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事件回顾(22):中国三峡库区滑坡

2014年9月2日13:19,在中国湖北省秭归县发生了大变形滑坡,距三峡大坝约42公里。 它位于罗古洞河的左岸,罗古洞河是长江的次要支流。 就像著名的钱江坪滑坡一样,该滑坡被认为是位移最大的边坡破坏之一,其特征是红层岩石滑坡。

地质灾害事件回顾(22):中国三峡库区滑坡

地理位置图



地形与地貌

秭归县的沙镇溪镇位于Ex归向构造带构造带的西南边缘,形成了中高山,陡峭山谷。平均海拔高度大于1000 m,地形高度差为300–1000 m。根据沉积物的姿态,该地区的山体呈不对称的斜坡状。对于随之而来的斜坡,通常形成为具有15–30°的倾斜角的cuesta,而对于反向斜坡,则具有35–45°的陡峭斜坡。山书草滑坡发生在随后的斜坡上,即长江的第二支流罗古洞河左岸。这里的河流弯曲成BW ^型,从南向北流动。南边界的形态看起来像是向东方伸出的舌头。山脊和河床的海拔分别为440和140-145 m。山脊和河床之间的地形高度差约为300 m。倾斜角度从18到25°不等。

最显着的地貌是在滑坡发生之前有一个悬垂的岩壁,高度为20–30 m。悬垂的岩石峭壁正好形成了主要岩石滑动区域(I)的北边界)。该场址的地质地层为长石质石英砂岩,粉砂岩与泥岩,砂质页岩,以及它们的层间地层沉积在中侏罗世前佛亚组。该层的高度在120到125°∠19-21°之间变化。第四纪地层包括一个冲积层(Q4e1 + dl),主要由含砂岩碎屑的砂质粘土组成,由沙质粘土组成的冲积沉积物(Q4 col + dl),源自沉积岩的岩石碎屑和滑坡堆积物(Q4 del)。

地质灾害事件回顾(22):中国三峡库区滑坡

滑坡图

形成过程

2014年9月2日事件发生前,有一周的强降雨。

根据当地人在上午9:00进行的调查,在靠近河边的斜坡下部有一些浑水溢出,外面有一些岩石裂缝发现了后背图4显示了山书草滑坡的时间演化过程。

下午12:53,在国道下方的压力管道的一侧(靠近滑坡)出现了一些裂缝,漏水。大约6分钟后,观察到管道两侧都有大量漏水。之后,在右侧边界(164 m)处喷出一股浑浊的水。所有人员,包括在大岭水电站工作的当地居民,都被告知要紧急逃生,并于下午13:00从疏散人员中撤离。

此后,大型岩体在下午13:19开始滑动,并在14:08 pm完成,但由于新生儿悬垂的悬崖,主要岩石滑动区域(I)的南边界和陡坡而发生的小块岩石崩落除外。此次活动的指挥官表示,他可以在距滑坡400 m处听到一声巨响,然后看到大量的尘埃云从滑坡的后部上升。

直到17:18 pm仍间歇性地有小块石头。该公司以明智的决定和果断的撤离行动,没有人受伤。但是,山书草滑坡仍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200万元。这是水电站第一次被完全摧毁并消失在水中。水电站附近斜坡下部的三层五层公寓被打碎。 200米国道(G348)移动了5-100 m位移,最大位移发生在主岩石滑动区域(I)并达到100 m,相对较小的位移发生在牵引区域(III)(图7)二十公顷的橙色种植被破坏或受影响。除此之外,沙镇西镇的电源被切断了3天。难以想象的是,在具有大位移的边坡最终破坏之前,滑坡引起的巨大损失是无法想象的。

地质灾害事件回顾(22):中国三峡库区滑坡

事件演化过程

现场照片


地质灾害事件回顾(22):中国三峡库区滑坡

滑坡发生当天照片


地质灾害事件回顾(22):中国三峡库区滑坡

受威胁对象


地质灾害事件回顾(22):中国三峡库区滑坡

滑坡分区

失稳机制

可以认为有两个起滑源:一个在滑坡的顶部,另一个在滑坡的脚下。

由于8月的长时间降雨和2014年9月2日的大雨,斜坡上的裂缝和淤积层被渗透水填满,导致裂缝扩展,孔隙水压力增大和剪切强度降低。由于降雨时间长而陡峭,陡坡和顶部的压裂和地下水压力推动了物质的滑动。通过水库水位的上升,地下水位迅速增加,而水位在潜在的侧墙形成更大的静水压力。因此,在2014年9月2日,被质量淹没的脚部的抬升压力以极快的速度大大增加,法向应力减小了。换句话说,由于向上的压力,最小化了防滑力,并且增加了滑动力。可以得出结论,山书草滑坡是由两个起始滑动源引起的,并推论滑坡将不会仅因暴雨或仅因水库水位上升而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