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肖申克的救贖》,為什麼不同年齡段的感受不同?

捧出一束陽光明媚


你好,這裡是卷卷,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一部好的電影總會讓人百看不厭,在每次看完後都會有些新的感悟與體會。作為一個影視專業的學生,記得我第一次觀看這部影片是高中的時候,那時還是懵懂無知,僅僅明白了大致劇情,並未能有所深入思考。後來大學以後重溫了幾遍,發現裡面蘊含著許許多多的人生哲理。

就如同片子的那些經典臺詞,句句觸動人心。

“生命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要麼忙於生存,要麼趕著去死。”

“真正能困住一個人的,不是鋼鐵鑄就的牢籠,而是心中矗立的高牆。”

“有些鳥兒是註定不會被關在牢籠裡的,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

“希望是美好的,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孩童觀影,我們懷著未知,絕大多數注意力都在劇情,為了先看懂故事發展,這是一種新奇。少年期間,我們對世界有了一些自己初步的認識。這個時候,我們會帶著自己的情感,投射於喜歡的角色,把自己帶入影片去感悟。人到中年之時,我們早已歷經歲月滄桑,這時我們有了自己健全的人生準則與世界觀,看的是電影悟的是人生。

當人們的生活閱歷的不斷豐富,知識儲備的不斷增加,以及生活環境的一些改變,這一切都會導致你在不同年齡段,甚至是不同時間段觀影所得到的感受有所不同,當然一定要是如《肖申克的救贖》這種經典電影。

以上就是卷卷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更多問題與看法,歡迎評論或私信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