫扶力度不打折,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產業扶貧拉一把

3月25日,戈坪鄉戈坪村委大屋仔村的田間一片繁忙,五六十名村民在種植艾草。“目前,我們流轉了500畝良田種植蘄艾,吸納了40多名貧困戶在基地務工。下一步,我們計劃擴大規模,成立農業合作社,帶領更多村民增收致富。”說起自己的艾草產業扶貧基地,基地負責人朱文量興致滿滿。

峽江縣因地制宜培育扶貧產業,依託各鄉鎮產業發展基礎和資源稟賦,發展特色中藥材、優質菸葉、有機果蔬、稻蝦綜合種養等扶貧產業。同時,培育壯大扶貧產業基地,通過“基地+貧困戶”“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等發展模式,引導貧困戶以土地、資金入股,帶動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此外,該縣對願意發展扶貧產業的貧困戶,按照“突出重點、特色並進”的原則,幫助貧困戶選擇適合的、有效益的扶貧產業適度規模發展,做到資金使用精準、技術服務精準。去年以來,該縣新建中醫農業千畝示範基地5個,新增中藥材面積1萬畝,綠色蔬菜2900畝、稻蝦等綜合種養2970畝,收購菸葉2.67萬擔。

消費扶貧幫一程

“這個辣椒、豆角和蘿蔔乾都是早上拌麵的不二之選,而且原材料取材於本地的新鮮蔬菜。”3月15日,贛之村扶貧助農直播間開播不到半小時,“線上”成交1100多單。

為助力扶貧產品打開銷路,該縣積極開展消費扶貧,通過“線上+線下”齊發力,帶動貧困戶增收。全面摸排農副產品種養情況,更新“峽江縣消費扶貧產品目錄”,通過政府採購網的832扶貧平臺,共上報全縣各鄉鎮35個扶貧主體的69種產品,打開扶貧產品“線上”銷售渠道。同時,該縣積極搭建產銷對接平臺,利用電商網絡平臺,安排專人在信息端、生產端、物流端、銷售端等對農戶進行指導幫扶,解決農產品產銷信息不對稱以及物流運輸困難等問題,讓農產品從田間地裡直達群眾“餐桌”,並積極動員工會力量,鼓勵各單位幹部職工以及園區企業食堂自願購買扶貧農產品。目前,該縣已銷售了價值500多萬元的農副產品。

就業扶貧穩一批

近日,桐林鄉貧困戶帥桂花像往常一樣來到廟口村的扶貧車間,與其他十幾名工友在縫紉機前忙著縫製玩具娃娃的衣服。加工這樣的小物件,帥桂花每月最多時能掙3000多元,像她這樣在該扶貧車間就業的貧困戶還有5人。

為拓寬貧困勞動力就業渠道,該縣積極引導當地一些勞動密集型、手工加工型企業在村裡設置“扶貧車間”,加大扶貧車間扶持力度,加快落實扶貧車間補貼,幫助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同時,該縣定期開辦技能培訓班,加強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統籌開發扶貧專崗862個。按照“能進能退,動態管理”要求,該縣調整開發常規性扶貧專崗,新增150個疫情防控臨時扶貧專崗,開發時間持續至今年5月底,實現貧困勞動力就業穩定過渡。去年以來,該縣2847名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