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國華人記錄疫情閉環防控全過程,服務到位,最累是工作人員

核心提示:面對海外疫情倒灌的風險,我國並未採取斷航這樣簡單的做法,而是有針對性地不斷織密防控網絡,甚至包機從海外接確實有困難的留學生回家,切實保障海內外華人華僑的安全與合法利益,盡顯大國風範。

歸國華人記錄疫情閉環防控全過程,服務到位,最累是工作人員

3月17日,在新國展北京西城區攤位前,入境旅客在等待安排。受訪者/供圖

《民主與法制時報》記者 陳和秋 報道

4月1日,範非易夫婦打開家門,真切的安全感再次油然而生。此時,距離他們在新加坡登上回國的航班已過去14天,如今集中隔離結束,沒有什麼比回到家更讓人開心的。

像範非易夫婦這樣的歸國華人華僑還有很多,面對海外疫情倒灌的風險,我國並未採取斷航這樣簡單粗暴的做法,而是有針對性地不斷織密防控網絡,切實保障海內外華人華僑的安全與合法利益,盡顯大國應有的擔當。

其中,北京作為首都,境外疫情輸入量一度居高不下。對此,北京形成了嚴密的閉環防控體系,從入境人員機場抵京到隔離結束,形成完整的防疫“一條龍”。“負責”“人性化”是入京華人華僑對北京防疫閉環的一致評價。對他們來說,近期所經歷的返鄉之旅將是一段永遠難忘的特殊記憶。

“一到北京機場,

整個人就放心了”

3月17日,範非易和妻子乘坐的新加坡航班降落北京首都機場T3航站樓D區。兩天前,這裡被作為所有國際及港澳臺進港航班的停靠專區,與國內航班分隔開來。

飛機停穩後,機上乘客被要求分批次下機。範非易夫婦坐在位子上,直到從廣播中聽到自己所坐的排號,才起身出艙。

廊橋口,等候在此的檢疫人員對乘客依次進行體溫檢測,未出現發燒症狀的乘客被允許到另一邊排隊提交早已填好的健康申明卡。

一切正常的範非易夫婦很快通過了這些檢查。走出邊檢後,他們和其他旅客來到通往專門行李區的電梯口排隊。兩名工作人員守在這裡,一位負責維持隊伍秩序,一位負責把控行李區乘客人數,待上一撥乘客領完行李,從另一個出口離開後,才允許後面的乘客進入。

“他們很辛苦,特別是維持秩序的工作人員。”範非易說,那是個姑娘,穿著防護服,在約50米長的隊伍旁不停跑前跑後,耐心地要求插隊者正常排隊。

幾小時後,他們終於進入行李區。不同於以往的傳送帶遞送,所有行李都已取出,集中在一起。乘客們領好行李後,就出門進入大巴等候區。

循環發車大巴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範非易夫婦所乘坐的這趟班次約有20名乘客。車上相連的兩個座位只能坐一人,範非易和妻子也分開坐下。他們將前往集散中心——新國展,在那裡進行進一步登記和分流。

加拿大留學生鄭唐走的則是另一個通道。由於有家族咽喉炎史,他申報了咽喉炎,和其他有症狀或健康申明卡中標明有確診病例接觸史、所在社區有確診病例等內容的乘客一樣,被分入了醫學觀察通道。

工作人員對他們進行了多次體溫測試,再提取核酸樣本,並結合申明卡上的內容,判斷是否需要送入醫院做進一步檢測和觀察。沒有問題的乘客將被放行,像範非易這批乘客一樣,提取行李,坐上去往新國展的大巴。

而鄭唐被判定需要送去醫院,進入了救護車等待區。工作人員告訴他,海關已將他們的名單報給醫院120系統,後者根據醫院的救護車情況進行分配,有的入境人員會被送去地壇醫院,有的則是小湯山醫院。

4個小時後,鄭唐終於被叫到名字,工作人員領著他們這批共約5人下了地面,一直送上救護車。

小湯山醫學觀察記

3月17日晚上9點,鄭唐等人終於到了小湯山醫院。一番更詳細的信息登記後,工作人員給每人發了一枚紙質手環,上面簡單標註了個人信息,以及含有住院登記號的二維碼。這代表他們的信息已被錄入醫院系統。

為防止交叉感染,所有送入病房的餐飲或商品,都通過連接房間內外的傳遞窗實現無接觸送達。此外,每個病房還配有獨立衛浴。除了照CT,其他時候篩查人員都無需出門。醫護人員還提醒他們注意關緊房門,並建議儘量24小時戴口罩。

鄭唐一行人入住時,由於時間過晚,檢測被推到了第二天。翌日早上6點半左右,醫護人員就來敲門,進行抽血和咽拭子取樣。接下來就是等待護士叫號拍CT,6人一組進行拍攝。

為保證結果的準確性,這些檢測可能不止一次。“有的完全沒有症狀的,可能檢測一次就好。”鄭唐說,而他由於多年咽喉炎,CT報告顯示了肺部陰影,醫生對他又進行了一次血液和核酸檢測。還有人拍了三遍CT,仍要繼續檢測觀察。一旦結果顯示陽性,醫院會立即將患者轉入B區,進行集中治療。

此外,每天上午、下午都會分別進行一次體溫檢測。

3月20日,結果正常的鄭唐坐上離開醫院的專用大巴,前往九華山莊。那裡是為經過醫院醫學觀察人員專門設置的集散中心。

分流與隔離

鄭唐到達九華山莊時已是3月21日凌晨3點。酒店大廳裡擺著一排排圓桌和椅子,最前面的桌上立著各省市的名牌。鄭唐在入口處簽到後,找到自己戶籍所在地河南省的牌子,並在後面的桌邊坐下,等待離開的專車。

他們首先要回到首都機場,領取之前暫存的托運行李。在河南駐京辦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他們來到1樓的B站出口,登記後進入專門為入境人員開設的行李封存區,所有行李都按航班號整齊地擺放好。鄭唐毫不費力地找到了自己的行李。

由於回國時購買的聯程機票,他和其他乘飛機回鄉的轉運人員留在了機場。駐京辦工作人員一直送他們進入專為入境轉運人員開設的A區之後才離開。不過,先前的轉機機票已作廢,鄭唐向國航工作人員說明了情況,後者免費為他重新出了票。

之後,直至來到登機口,鄭唐一行人和普通旅客都處於隔離狀態。在飛機上,他們的座位也同普通乘客隔開,全部安排在機尾,與普通乘客隔了五六排。

飛機落地後,他們被要求暫時留在位置上,等普通乘客出艙,檢疫工作人員安排就位後,才允許下機。同在北京首都機場一樣,他們再次進行了填表測體溫。

與鄭唐一樣,就職於某國企,外派至阿爾及利亞的江宮在返回江蘇徐州的旅程中,也經歷了特別的防護措施。出機場後,身體無恙的他被送至新國展。“當時大廳裡稀疏地搭滿了帳篷。”他回憶道。在找到立有江蘇名牌的帳篷後,裡面的工作人員再次為他測了體溫,並給了三張表格,填寫的信息除了部分與入境健康申明卡類似,還新增了最終目的地、車次、目的地住址等內容。短短20分鐘後,他就和另4名入境人員坐上了去往火車站的麵包車。

接下來,一路都有工作人員陪伴同行。駐京辦工作人員將他們交給了車站工作人員,後者帶著他們坐上列車,並將他們的情況告知列車長,進行單獨安排。

江宮出行前預定的是高級軟座,一人包廂,帶有衛生間,不必額外費心。不過,也有同事由於錯誤估算了中轉時間,沒能趕上預定的班次,改簽時已無法買到乘客較少的包廂。最終,工作人員將他的同事和其他同行的入境人員安排到了一間臥鋪。“基本上做到和普通乘客隔開。”江宮說。列車上的乘務人員還特意叮囑,不要隨意走動。

火車到達徐州後,江宮一行人再次經過了填表、測體溫等流程,並由其所在社區的工作人員安排救護車將他們送至隔離酒店。

隔離人員在這裡的生活大同小異。入住伊始,工作人員會發放體溫計,此後每天早晚兩次上報體溫和其他相關症狀。期間,社區工作人員也會和他們保持聯繫,核實身體狀況和家庭住址。在隔離之初或將盡時,醫學觀察組還會對他們進行核酸檢測。

無接觸送餐是所有隔離酒店的標配。工作人員敲門並將包裝好的飯菜放在地上,隔離人員開門領取。此外,送快遞、取垃圾也是同樣的操作。樓道的消毒也是每日的例行公事。

逐漸完善的防疫閉環

自2月25日中國境外新增病例數首次超過境內數量,至今已過去一個多月。期間不難發現,實現嚴防境外疫情輸入的嚴密閉環並非一蹴而就,而是根據海外疫情發展,逐漸成形並不斷查漏補缺的過程。

3月10日起,首都機場T3航站樓D區被劃為接收來自疫情重災國航班的專區,集中完成衛生檢疫、體溫篩查、信息查驗、進港中轉系列流程,實現與其他入京旅客的隔離。同日,新國展啟用,成為來自日本、韓國、伊朗、意大利疫情高危四國的人員集散點。

5天后,機場T3航站樓D區接收範圍擴大至所有入境航班。新國展也於16日開始了對所有入境進京人員的集散工作。小湯山醫院在當日正式運營使用,與地壇醫院共同接收首都機場入境人員。

至此,北京市針對入境人員已形成了相對完整的防疫鏈,不過部分環節還存在縫隙。鄭唐國內轉機時,在登機口和機上都未完全與普通乘客隔離。而轉乘火車同樣非閉環。江宮在火車站也未走專門通道,只安排了人較少的候車室,並且到站後和普通乘客一同下車。

有關部門很快就發現了這些漏洞。3月25日起,北京市政府要求,所有北京口岸入境人員,不分目的地,全部就地集中隔離觀察。

而對在京人員的隔離方式同樣是不斷完善的過程。根據3月16日的北京市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信息,在京有單獨住所,且住所內沒有他人同住的進京入境人員,可以申請居家隔離。

但是,隨著入境人員居家隔離期間外出活動事件不時曝出,有關部門很快意識到這一政策存在隱患。於是,3月19日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嚴格境外進京人員管控措施的通告》規定,除老弱病殘孕等不適宜集中隔離的,所有境外入京人員都必須進行集中隔離,不再受理有單獨住所且無人同住人員的居家觀察申請。

不過,愈加嚴密的防疫閉環也意味著大量的人力需求。期間,多地抽調警力、醫療人員進入北京防疫系統緩解人員短缺壓力。即便如此,受訪華人華僑反映,工作人員常常需要連軸轉才能勉強維持防疫系統的運行。

面對這一重壓,有關部門迅速採取措施控制入境人流,除了將首都機場國際航班分流至各地第一入境點,3月19日,民航局還出臺相關政策,要求航空公司在國際航線上的航班量只減不增。

這一時期,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龐星火更是直言,留學生無十分必須應暫停回國。

人性化隔離與防控

儘管如此,確有困難的海外留學生並未被忽略。4月2日,有關部門開始增加臨時赴英航班以接回這些困難留學生。

事實上,在越發嚴格的防疫政策下,一直都不乏溫暖的人文關懷。

回國途中,不少留學生出於安全考慮,一路不吃不喝,行程較長的甚至十幾個小時未進食。而在機場等待時,為了防止感染,工作人員也不建議進食,再加上救護車資源有限,他們往往需要經過漫長的等待才能上車。所以,鄭唐到達小湯山醫院時早已飢腸轆轆。但他等待的時間還不算長,一些乘客甚至在機場等了十幾個小時,餓著肚子到醫院時又時常不在飯點。

對此,醫院推出了訂餐App和超市購物App,二維碼就貼在每間病房內。鄭唐入院時夜已深,但他可以點些夜宵,或者在超市購買零食。購物App同時還解決了日用品問題。當時所有篩查人員的托運行李仍留在機場,許多人的生活用品都未隨身攜帶,購物App讓他們能夠及時補齊牙刷、毛巾等生活必需品。

這樣的貼心服務還有很多。鄭唐回憶,曾有名隔離人員中午出院,原本12點到13點是送餐時間,為了能讓他趕上飯點,工作人員特意提前至11點送去了午飯,令他感到十分暖心。

此外,其他有特殊飲食需求的人員也得到了細緻的關照。小湯山醫院提供清真和少糖食物。範非易所在的隔離酒店也為特殊人員特別準備飲食。他回憶隔離初期,自己一度胃不舒服。向醫生反映後,工作人員為他專門準備了易消化的麵食,並提前送達。此後,除了詢問體溫,醫生還額外關注他的腸胃問題,指導他該吃什麼藥,飲食需注意什麼,並聯系社區醫生對他做了診斷。同在這家酒店進行隔離的一位糖尿病患者,也受到了專門的飲食和醫護待遇。(文中鄭唐、江宮均為化名)原標題:華人華僑回家,體驗防疫“一條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