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被洗白到了什麼程度?

lienlien


李世民在598年1月28日出生--在649年7月10日去世,他在武功別館(今天的陝西武功)出生的,他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所生的,同時他也是一個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他被大家尊敬地稱呼為“天可汗”。在武德九年六月初四,也就是626年7月2日,李世民他發動了著名的“玄武門之變“,然後他被立為了太子。他在位的期間,他開創貞觀之治。

李世民他知道了隋朝滅亡的原因,吸取了教訓,他虛心地納諫。在當時唐朝有一個大臣叫魏徵,他非常敢於直言,總共前前後後進諫200多次。在魏徵死了之後,唐太宗非常痛惜他失去一面可以讓自己知道得失的”鏡子“。唐太宗李世民他廣納賢才,在唐朝當時朝中人才濟濟,其中房玄齡他善於謀略,杜如晦他敢於決斷,他們兩個都是貞觀時期非常著名的宰相。

李世民在貞觀時期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他在政治上呢,進一步地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他明確了中央機構的職權及其決策的程序;他制定了法律,減省了刑罰;他增加了科舉考試的科目,鼓勵士人去報考科舉考試,在當時,進士科逐漸成為了最重要的科目;他嚴格考察了各級官吏的政績。他在經濟上,減輕了人民的勞役負擔,大力鼓勵人們發展農業生產。

唐太宗李世民這個人對人才是非常的重視的,他非常注重培養直諫的氣氛,希望天下之才都為他所用。他相信”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他秉承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重要思想道理。

李世民為了爭奪皇位在玄武門之變中殺死了他的兩個兄弟,最後還逼他的父王李淵退位,這些在史書上都是清楚寫著的,他並沒有刻意隱瞞,所以他並沒有刻意為自己洗白,他一開始就是正面的形象,與洗白沒有什麼關係。

李世民算得上一個好的帝王,他對這個社會的貢獻非常大,他開創了一個盛世,但他絕對不是一個好的兒子,他大義滅親,為了繼承皇位他殺害自己最近的人,他也違背了倫理道德,他把他父親的妃子變成了自己的妃子。


小生怪談


我是一般冶行,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李世民有個名字,叫做大野世民。

“大野”是鮮卑姓氏,源於李世民的曾祖李虎。李虎曾被鮮卑統治者賜姓“大野”,在北周時期,李虎的孫子李淵,其官方的姓名便是“大野淵”。

在那段時期,北方的漢族權貴階層基本都有胡化現象,李世民也有胡人血統,但應該不能算作是胡人,起碼從父系血統算應該不是。

“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李世民

在民族政策方面,李世民奠定了“兼收幷蓄”的國策。

貞觀之治中,有異族血統的能臣武將也湧現了許多。

但是對於自己的血統,為了證明自己是漢人,李世民甚至親自洗白過許多次。

而且歷朝歷代都有為其洗白者。

最簡單了例子:大部分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都應該知道“玄武門之變”,但是知道李世民還有個胡姓“大野”的,其實遠遠要少於知道“玄武門之變”者。


~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轉發,我是一般冶行,期待與大家多多交流。


一般冶行


李世民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非常高,留下的傳奇也非常多,尤其是其一手塑造的貞觀之治,堪稱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高峰。但縱觀李世民的一生,卻也存在著兩大汙點,尤其是第二個,至今依然解釋不清。

那麼李世民到底留下了哪兩大汙點呢,先看第一個!

李世民的第一大歷史汙點,便是幾乎人人皆知的“玄武門之變”。在此我們不討論,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動機,因為李世民這兩大歷史汙點,是相關聯的,所以我們另闢蹊徑,從結果來分析。

“玄武門之變”的結果是李世民勝利了,逼迫李淵退位,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李世民登上了皇位。凡熟知歷史的都會發現有這樣一條規律,這些通過武力或陰謀等得到皇位的皇帝老大,絕大多數呈兩極化。即,不是雄主明君,就是暴君昏君。

雄主明君除了最有名的李世民外,還有楚成王(帶領楚國跟晉國形成了春秋時期的“晉楚爭霸”格局)、明成祖朱棣。而十惡不赦的有隋煬帝等。

(二)

那麼為何會如此兩極分化?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皇位得來的“名不正言不順”。為了挽回這一汙點,這些帝王基本上都會拼命“工作”,想用成績來說明:我當皇上,才是最適合。

而隋煬帝,你若細究會發現,他太想證明自己了,比如修鑿大運河,是公認的“罪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而三徵高麗句,連李世民都玩命在做,只不過因為隋煬帝又修鑿大運河,又徵高麗,結果民力盡瘁……就算宋太宗在不清不楚地得了皇位後,都玩命征討遼國,屬於有想法,卻無能力,卻反而成親了宋太宗,未能如隋煬帝般發了狂。

所以雄主和昏君真正的區別僅在於,是成功還是失敗——沒辦法,歷史是冰冷的,幾乎從來都是成敗論英雄。顯然由於李世民的巨大成功,使其玄武門之變,可以原諒,甚至成為其一個傳奇,等於幾乎被洗白了。

但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卻又做了一件事,這就是“霸佔”了弟媳。這件事成為了李世民第二個大汙點,至今依然被鄙視不休。那麼為何李世民會做這件事?許多人從各種角度都分析過,但恰恰卻很少有人注意到,其實這是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了鞏固自己權力,而不得不做的一件事。

在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坐上帝王寶座後,顯然李世民是受益方,那麼受損方的有李淵、李建成和李元吉。這三方人馬,雖領頭人一個退位,兩位被殺,在其背後卻依然擁有強大勢力。所以李世民登上帝王寶座後,必須要給予安撫,甚至可以說是,要重新尋出一位代言人。

故而,李淵時期深受李淵重用的丞相,大唐第一貴族蕭瑀,繼續當丞相。而李建成的代言人是誰?正是大名鼎鼎的魏徵。

李世民對這兩位是分外客氣,魏徵天天在李世民身邊“嘰嘰歪歪”,李世民幾乎照單全收,成就了君臣佳話。蕭瑀敢當著李世民的面,在朝堂上打架,李世民都制止不住,五次罷了他的丞相之位,卻又五次拜相。真是無可奈何。

(三)

那麼李元吉呢?他是這三方受損勢力中,最弱小的,也從大臣中選一位?可惜,李元吉僅僅是太子的支持者,恰好李元吉的夫人楊氏,其家族背景是“關中楊氏”。

皆知,隋唐兩朝皇帝,皆來自關隴集團勢力。據《新唐書》記載,在隋唐時期有23大門閥氏族,分別是:過江(江南)則為僑姓,王、謝、袁、蕭為大。東南則為吳姓,朱、張、顧、陸為大。山東則為郡姓,王、崔、盧、李、鄭為大。關中亦號郡姓,韋、柳、薛、楊、杜首之。代北則為虜姓,元、長孫、宇文、於、陸、源竇首之……

李元吉的妻子楊氏,便來自關中的楊氏!她是隋朝觀王楊雄侄孫女。顯然李世民“霸佔”弟媳,同他娶隋煬帝的女兒楊妃,是屬於一個套路!後來,李世民立太子時,曾動過立吳王李恪(楊妃之子,隋煬帝的外孫)為太子,被長孫無忌給攔住。

在長孫皇后去世後,還想將“霸佔”來的楊氏立為皇后,卻被魏徵攔住了,道:“陛下不可以辰贏自累!”辰贏是秦穆公的女兒,曾嫁過兩為國君,當年晉文公也想立她為皇后,卻被趙衰給攔住了,理由無外乎“好女不嫁二夫”之類。

所以,從這些資料來分析,李世民“霸佔”弟媳,猶如當年劉備娶劉璋的嫂子吳氏一樣,都屬於安撫其背後所代表的勢力。不同點僅僅是,劉備是在法正等益州群眾近乎於“逼迫”下,娶的吳氏。李世民卻主動為之。

但史書上卻不可能,直白的告訴後人,李世民是為了安撫李元吉背後的勢力,才娶了弟媳楊氏,這實在是難以啟齒,所以只告訴後人,楊氏家族的背景有多牛逼。

但哪知李世民的兒子李治,卻又做出了娶“小媽”武則天當老婆,其後代李隆基又搶了兒子的媳婦楊玉環,一下子將李世民至於尷尬境地,形成了一個大的歷史汙點,不但無法洗掉,反而更是解釋不清了!


華嚴


唐太宗李世民最為人詬病的地方,就是有篡改歷史的嫌疑,然後就是玄武門之變的奪權手段,以及娶了弟媳。

但是,小編認為,僅僅以這幾點來看並不能抹煞他開創貞觀之治的功績。

比如:

1.其大力完善了我國古代科舉制度,使得唐朝的科舉制度的先進性達到了封建社會的頂峰,以後的朝代,除了宋元在科舉制度上還有所建樹外,明清時期的科舉制度已經逐漸腐朽。

2.其頒佈的多項政策,使唐朝幾乎是成為了我國古代封建社會對外政策最開放、對外影響最大、對文化最開明、思想最開放、包容性最強、最不重繁文縟節的朝代。(但是唐朝這樣也不是沒有缺點的,小編認為,正是因為思想的開放性以及包容性,直接導致了中央皇權對地方行為約束力不強,使得地方掌握大權,所以唐朝並沒有繁榮太長時間就被取而代之了。)

不過,小編認為這些都不足以抹煞唐太宗的功績。

可能有人又會說了,貞觀之治本來就是虛假的盛世。

現在的史學界的大部分史學家肯定不會認同這種說法的,他們既然覺得貞觀之治的盛世是確實存在的,肯定有他們的道理,有他們的科學性。

相信科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