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期,羌人和東漢政權之間矛盾尖銳、不可調和,是什麼原因?

導言

東漢時期,羌人和東漢政權之間矛盾尖銳,不可調和。雙方的矛盾持續時間很長,涉及的影響很大,因此雙方的關係成為研究東漢相關問題的一個至關重要的課題。對於雙方的關係,史家多從東漢政權一方立論,認為是由於該政權統治政策的不合理與黑暗統治導致的。

東漢"羌禍"中的羌人主要指的是河湟地區的羌人,他們的遊牧經濟生活及氏族分散的流動性特點,嚴重破壞了東漢政權在西部邊疆地區的統治秩序,雙方之間矛盾尖銳。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東漢時期,羌人和東漢政權之間矛盾尖銳、不可調和,是什麼原因?

01

羌人受到秦王朝的擠壓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在這個階段,西羌人口大幅增長。漢王朝成立之初,匈奴勢力強大,佔據河西之地,羌人多在匈奴的控制之下。武帝時期設置了河西四郡,打破了秦統一之時與羌戎劃定的邊界,漢王朝的眼光已經落到了羌戎領地上。這次的擠壓行為使得羌人最後一處優越的生存空間也被迫喪失了,他們被迫遷徙。

宣帝時期羌人未經過漢政權的許可,便擅自渡過湟水,這表明雙方之間的生存矛盾在此時已然存在。此後,西漢末王莽開西海郡的行為再一次擠佔了羌人的生活空間。直到王莽敗亡,羌人才得以迴歸故地。

東漢時期,羌人和東漢政權之間矛盾尖銳、不可調和,是什麼原因?

在東漢以後,大致上還在沿襲西漢所設郡縣不變的規定,但唯獨在金城設郡而非屬國。原因是大量羌人因為人口的大量增加而遷徙到塞內,因和漢民族多有矛盾而反叛。羌人內徙之後和漢民族在經濟、文化方面的衝突日益激增,加之受到不平等地侵奪,他們多有反叛。

為了鎮壓羌人,漢政權在金城郡沿邊一帶大興屯田達到供養駐軍的目的。這一行為讓距離邊界不遠的羌人感到十分不安,他們不敢繼續留在這裡。在長時間的休養生息之下,羌人人口大幅提升,生存空間被不斷擠壓最終使得漢、羌雙方之間的矛盾大爆發。

漢、羌雙方矛盾衝突的根源是羌人在生存空間不斷受到擠壓而變小的情況下奮力爭奪,這受到了內、外因共同的影響。東漢王朝和周邊少數民族對羌人的生存空間進行侵佔,這是羌人在生存空間不斷變小的外因,從而誘發了其內部的固有矛盾。

東漢時期,羌人和東漢政權之間矛盾尖銳、不可調和,是什麼原因?

02

羌人多生活在氣候、地形和土壤條件複雜的地區,這就造成了他們兼有畜牧、農耕和狩獵多種生產方式,但是畜牧所佔的比重較多。他們生活的必然習慣是搶奪或者靠近土地肥沃、水草豐美的地區,這種習慣把他們鍛鍊成了堅強勇猛的性格。

東漢金城郡土地肥沃,生存條件優越,其中大小榆谷生存環境尤為優越。漢在逢留大河上作河橋以及屯田的行為給羌人帶來了巨大的恐慌,他們不敢在居住此地,被迫遷徙。東漢政權的步步緊逼,在無法生存的情況之下,他們必然會奮起反抗,這勢必會導致戰爭。

東漢時期,羌人和東漢政權之間矛盾尖銳、不可調和,是什麼原因?

就算拋開外部原因,單拿內部原因來說,羌人內部的各大部落之間也存在著激烈的資源搶奪。經過激烈的搶奪,實力較弱的羌人自然會被消滅,能留下的實力自然不弱。他們大都健壯勇猛,果敢好鬥,這就給漢王朝帶來了極大的威脅。因此,從內部原因來看,雙方的矛盾依然不可調和

東漢時期,羌人和東漢政權之間矛盾尖銳、不可調和,是什麼原因?

03

生存空間上的矛盾是造成西羌社會動盪的自然因素,而民族性格是造成西羌社會動盪的人文因素。羌人民族性格的形成深受他們所處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的影響,南朝劉宋的范曄很早就注意到了這一點。惡劣的自然環境致使羌人只有在不斷強大的情況下才能活下來,所以他們不可避免地要與自然、與威脅他們生存的人搏鬥。西羌社會的婚姻制度導致他們人口膨脹迅速,甚至超越了自然的承受力度。西羌社會雖然人口眾多,但是分支頻繁,這不利於他們形成人口集中的大型部落,他們只能處在氏族部落的狀態下。

由於沒有自己的文字與文化,羌人受到漢人歧視,這可能是他們再度叛亂的潛在原因。羌漢之間的文明衝突早在很久以前就存在,西羌社會的原始和落後使得羌人非常富有侵略性。

綜合以上分析,東漢時期西羌社會與漢政權之間的持續矛盾有著多方面複雜的原因,並不像史家一度以為的是由於漢政權的統治政策的不合理與黑暗統治導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