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众传媒投资逻辑——再聊行业(第二篇)

点击头像,关注黄蓝道!


分众传媒投资逻辑——再聊行业(第二篇)

黄蓝道

接着上一篇的认识行业后,再单独码一篇再聊行业的文字。

行业特性及格局

个人所理解的媒体行业价值核心在于三个关键点:流量大小、流量到达率、流量转化率。

在这个行业中,电梯媒体或者简单的说分众的对手是谁?个人完全不觉得是同业的梯媒,比如说被市场过度关注蹭流量的某公司。

它的对手应该是广告行业中以传统内容吸引流量的众多分支,毕竟电梯媒体直接绕开了内容,以极低的流量获取成本使得这些内容媒体羡慕嫉妒但又无可奈何(所有我们看到有内容媒体加入此行业的竞争中;也有加入行业强强联合,共同吃肉的)。

在券商报告中,国内整个广告市场行业容量为7000亿人民币,而分众基本代表了整个电梯网络媒体行业,其17年营收120亿不到,占比不到2%,而根据eMarket数据,2018年阿里巴巴的广告收入将超过全国电视领域广告总和,占整个广告市场份额达到20%,而腾讯和百度广告收入之和占比整个市场的18%,三巨头占比整个广告市场的38%。互联网广告在行业占比中一支独大,其次为电视媒体,而电梯媒体的广告占比虽然这几年增速远高于两者,但是容量还很小。

很多时候行业的发展需要推手,同样一个大行业中的两个细分行业,有的细分行业经营的比较吃力,有的细分行业就没有这种发展压力。

为什么互联网广告能够迅速超越电视广告,很显然的原因是互联网的流量要远大于电视媒体。流量只是一个方面,当互联网企业霸占了整个线上流量后,他们开始注意到线上流量有其缺陷,流量总额虽相比线下流量具有优势,但是流量的到达率和转化率均不及电梯网络媒体。

所以先有百度开始推出聚屏、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开始踏足梯网,阿里巴巴和百度加入到对线下流量的布局使得业内对梯网的关注度提升很大。而电梯网络媒体也成为了近年来发展的风口,引得很多资本纷纷进入,从新潮的融资来看,这个行业非常受欢迎,其核心逻辑就是看中了线下流量的到达率和转化率。

所以现在以分众为首代表的电梯网络媒体占比行业2%的份额会是天花板么?回顾广告行业过去100多年的历史,行业发展的容量与GDP的增长吻合,持续同步增长,长期看增长斜率保持一致。

而国内整个广告行业中细分行业的增减效应已经显而易见,因此电梯网络媒体的发展受益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大的广告行业的持续增长(只要人类在进步,文明在进步,行业将持续增长),另外一个是行业内部的加减法效应,现在来看电视媒体、报纸媒体是电梯媒体的最大份额贡献者。

因此梯网媒体2%的市场份额绝对不是天花板,而一个主流媒体的市场份额至少能占比20%以上,那电梯网络媒体能不能成为主流媒体之一,就成为了分众传媒长久的核心投资逻辑,而电梯媒体流量能否成为最主流的流量之一,就是投资分众传媒最根本的关注点。

电梯媒体的行业空间

我们可能暂时想象不到电梯网络媒体可以旗鼓相当的VS互联网广告(暂时看后者流量太大),但是我们能否憧憬一下电梯媒体能够达到如今电视媒体一半,即10%左右的份额呢?

其核心本质还是流量,电梯媒体的流量能否达到和超越电视媒体的流量,这个我认为可以实现,因为电梯媒体主要针对人群是城市人口——城市化持续进行,城市人口是不断提升的;城市人口是核心品牌消费人群,是流量最精准的引爆人群。

城市人口除了居住、工作及商务活动外,日常生活中与电梯的接触频次完全可能高于每天到家看电视的频次,而对于电梯网络媒体与电视媒体在广告中的曝光品牌、产品的到达率来看,前者可以远高于后者,即使短期内电梯媒体达不到电视媒体的流量总额,但是其到达率和转化率要比电视媒体具有更强的优势,因此后两个因子对电梯网络媒体进行效益补偿,电梯媒体的行业份额与电视媒体相抗衡,再超越电视媒体个人分析是有逻辑支撑的。

分众传媒投资逻辑——再聊行业(第二篇)

纪实1:现在每个家庭都安装有电视,我家除了儿童房没有电视,每个居室都有一个电视(估计每个城市家庭大概也是如此的布局),但是电视的有效利用率很低,基本上除了家里的老人会每天看会电视外,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很少会去看电视。

而且这个下滑趋势很明显,自己不记得多长时间没看电视节目了,即使是自己投资的公司品牌投放了某个电视节目,自己也只是看一下网络回放,压根不会准点去看电视直播或转播,电视除了几个品牌外,其流量价值是越来越低了。

而电梯媒体大家很难绕过,每天离开家、回到家总计坐电梯两次,每天上下班两次坐电梯你绕不开(我家住在二层,我也宁愿坐电梯,而不愿爬楼梯)。这个有效流量就是4X达到率X转化率(转化率体现在认知度、记忆度、购买率),我们自己可以评估一下电梯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的有效流量对比,两者数据哪个可以胜出,个人还是很肯定的选择前者。

如果你选择前者,那么投资分众的逻辑其实很清晰了——电梯媒体按10%的容量计算,按大行业与GDP同步增长速度,分众按60%的市场占有率计算(实际上具有互联网属性的行业,老大所占有的份额将远高于老二,这个在《互联网商规11条》定律5中有详细研究——你要不惜代价设法避免成为品类中的第二位。即使按传统消费行业绝对老大的的60%占有率来定义分众),那分众营收体量也至少应该有千亿计算,从18年的140亿+到1000亿来看,其增长雪道还是很长的。

纪实2:几年前如果你留意电梯网络媒体的广告,它更多的是对新经济产品的品牌引爆,因为一个新产品需要快速被人认知,需要不断重复重复再重复的告诉消费者我是谁,我是干嘛的,这就像乔吉拉德卖车刚开始需要不断的向陌生人分发名片,才能让人记住乔吉拉德是卖车的。

这种新经济产品以各种APP为代表,包括现在正在被分众引爆的“找老板谈”直聘BOSS。而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大众消费品品牌也开始更多的出现在分众的屏幕上,因为他们也需要一遍一遍的告诉消费者,我有什么特别的。

什么样的广告最有效,一种是定位精准差异化的广告,比如德芙的“丝滑”、农夫山泉的“有点甜”,还有一种是类似脑白金广告的重复重复再重复,而电梯媒体可以将好广告与最有效的广告相结合。这就好比是乔吉拉德卖车,虽然大家记住了他,但是你还可以再一次又一次的告诉对方他有什么不同。

新经济产品的运营思路和传统行业运营思路也不同,新经济的经营者站在产业的最前沿,他们对新媒体的选择上思路更主动积极,而传统行业的运作思路相对要谨慎些,对于新媒体的选择上属于“慢来兴”,他们随着对新媒体认知的逐步加深,开始逐渐转向对新媒体的投放,这个从互联网媒体初期发展看也是如出一辙。

所以我们看到占比消费行业及其重要地位的白酒行业在去年都开始纷纷加入到分众的电梯媒体网络中来,以郎酒青花郎打头阵,接着一坛好酒、梦之蓝、1573。。。今年下半年我想能看到更多的白酒品牌加入到分众的体系中来——当对手原先就比你优秀,现在却还比你努力——当更优秀的小孩都在上培训班,同班小孩的家长该有多紧张呢!

而随着比如妙可蓝多这样的传统消费行业品牌被点燃,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品牌也将陆续加入到分众的媒体圈。。。飞鹤、波司登。。。

分众传媒投资逻辑——再聊行业(第二篇)

电梯媒体的价值

电梯媒体如果只是少数点位,它只是点,其流量价值为0,如果点较多,那它就是一个面,有一点的流量价值,如果有极多的点位,它就是一个体量,它能挖掘出非常大的商业价值,如果在体量的基础上能实现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对接,那它就成为了一张网。

这个点位不是简单的屏幕多少那么简单,它需要衡量单位点位的流量效益(下次具体再聊分众的流量),它虽然不同于腾讯、阿里这样的人与人,人与商业行为的互联,但是他能实现物与人,物与商业行为的互联,而且这种互联相比海康的物联再转化为商业价值的模式更加直接,更加高效(大家有兴趣可以深度思考一下,比如U众计划,自己也需要再好好思考一下,暂时只是直觉)。


分众传媒投资逻辑——再聊行业(第二篇)

黄蓝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