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小说《荀子》连载第三十二章圣人的期盼-刘志轩著

电视小说《荀子》连载

刘志轩著

第五卷 圣人的期盼

电视小说《荀子》连载第三十二章圣人的期盼-刘志轩著

第三十二章 圣人的期盼


秦军高举战旗,威武挺进,所向披靡。燕国、代国、越国的旗帜接连倒地,秦军雄壮地脚踏而过。

(画外音)公元前222年,秦军进攻燕国,俘虏了燕王喜。回兵又攻打代国,俘虏代王嘉。另一支平定楚国的秦军,向南越进军,降伏了越地的君长,设立会稽郡。


季伯高兴地来到荀楼院中,喊:“荀卿子!”

荀子与幽兰出门来。幽兰:“啊!季大哥!”

季伯:“荀卿子!我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

荀子:“什么好消息?”

季伯:“秦王传下令来了,让大家一同欢乐喝酒呀!”

荀子:“啊?……”

幽兰:“为什么呀?”

季伯:“秦王过去下有禁酒令,不许百姓们聚众喝酒。秦国想统一天下。如今已经平灭了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五国,只剩下一个齐国,眼看就大功告成了。秦王高兴,所以就下令,今年的五月呀,要全国的百姓都痛痛快快地欢饮一场。”

荀子:“啊……”

季伯:“荀卿子,请你到我家去,咱们一块儿畅饮一回,怎么样呀?”

荀子不满地:“秦王高兴了,才让百姓也高兴。不易呀!”转而兴致地:“好,你我就欢饮一回!”

幽兰:“爹!你多日不饮酒了,行吗?”

荀子:“行,我硬朗得很!”向季伯:“走。”

季伯:“好!”

幽兰:“季大哥,你照顾点我爹!”

季伯:“你和陈先生一起来吧,好不容易遇上一回让大家团聚饮酒的日子,你两个人闷在家里干什么?”

幽兰:“陈嚣在抄写我爹的文章呢!”

荀子:“让他改日再抄。”

幽兰:“好!你们先走吧。我去叫他,我也换件衣服。”急忙进楼去。

季伯:“荀卿子!多好的女儿女婿呀!”

荀子:“是呀!人老了,儿女孝顺乃是莫大之福呀!”


季伯、季仲两家儿女与荀子一家欢聚一堂,嬉笑着相互劝酒。

季伯郑重地:“喂!大家不要吵闹,听我说。”

众人静下来,听季伯说话。

季伯端起杯子:“自从我们做了秦国的子民,难得欢聚一回。今天,秦王叫我们欢聚,荀卿子,来,我先敬你一杯。”

荀子:“哎,大家难得团聚,应当大家一同饮酒,为何独要敬我?”

季伯:“自你第二次来我们兰陵,到现在已经整整三十年(59岁复来兰陵)了。你当县公的时候,给我们兰陵人办的好事,我们永远记在心里。不当县公了,又教我们的孩子读书识字。就为这个,我要先敬你一杯!”

季仲:“对,我也敬荀卿子一杯!”

他们的儿女也一同举杯:“我们也敬荀爷爷一杯!”

幽兰:“爹!这杯酒应当喝!”

陈嚣:“老师!应当喝!”

荀子:“好,我喝。”一饮而尽。

众人:“好!”

荀子:“你们敬我的酒,我喝完了。现在我得问你们一句话。”

季伯:“您老说吧!”

荀子:“天下眼看就要统一了。在华夏这片土地上,如果从东周开始算起,混乱了大概有五百多年。不容易呀!真是不容易呀!多少代人望眼欲穿,让我们盼到了。天下统一之后,没有了列国诸侯,相互之间不再打仗了,天下太平了,百姓的日子也就好过了。我问你们,到那个时候,你们都想做些什么呢?”

季伯:“啊,这个我还没有想。”

荀子:“季仲,你想了吗?”

季仲:“我……,我想过,我要把我的酒卖到咸阳去。”

荀子:“啊,把兰陵的美酒卖到咸阳?”

季仲的女儿问:“爹!卖那么远做什么?”

季仲:“荀卿子做县公的时候就说过,兰陵的美酒好喝,不应该只自己喝,应当卖出去赚钱。过去我们和秦国人尽打仗,兰陵美酒到不了咸阳,以后不打仗了,都是一家人了,那我就可以把兰陵美酒送到咸阳去,让咸阳的朋友尝尝我们兰陵的美酒呀?”

荀子:“嗯,好!这个主意好。”他指着对面坐的季伯的大儿子问:“你呢?”

季伯的大儿子:“我……,我跟我叔叔不一样……”

荀子:“你想的是什么?”

季伯的大儿子:“我想到东海边儿去。”

荀子:“到那里去做什么?”

季伯的大儿子:“去贩盐。我去了好几趟啦,都是半路上就让齐国人给挡回来啦!”

荀子问:“为什么呢?”

季伯的大儿子:“他们说,你是楚国人,在你们楚国好了,跑到我们齐国做什么?我说想贩盐。他们说,盐是我们齐国大王官营的,不许你们楚国人贩盐。我只好空着手回来了。天下统一了,齐国没有了,该没有谁再挡我了吧!”

季伯的小儿子插话过来:“哥,如今齐国还没有被秦国打下来呢!”

季伯大儿子:“那是早晚的事儿!”

荀子问季伯小儿子:“你有什么想法?”

季伯小儿子:“我呀!……我想到邯郸去。”

幽兰:“哟!邯郸可是我们的家乡,你去那里做什么?”

季伯小儿子:“我听说邯郸人炼铁炼得好,他们炼铁都发了财。我也想学学。”

季仲女儿:“你也想发财呀?”

季伯小儿子:“谁不想发财,你不想找个有钱财的婆家?”

季仲女儿羞涩地:“不给你说话!”

众人哈哈大笑。

荀子:“好,好!天下一统,百姓安宁,安居乐业,富足太平!这一天就要到来了!来,大家一同干此一杯!”

众人:“干!”


荒野。

已经六十多岁的屈润与李园身穿平民的衣衫,手持弓箭打猎。李园射中了一只山鸡:“啊!射中了!”

屈润忙跑过去拣回。

屈润与李园在山洞里把打来的山鸡、野兔放在篝火上烧烤。

屈润饥不择食地抓起山鸡就吃。李园:“烤熟了吗?”

屈润:“熟啦!哎,好吃得很。”

李园也抓起烧熟的山鸡大口大口地边吃边说:“你这位楚国的大贵族、大巫师,想不到有今天吧?”

屈润:“你这位楚国的国舅,丞相,也想不到会流落在这荒山野岭之中吧?”

李园:“哎,屈大夫!……”

屈润急忙制止地:“禁声!”

李园:“怕什么?在这荒山野岭中难道还会有秦兵?”

屈润:“不好说。如今哪里都是秦国的天下了。”

李园愤恨地:“秦国的天下!秦国的天下!难道我等就此完结了吗?”

屈润:“咳,不完结又如何?前年,项燕将军曾经在兰陵率师起兵。可不久,就被秦国打败,项燕将军也被杀啦。”

李园:“那你这位楚国有权有势的贵族,从此就甘心做秦国的顺民了?”

屈润:“顺民!哼!楚国是太阳神的后代,太阳不息,楚国不灭。你是赵国人,不懂得楚国人的心呀!不过,你这位权倾一时的楚国国舅,也不会甘心就此做秦国的奴仆吧!”

李园:“哼!我李园生来就不会做哪个的奴仆,如今也绝不能就此罢休。”

屈润:“你还想步项燕的后尘?”

李园:“非是步其后尘,而是胜其未胜!”

屈润:“好,有志气。不过,我等既没有项燕将军的本领,更无项燕将军的名望,如何召唤百姓?谁肯听我们的?”

李园想了一想,猛然想起地:“有一个人!”

屈润:“谁?”

李园:“此人在兰陵非常有名望。”

屈润:“哪个?”

李园:“荀况!”

屈润:“他?……不行。”

李园:“他是兰陵百姓的神明呀!只要有他一句话,叫兰陵的百姓做什么都可以。”

屈润:“他呀,召唤百姓的名望是有,但不会和我们一心。”

李园:“他先后两次到楚国来,被楚王尊奉为上卿,楚国对他有恩呀!”

屈润:“可我们却和他有怨。”

李园:“不就是免了他的兰陵县公吗?如今时过境迁,他也是亡国之奴,与我们同样的命运。屈润,你和他是老相识,能不能去请他和我们一同起事?……”

屈润:“啊,不行不行!……”

李园:“还计较过往的恩怨么?大丈夫能屈能伸。在此性命悠关的时候,还顾及什么脸面?只要有一线的希望也不能放过。”

屈润:“怕是一点希望也没有。”

李园:“试一试嘛!万一有希望呢?你去告诉他,只要他答应和我们一同起事,他仅仅出个名誉, 不用他做什么事情。等到大功告成,他年纪大了,不愿意做官,可以让他的儿子做官,可以给他大片的封地。”

屈润:“不行,绝对不行。”

李园:“要不,许他将来得天下,做大王!”

屈润:“不行,绝对不行!”

李园:“你不想去是吧?那就等着饿死在这深山老林里吧!”

屈润在篝火上找烧熟的野鸡。

李园:“你找什么?”

屈润:“野鸡。”

李园:“吃完啦!”

屈润:“还有吧!”

李园把嘴里吃剩下的鸡骨头拿给屈润:“给,鸡骨头,吃吧!”

屈润生气:“你!……”

李园:“嫌少?”

屈润不高兴地:“三只野鸡你吃了两只还多!”

李园:“我吃得快,打野鸡的动作也快。不像你,慢慢腾腾,连个死鸡也抓不住。”

屈润:“你嫌弃我老了?没有用了?”

李园没好气地:“有用的事情你不办!”

屈润沉默不语,低头看着将要熄灭的篝火。

李园:“别看了,我们和这点篝火一样,说灭就灭了。想吃鸡骨头怕也吃不成。”

李园烦躁地起身转了一圈,而后又回到屈润身边坐下:“我的屈大夫,你不愿意去,就不去吧。再想别的办法。如今你我二人相依为命,总不能在这深山中等死吧?”

屈润:“不是我不去,是没有脸面去,去了也不会有好结果。”

李园:“人到难处不言志,该低头时就低头。我和你不一样,只要有希望,无论结果如何,我都要去争取。”

屈润犹豫地:“……”

李园煽动地:“如今,荀况是我们唯一可以用来召唤百姓的大旗。我们不要他做什么,只不过用他荀况一个名字。只要他肯出这个名儿,就会众望所归,我们就大有重见天日的希望!”

屈润:“……”

李园:“我知道,叫你去,是太为难你了。咳,谁让我们到了这部田地呢?……要不然你占卜一次,问问天意如何?”

屈润点头,他从草地上挑选蓍草,闭目静气,默默地测卦。李园站在一旁专注观看。屈润突然高兴地跳起来:“啊呀!……”

李园不解地:“怎么啦?怎么啦?”

屈润:“大吉,大吉!天助我也!”

电视小说《荀子》连载第三十二章圣人的期盼-刘志轩著

屈润坐着一辆牛车,在旷野缓缓前行。


夜晚。屈润小心谨慎、鬼鬼祟祟地来到荀楼的大门外,轻轻敲门。

陈嚣开门,认不出面前的来人:“您是……”

屈润:“陈先生,您不认识我了?”

陈嚣认出了屈润:“啊!屈润大夫!”

屈润急忙止住:“小声点!”立即闪进门来。

陈嚣:“您……”

屈润:“荀老夫子还好吧?”

陈嚣:“还好。”

屈润:“我想见一见他。”

陈嚣迟疑地:“这……”

屈润:“哎,咱们是老朋友嘛!”说着就进到院中。

屈润紧跟陈嚣来到荀楼的下面。陈嚣说:“屈润先生,请您稍候,我到楼上去请老师下来。”

屈润急忙说:“唉,老夫子年纪大了,不要劳动他老人家,我自己上楼好了。”说着就上楼去。陈嚣也急忙跟上去。

荀子伏身几案书写简册。

屈润望见荀子埋头书写的背影,恭敬地跪地叩头,施了一个大礼:“荀老夫子!屈润拜见了。”

荀子转过身来,吃惊地:“啊?……”

屈润:“屈润特意来看望荀老夫子!”

荀子冷淡地:“老朽了,我有什么可看的?”

屈润:“您是天下最有学问的老师,越老越受人尊敬爱戴!”

荀子:“……”

屈润:“荀老夫子!您的名子誉满天下,您是当今的圣人呀!”

荀子:“屈大夫……”

屈润:“啊,您不要这样称呼我了。我们的楚国已经被秦国灭亡了,我,还有您这位圣人,如今都和普通百姓一样,是……黔首。”

荀子:“你这个人和别的人不一样。”

屈润:“是吗?……”

荀子:“你是事必为己,行必有图。直说吧,这个时候你来,想做什么?”

屈润:“荀老夫子!……您还记得,当年我与春申君到齐国去请您吗?”

荀子:“那个时候你是楚国的上大夫,卜尹,想为楚国立功,也好借机提升你在楚国贵族中的地位。”

屈润:“老夫子!你到楚国之后,大王拜你为上卿,楚王和令尹春申君与您恩德不浅呀!”

荀子:“可以这样说。”

屈润:“老夫子!人到了您这样的年纪,常常想念的是别人的好处。”

荀子:“是的。不过,我之一生,研究学问,养成了一个习惯,绝不会巧言奉承哪个,也绝不会故意贬低哪个。在我的文章当中,既赞许美好,也斥责丑陋;既透悉黑暗,也展望光明。”

“您是当今的圣人嘛!老夫子……”屈润神秘地向荀子身边靠了一靠。

荀子:“你就坐在那里说吧!”

屈润:“我怕您听不见。”

荀子:“我的耳朵还不聋,听得见!”

屈润:“啊,那太好了!您是圣人,多福多寿呀!老夫子,是这样。您的一生,周游列国,到处倡导君王以礼法并用治理国家。最痛恨秦国横行霸道,不讲礼义,轻蔑儒士。可是如今,秦国竟然以霸道平灭了五国诸侯,眼看就要并吞天下。老夫子,您不认为这是上天的大不公平吗?”

荀子:“荀况我周游列国,最大的愿望在于天下一统。如今,秦国要一统天下,正是老夫的心愿,我不认为有何不公平!”

屈润:“秦国每平灭一个国家,都把那个国家化成了它的郡县,还废除原有的制度,太霸道了!”

荀子:“这有什么不好?旧的不废,新的难立嘛!”

“……”屈润看与荀子谈不拢,失去了来时的兴致,可是想到此行的目的,重又打起精神:“老夫子!百姓当中有一首歌谣,您听见过吗?”

荀子:“什么歌谣?”

屈润:“横行无度,天道有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荀子:“屈润,……这是你编的吧?”

屈润:“这是天意。天意怎么能随意编造呢?”

荀子:“这首歌谣好像在秦国灭亡楚国不久就有了。”

屈润以为找到了共同的话题,兴奋地:“是的,是的。这首歌谣流传已经有两三年了。”

荀子:“前年,楚国的贵族项燕,想恢复灭亡的楚国,推出了一个叫昌平君的为楚王,在兰陵聚集楚国的贵族、旧臣,起兵反秦。闹腾的声势还不小,似乎真能把灭亡的楚国重新恢复起来,可他没有想到很块就被秦军消灭了。那个昌平君被乱箭射死,项燕也自刎而亡。”

屈润:“对,是这样。老夫子,您虽然不是楚国人,可您在楚国生活已久,最知道楚人之心。楚国人热爱自己的国家胜过自己的生命。昔日楚怀王失国,楚国人仍怀报国之志。所以,那个时候尽管秦国一心灭亡楚国,还是不能得逞。今日,楚国虽然被秦国灭了,可楚国百姓复国的志气仍然不减呀!楚人是疾风劲草,风吹不倒,野火难烧。”

荀子:“是吗?”

屈润:“荀老夫子!您是受过楚国大王和令尹恩惠的人,难道您对楚国就没有一点留恋吗?”

荀子感叹地:“楚国啊!……我曾经对他抱有大希望。……”

屈润以为有机可乘:“老夫子!您的希望如今还有!”

荀子:“啊?……”

屈润:“楚国的百姓对您十分崇敬,尤其是兰陵百姓,对您崇拜地更是五体投地。假如您能够出面当他们的首领,举起复国大旗,率领不愿做亡国之奴的楚国百姓,就一定能再打出一个您所希望的天下……”

荀子打断屈润的话:“屈润先生!这话好像当年你曾经在春申君的面前讲过,是吗?”

屈润急忙遮拦地:“啊,不不!……”

荀子:“当年荀况没有恢复灭亡了的鲁国。如今,你又亲自来劝导我恢复灭亡了的楚国。是吗?”

屈润:“啊,这……”

荀子:“屈润先生,你的来意老夫明白了。你是想让我和你一起来反对当今的秦王,……”

屈润兴致地:“是,是呀!”

荀子:“你想得好呀!……”

屈润:“老夫子!您和我想到一起了?”

荀子:“你想得真是再妙不过了!”

屈润:“那我们就赶快一起行动吧?”

荀子:“屈润!你所想的,是恢复你已经失去的曾经辉煌过多少代的贵族地位。而我所想的,是天下一统,百姓安宁。咱们过去是歧路之人,如今依然是歧路之人。你请吧!”

屈润慌忙跪地:“老夫子!屈润知道,我过去曾经做过许多冒犯您老人家的事情。请您不要记恨我。那些事情,都是李园逼迫我做的,我是不得不为呀!如今,你我都是亡国之奴。为了楚国的复活,为了解救楚国百姓的亡国之痛,为了当年楚王与春申君对你我的恩情,屈润真心地乞求您,请您把旧日的个人怨恨弃之一旁,带领楚国百姓赶走那欺压楚国的西秦恶魔吧!如今只有您是楚国百姓的救星了!事成之后,您就是新的楚国大王,屈润愿做您的牛马,屈润求您了,屈润给您叩头了!”屈润不住地连连叩头。

荀子厉声地:“起来!你这个丧家之犬,想让荀况去分裂历经数代才实现的一统天下,这是不义,是罪孽,是妄想!送客!”

屈润:“啊?……”

陈嚣:“屈润先生!请吧?”

屈润再次叩头:“荀老夫子!屈润我再一次求求您了……”

陈嚣:“请吧!”

屈润绝望地:“荀老夫子!人生在世,谁不想大福大贵?您辛辛苦苦一辈子,如今落得个穷愁潦倒的境地,这可是您飞黄腾达的最后机会呀!……”

荀子愤怒地:“滚!”

陈嚣:“滚!”

屈润丧气地爬起来:“好,我走,我走!”悲郁地走下楼梯,在黑暗中摔了一跤,又爬起身,消失在黑夜中。

陈嚣望着屈润的身影,鄙弃地向荀子说:“哼!像他这样的人还有脸来见您!”

荀子感叹地:“天下一统,众望所归。犹如日月之经天,大海之波涛,蓬勃于天地之间。螳臂欲阻挡车轮之前行,秋蝉欲挽留落叶而鸣叫,岂不悲乎?”


屈润与李园同乘坐一辆牛车,在荒野上行走。

屈润:“那个荀老头子太不识时务。”

李园:“他不跟我们一起干,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后面秦军的兵车追来。

屈润回头看见秦军的兵车,大吃一惊:“啊?秦兵追来了!”

李园:“快!”

屈润与李园急忙用力驱赶黄牛逃跑。

秦军在兵车上高喊:“反贼!哪里走?”

屈润:“我们逃不了啦!”

李园继续用力打着黄牛:“快,快!”

屈润:“李园,李国舅!荀况骂我是丧家之犬,的确如此。看来,今天是神明让我屈润归天的日子。你一个人走吧,屈润我不拖累你了!”从身上掏出短剑。

李园吃惊:“你……,你要做什么?”

屈润犹豫地:“我……”

屈润回头再次看追赶的秦兵,不再犹豫,举剑刎颈自杀。

李园惊呼:“屈大夫!……”他翻动屈润的躯体,见屈润已死,把尸体推下牛车,狠命捶打黄牛逃跑。

秦军的兵车追上来,把李园拉下牛车。

李园乞求地喊叫:“爷爷饶命!——”

秦军士兵把李园绳索捆绑,挂在兵车的后面飞跑。

李园被兵车拖得皮开肉绽。


威武的秦军冲进临淄城。

(画外音)公元前221年,秦军在灭亡了其他五国之后,最后杀进了齐国的国都临淄城。

齐国丞相后胜,年已七十有余,惊慌地跑进王宫劝齐王建说:“陛下!秦兵已经进了临淄城,没有别的办法了,投降吧!”

六十四(?60)岁的齐王建摇头叹息:“唉!我齐国与秦国多年友好,朕与秦王结拜为异姓兄弟,情同手足,难道他,他怎么能这样背信弃义呢?……”

秦兵执戈提剑突然闯入齐王宫,大声喝道:“齐王投降!”

后胜满脸堆笑说:“降,降!我们投降!”

秦兵:“走!”

齐王建大声呼喊:“齐国与秦国数十年友好,朕与你们的秦王是结拜弟兄,朕要面见秦王!”


齐王建与后胜走进祈年宫向秦王政叩头:“拜见秦王陛下!”

秦王政:“好呀!你们的齐国呢?”

后胜:“已经全部交予陛下,我们投降了!”

秦王政:“后胜!”

后胜:“陛下!”

秦王政:“朕要感谢你呀!你身为齐国的丞相,多年力主与我秦国友好,不去帮助那些该当灭亡的国家,使我秦国顺利平灭了其他五国,你有功劳呀!”

后胜:“这是微臣应当做的。”

秦王政突然正色道:“你多年来收取我秦国多少金钱珠宝,你还记得吗?”

后胜:“这……”

秦王政:“如今你该领罪啦!”

后胜惧怕地:“陛下!……”

秦王政命令:“把这个卖国求荣的东西拉下去,枭首示众!”

武士:“啊!”

武士拉起后胜,后胜拼命地喊叫:“大王饶命!大王饶命!”

秦王政向齐王建:“田建兄!你与你的母后不是一向喜爱独善其身、自保平安吗?”

齐王建惧怕地:“陛下!你我是盟了誓愿拜了神明的弟兄……”

秦王政:“好吧!念起你我多年的兄弟情义,朕给你一快僻静的地方,去享受安宁吧!”

齐王建:“谢陛下!”

荒凉的原野。

乌云笼罩着天空,暴雨和狂风吹打着黑色的松林。

(画外音)这里是齐王建被放逐的地方——共。有人说“共”在今天的河南辉县山区,有人说在甘肃泾川,反正是块荒凉的地方。

齐王建站在松林中,独自泪眼望着长天呼唤:“天啊!报应,报应啊!我数十年听信佞臣的言语,只顾自身安逸,一味讨好虎狼似的秦国,不整饬自己国家的军备,把齐国生存之希望尽都寄托在他人之身上,只落得身陷囹圄,献土投降。田建我有何脸面再见齐国的父老?我有何脸面去见齐国先王的在天之灵?”

齐王建将白绫挂在树枝上,上吊自尽。

电视小说《荀子》连载第三十二章圣人的期盼-刘志轩著

祈年宫举行盛大的歌舞庆典。

39岁的秦王政头戴始皇帝的桂冠登上宝座。

秦始皇信奉“五德终始”说,认为周王朝是火德,春秋战国天下大乱,正是火德衰败的表现。秦国代周而兴,周为火德,代周者应为水德,所以,秦崇尚水德。五百年前秦文公出猎时曾经猎获了一条黑龙,秦始皇就把黑龙作为秦帝国的祥瑞。水为黑色,所以秦王朝以黑色为贵。衣服、旌旗、节旗都是黑色。水在五行学说中与‘六’相对应,所以,秦国又以六为纪,所有的计数都以六为基础。旌旗、队列、车马、县郡、行文的字数等等,都是六或六的倍数。

(画外音)秦国灭亡了关东六国,结束了中华大地上长期分裂、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帝国。秦王政自命为始皇帝,登上前无古人的宝座。


东方初露曙光。

荀子走下楼来,迎着晨光练剑。剑法纯熟,步履轻捷。

幽兰与陈嚣兴致地走过来。幽兰:“爹!今天是你的九十(始皇39岁,应为前221年,应为93岁)大寿,季伯说他们要为你祝寿!”

荀子:“不用!”

陈嚣:“老师!人活七十就不易,你活到九十,身体还这样健朗,应当庆贺。”

荀子:“咳!我一生碌碌,不庆也罢。”

幽兰:“爹,不能这样说。莫说你游学列国,三次做过稷下学宫的祭酒,又做过齐国、赵国、楚国的上卿。就是在兰陵所做的事情,大家也都永远记着你的!”

荀子:“不自己意识到不足的人,才言过其实,夸夸其谈。去吧,我要歇息一会。”

幽兰:“爹!……”

荀子:“好啦!”径自上楼去。

幽兰无奈地望望陈嚣。陈嚣微笑着摇头:“这就是你的父亲,我的老师!”


荀子安然地独自躺在卧榻上闭目养神。

稍倾,学生毛亨(已三十多岁)跑上楼来:“荀老师!”(前247年李斯入秦以前毛亨来求学时已是青年,过了26年了)

荀子:“啊,毛亨,什么事?”

毛亨:“秦王统一了天下,今天始皇帝在咸阳城举行加冕大典。举国上下一同欢庆,兰陵城里也都一同欢庆!”(怎么知道的?)

荀子突然坐起来:“是么?……”

幽兰与陈嚣也从楼下跑上来:“爹!”

荀子:“兰儿!”

幽兰:“全村的人欢庆天下一统,大家都走出家门,到街头唱呀,跳呀,热闹得很,爹快出去看看吧!”

陈嚣:“老师去吧!”

荀子:“给我拿新衣来!”

幽兰:“要新衣做什么?”

荀子:“参加庆典就应该穿新衣。”

“好!”幽兰急忙拿来一件新衣:“爹,快穿上。”

幽兰把新衣给荀子穿在身上,欣赏地:“穿上新衣裳,爹显得年轻多了!陈嚣,快搀爹下楼!”


村子里,季伯、季仲和他们的儿女等许多百姓,荀子的学生张苍、浮丘伯等青少年,一同欢歌跳舞。

季仲带了一组民间乐队,吹竽笙,抚琴瑟。

荀子、幽兰,陈嚣,一同加入了欢乐的人群。陈嚣吹起埙。


夜晚。荀楼内外,喜气洋洋,像过节日一样,街门屋门挂彩,处处点满蜡烛。

季伯、季仲和他们的子女,学生毛亨、张苍、浮丘伯等青少年,还有村子里的百姓,每人手执一只蜡烛或火把一齐拥进荀楼,把个荀楼的院子照得灯火通明(下文如同有白昼)。

季伯跑到楼上:“荀卿子!”

幽兰:“季大哥,什么事?”

季伯:“始皇帝今天行加冕大典,恰逢你爹九十大寿,大家都给他老人家拜寿来啦!”季伯转身向荀子说:“荀卿子,快下楼吧!”

荀子:“哎呀!这……”

季伯:“快下楼吧,大家都等着给您拜寿呢!”

幽兰:“爹!我来搀你!”

季伯:“我来搀!”

荀子:“不用!我自己能走。”

幽兰与季伯一同搀扶荀子下楼。

季伯搀着荀子站在楼梯上喊:“老寿星来了!”

众人拥挤着给荀子让开一条路。季伯和幽兰搀扶荀子走出楼来,在院中的几案边坐下。

黑色的夜空,数百只烛光、火把,将院中照耀得如同白昼。

季伯大声说:“诸位乡亲!今天,始皇帝在咸阳举行加冕大典,恰好是荀卿子九十岁大寿。我们大家一同给荀老师拜寿了!”

数百男女一同跪地叩头:“祝荀老师寿比南山!”

荀子激动地:“谢谢诸位!谢谢诸位!荀况我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五岁到齐国稷下学宫求学,大半生在乱世中奔波,期望能够辅佐圣王,一统天下。可惜一生碌碌,未能如愿。荀况在兰陵做县公,虽然兢兢业业,千方百计想让百姓富足,但还有许多应当做的事情没有做。被罢官之后,我以兰陵为家,得到兰陵乡邻的众多厚爱,荀况我感恩不尽,无以报答,我心中有愧呀!”

众人:“荀卿子!是你对我们有恩,我们应该感谢你!”

荀子:“数十年来,老夫日日期盼天下一统。年至九十,终于见到了天下一统的这一天。这是老夫的终生心愿,也是我中华子孙的共同心愿。大家心中高兴, 共同欢庆,老夫的心里也高兴,这的确是一件大喜事,一件亘古未有的大好事!好得很呀!华夏五百年战乱结束了,百姓能够平安度日了。”

众人:“对!”

荀子:“自从周王室衰落,数百年战火连绵不断,民不聊生。今天,始皇帝统一了天下,车同轨,书同文,一制度。中华百姓再不受战火之苦,再不受文字不一,货币不一,计量不一之苦。数百年来百姓期盼的中华一统今日终于降临,始皇帝功不可没,!”

季伯:“荀卿子!中华一统,也有你的功劳!”

荀子:“哎!哪里有我的功劳?”

季伯:“始皇帝用李斯做丞相,始皇帝的新法都是丞相李斯制定的……”

荀子吃惊地:“怎么,始皇帝用李斯做了丞相?……”

季伯:“是呀!李斯是你的学生,他的治国办法,还不都是跟您这位老师学来的吗?您岂不是有大功劳吗?”

荀子:“哎!不能这样讲,不能这样讲。”

众人七嘴八舌:“荀卿子有大功劳!”

荀子:“好好好!无论我有无功劳,多年分裂让百姓受尽了苦难,如今天下一统,我在这里要正告那些失去旧有权力和暗藏分裂野心的人,从此之后,哪一个胆敢分裂中华,割据一方,他就是中华的罪人!”

季伯说:“说得好!”

荀子:“我等共贺中华一统,天下太平!永久太平!”

众人举起蜡烛高喊:“中华一统,天下太平!”

“天下太平!永久太平!”

数百只烛光在夜空中闪烁,挥舞,宏大的共贺天下一统的声音震撼九霄。


幽兰与陈嚣搀扶荀子回到楼上。荀子思虑着,喃喃地:“始皇帝用李斯做丞相,用李斯做丞相……”

幽兰扶荀子到卧榻旁边:“爹!睡吧。”

荀子:“好!你们去吧!”

幽兰扶荀子躺下,盖好被褥,与陈嚣离去。

荀子在卧榻上大睁着眼睛,不能入睡,不住叹息:“咳!始皇帝用李斯做丞相,用李斯做丞相……”

荀子睡不着,起身在屋子里转悠:“咳!用李斯作丞相!用李斯作丞相……”


次日,天已大亮,幽兰走上楼去。

幽兰看见荀子还躺在卧榻上:“爹,起来吃饭吧!”

荀子:“哎!”但并不起身。

幽兰:“爹!你怎么,病啦?”

荀子:“没有。”

幽兰:“你往日总是早早地就起身,迎着太阳练剑,今天太阳都升到楼顶了,你怎么还不起来?”

荀子立即坐起身子:“我起,这就起。”

幽兰:“那我们先吃饭了,吃过饭陈嚣还要去给学生讲课呢!”

荀子:“你们先吃吧!”

幽兰下楼去。

荀子起身,心中不安,在房中往来踱步,喃喃自语:“上天为什么贤愚不分呢?大一统的国家难道就没有人了吗?丞相者,善调一天下者也。李斯他能吗?咳!始皇帝怎么会用李斯做丞相,怎么用李斯做丞相?……”

他坐在几案边把散乱的竹简整理好,开始提笔书写,但写不下去,继续喃喃地:“李斯做了大一统天下的丞相……”


在李斯丞相府邸,庭堂中央悬挂着硕大的喜字,屋内堆满了各种贵重的礼物。在欢乐喧闹的音乐声中宾客熙攘往来。

舍人呼喊:“姚大人到!——”

姚贾进门向李斯施礼:“李丞相!令郎成婚,大喜之日,姚贾没有什么奉献,仅献上黄金五千两,请丞相笑纳!”

李斯不好意思地:“这……”

姚贾吩咐自己的随从:“抬进去,快抬进行!”

随从将金灿灿的黄金抬进府内。

舍人呼喊:“赵公公到!——”

赵高引几个太监进来,李斯忙拱手施礼:“啊,赵公公!怎敢劳动您大驾光临呀?”

赵高:“李相国的贵公子成婚。始皇帝有旨,让我将礼物亲自送到相府,为李相国贺喜,我赵高有几个脑袋敢不来呀?”

李斯:“哎呀!始皇帝的礼物,李斯怎敢收呢?……”

赵高向身后太监:“把始皇帝的礼物抬进去!”

太监抬了金樽等礼物进府内。

宾客观看始皇帝亲送的金樽等礼物,纷纷惊讶议论:“呀!李丞相!您可真是鸿福齐天呀!令郎成婚,朝廷百官都来送礼祝贺,连始皇帝也送来贺礼。看这些珍奇的宝物,件件都是天上难寻,世间少有呀!”

李斯得意地:“啊,……李斯乃托陛下洪福,托陛下洪福。哈哈……”


荀子在楼内专心致志地低头书写。

陈嚣端饭碗上楼来:“老师!您吃饭吧!”

荀子:“放下吧。”伏在几案边继续专心低头书写竹简。

陈嚣关心地:“老师!您已经两天没有进食了,总不吃饭怎么能行呢?”

荀子:“无妨事,你放下吧!”

陈嚣无奈,只好把饭碗放在一边。

幽兰上楼来:“爹吃了吗?”

陈嚣:“还是不吃。”

幽兰暗中落泪。她擦干眼泪,把陈嚣送来的饭碗又端起来:“爹!你吃饭吧,啊?”

荀子:“放下吧!”依然低头书写。

幽兰:“爹!你不要写了,快吃饭吧!”

荀子依然无声低头写作。

幽兰着急地夺过荀子手中的笔,泪水从眼中流下:“爹!你吃口饭再写不行吗?女儿求你了!求求你了……”

荀子感情地:“兰儿!……你让我把这几个字写完行吗?”

幽兰无奈把笔还给荀子。荀子又写了几个字,把笔停下,向陈嚣:“你去把浮丘伯、张苍、伏生、缪和几个学生找来。”

幽兰:“你找他们做什么?”

荀子不容置疑地:“去!”

陈嚣顺从地:“哎!”立即下楼去。

幽兰:“爹!陈嚣去了,他们等一会儿才会来到。你先吃饭吧!”

荀子摇头:“不,我等他们。”

幽兰:“你一边吃饭,一边等他们不行吗?”

荀子:“不,我等他们。”又伏案继续写字。

雷声阵阵传来,天空中乌云滚滚。

幽兰无奈地在一旁暗自流泪。

陈嚣带浮丘伯、张苍、伏生、缪和上楼来:“老师,你唤的人都来了。”

浮丘伯、张苍、伏生、缪和向荀子跪拜:“老师!”

荀子以手示意让学生们起来。浮丘伯、张苍、伏生、缪和起身恭敬地站立在荀子面前。

荀子把刚刚写好的竹简卷起来,放在已经堆满竹简的几案一端。而后认真地一个一个看着这些年轻的一辈,因心中激动,腹中没有饭食,颤巍巍地站起身,从书架上取出几卷书籍:“浮丘伯、张苍、伏生、缪和,你们都是我的学生,我的好学生!你们跟随我的时间不短了,也该去自己做些事了。现在把我珍藏的几部经典,分别送给你们。张苍,这是一部《左传》,你收下,带回你的阳武老家。”

张苍双手接过:“是。”

荀子又拿了几卷竹简:“浮丘伯,这是一部《诗经》,你带着。”(为什们不交给毛亨)

浮丘伯双手接过:“是。”

荀子又拿了几卷竹简:“缪和,这是一部《易经》,你拿着。”

缪和双手接过:“是。”

荀子又拿了几卷《尚书》:“伏生,这一部《尚书》你拿着。”

伏生双手接过:“是。”

荀子望着几个弟子,语重心长地:“儒家经典,是孔子亲手审定的。可是,因为数百年世道混乱,儒道败落,经典几近灭绝。这些诗、书、传、经,都是我一字一句斟酌,辨别真伪,认真整理过,而且重新抄写过的。它们是我们中华先人留下的珍贵宝物,是我们祖先认知天地、洞悉人世和聪明智慧的精粹。巍巍中华不能没有它们,中华的后代子孙不能没有它们!你们年轻,我老了,不久人世了,请你们妥为收藏。无论遇到了什么样的事情,就是舍下身家性命,也要把它们收藏好,让它们传留给你们的后代子孙!”

浮丘伯等人:“老师!请放心,我们一定收藏好。”

荀子:“好,这样我就放心了。去吧!我没有别的事了,你们去吧!”

浮丘伯:“老师,听说你近日身体不大好?”

荀子:“不,我的身体很好。”

伏生:“老师的年纪大了,您要多保重。”

荀子点头:“好!”

张仓:“老师!您一定要多保重!”

荀子:“好!”

缪和:“老师您多保重1”

荀子:“好!”

浮丘伯等:“老师,我们去了!”

荀子:“去吧!”

浮丘伯、伏生、张苍、缪和各自抱着竹简走了几步,又转回身来,一齐郑重地向荀子施礼跪拜:“老师,我们走了!”

荀子:“好!”

浮丘伯等起身轻步下楼。

荀子送学生到楼梯口,依依不舍地挥手:“走吧!走吧……”

学生们回头和荀子再见,离去。

已经看不见了,荀子还在楼梯口站立。

幽兰:“爹!他们都走了,你吃碗粥吧!”

荀子:“不!”

陈嚣:“老师,你吃一口饭吧!”

荀子忽然想起地:“啊,我还有一件事情要做……”急忙又颤巍巍地去书架上寻找什么。

幽兰着急地上前去拉住父亲:“爹!你若是有病,女儿女婿给你请医诊治;若是生我和陈嚣的气,就骂上我们几句。你上了年纪,都九十岁的人了,怎么能三天不吃饭呢?你再不吃饭,我和陈嚣就给你跪下了!”

幽兰端着饭碗,与陈嚣一同跪在荀子面前。

雷声骤然响起,天下起雨来。窗外连绵的雨丝像是幽兰和陈嚣眼中的泪水。

电视小说《荀子》连载第三十二章圣人的期盼-刘志轩著

李斯在丞相府邸欢喜地和众人举杯换盏,欢笑有加。


荀楼内。

荀子望着跪在地上的女儿女婿,久久说不出话来:“陈嚣,兰儿,我没有病,也不为你们生气。我是为新的一统国家担忧呀!华夏历经数百年战乱,今日方得天下一统,百姓安宁。这个一统来得不容易,安宁也来得不容易呀!可是,始皇帝用李斯做丞相,错了,错了!想起这件事,我心里就不安,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呀!”

幽兰:“爹!这是始皇帝的事情,你管得了吗?”

荀子:“是的,我管不了。可李斯是我的学生,他做了丞相,关乎着天下的安危,百姓的生死,一统的天下能不能重新四分五裂,战乱重起。做老师的,我放心不下呀!”

幽兰:“爹!如今六国平灭,始皇帝登基,天下太平,哪里还会重起战乱?你这不是多虑吗?”

荀子:“不!不!丞相掌承天子,日理万机,位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同君王的鞋子和拐杖,一时也不能缺少。一事有差,都是祸乱的开端,天下就会不太平!”

陈嚣、幽兰专注地听着。

荀子:“做丞相的人,必须是公而无私,其品德声望足以叹服百姓的人,其智谋足以应对万变的人。而李斯,攻伐之谋尚可,也有治国之才,可他的心术不正,私心太重。他年轻的时候就厌弃厕所中的老鼠,一心要做官仓中的老鼠。如今他的愿望实现了。可他只能是一个官仓鼠。他会在官仓之中为所欲为。只要他自己能够享受富贵荣华,他就可以背弃大道正理,抛却信义。像这样的一个人怎么能够做丞相呢?他将会给新的一统国家带来不测之祸呀!”

沉重的雷声催得人心碎。

陈嚣、幽兰吃惊地望着荀子。

荀子:“秦国一向只注重武功,轻视仁义。李斯虽然是我的学生,但他不会按照我的治世主张去做。他会仰视秦王的鼻息,把我极力反对的也拿去实行。他会不顾及仁义之本,滥施君王权威,横行霸道,严刑峻法,不顾及百姓之生死,践踏我的治世主张,给我带来无可挽回的罪名!”

陈嚣、幽兰专注地望着荀子。

荀子:“他始终不明白我为什么要讲‘人之性恶’。他从来就不把自己放在恶的起点上去检点自己。总以为自己最聪明,最机敏。人呀!不能只看他的表面,要看他的行为,看他的心。”

荀子悲怆地大声疾呼:“始皇帝!你使用一个心术不正的人掌握权柄,你使用一个不善于自律的人治理天下,天下不会有太平呀!

“始皇帝呀!玩弄权术的人在你的身边,他会利用可乘之机,兴风作浪,使得刚刚一统的天下再生祸端,重又天下大乱呀!”

狂暴的雷声与闪电同时席卷而来,似乎要把整个天空撕碎。暴雨疯狂,如倾如注。


李斯府中,热闹的大厅欢声笑语,鼓乐雷动。

李斯满面堆笑地一一送走宾客。

热闹的大厅空无一人了,一时寂静无声。

李斯一件一件的望着满屋的礼品,顿生感叹:“啊呀!这么多的礼品,这么多的宝物……”他拿起来始皇帝送的金樽,一种成就感使他无比欣慰。

(回忆)荀子满怀深情地说:“你跟随我多年,你的长处和短处,老师都看在眼里。你日后去到秦国,倘有所成,要记住两点:一者,不要忘记兰陵有你的亲人;二者,假如有一天你的抱负实现,且不要忘记我讲过的鲁国季文子的故事,要严以律已,克勤克俭,切记不可奢侈招摇。物禁(581页还有该词)太盛呀!盛极必衰。富贵如过眼云烟,只有名声和事业才是永存的。”(回忆完)

他感慨而又自得地:“荀老师!弟子记得你临别的话。咳!李斯我不过是上蔡的一个普通百姓而已。始皇帝不知我才智平庸,竟然擢封至丞相高位。啊!如今,朝臣中无一人在我之上,可算得富贵至极了!哈哈……”


荀子在荀楼内伤心地低头徘徊,口中念念不停:“咳,李斯,李斯……”

幽兰焦急地安慰:“爹!不要再想这些了,吃口饭吧!你这么大年纪了,那些事情,你又管不了,何必自己摧残自己呢?”

陈嚣:“老师,李斯师兄年纪也大了,地位也高了,他会检点自己的。”

荀子:“不,不!我和那些君王和当权的人交往数十年,他们让我知道,人不会因为地位高了,年纪大了,就自动改变恶的本性。一个人赤条条地来到世上,究竟应该做什么?有的人活到老才明白,有的人活到老也不明白。

“我这个人,数十年来到处宣讲人的本性是恶的。我的话,有很多人不赞同。首先是那些当权的人不赞同。因为他们害怕。他们总是把自己打扮成道德的榜样,做人的楷模。而我却把他们的画皮剥光了,露出赤裸裸的与常人一样的原形。把人性中最肮脏、最黑暗的部分,全都摆在了光天化日之下。所以,我就到处碰壁,被那些当权的人反对,诋毁。可是,天下若想太平,无论什么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漫长的人生路途上,改恶从善。只有改变了恶的本性,天下才会有太平。

“人真正要做到改恶从善,不容易,不容易呀!那需要在任何情形之下都尊礼义,守道德,明法度。需要一辈子修养身心,一辈子谨言慎行。

“陈嚣,兰儿!你爹我老了,可我不糊涂。世间万物,只有各得其所,和谐相处才可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人间要和谐,要繁荣,就首先需要人人自觉地改变恶的本性。

“我说过,无论任何人,哪怕是普通百姓,只要努力去完善品德,都可以成为圣人。我希望天下所有的人都成为圣人!可叹的是,人世间真正终生为之努力的人太少太少,太少太少呀!”

荀子激动地大声疾呼:“世人呀!不要相信人有什么天生的善良吧!天生的善良,没有,绝对地没有!人之所以有善良,那是法度约束和老师教诲的结果。你们为什么龟缩在人性善的虚伪之中,不敢于承认人之性恶呢?普通人性恶,将使得他周围的人遭受伤害。当权的人性恶,将使得他所管辖的地域和国家贤良悲伤,百姓遭殃。世人呀!勇敢地承认本性之恶吧!当国法可以约束君王和百姓,当天下所有的人都能够尊敬师长、严格自律的时候,人世间就会出现许许多多圣人!人世间才会和谐,太平!”


李斯在府中把玩着那件始皇帝送的金樽兴致地观看。

赵高大步跑来:“李丞相!……”

李斯急问:“什么事?”

赵高:“你的老师荀况三天不肯吃饭,他下世啦!”(时空问题)

李斯大惊:“啊?……”


旷野。

沉雷响彻天空。


兰陵郊野,乌云翻滚。

幽兰、陈嚣身穿重孝,一路哭泣。荀子的灵车随后缓缓而行。

毛亨、张苍、浮邱伯、伏生、缪和等学子身穿孝衣,双手捧着荀子赠给的书籍跟在灵车的后面悲泣。

季伯、季仲、越江等兰陵男女百姓,排成了一眼望不到头的送葬队伍,不时地抹着眼泪。


在李斯府邸里,乐师演奏着哀乐。荀子的灵牌供放在几案上,上写“先师荀公况之灵位”。两旁烛光明亮,灵位下摆满了牛、羊、猪头和酒具。(还是时空问题)

李斯身穿重孝叩头。

始皇帝来到灵堂前,李斯急忙从灵堂前起身向始皇帝跪拜。始皇帝示意站起。始皇帝向荀子的灵位叩拜。

姚贾、赵高等秦国大臣跪地叩拜。

电视小说《荀子》连载第三十二章圣人的期盼-刘志轩著

在兰陵郊外,荀子的灵柩下葬。幽兰与陈嚣伏地痛哭:“爹!——”

毛亨、张苍、浮邱伯、伏生、缪和等学子双膝跪地,把手中的书籍高高举起,痛哭:“老师!——”

季伯、季仲、越江等兰陵男女百姓跪地挥泪不止。


一位历史的哲人与世长辞了!然而,荀子对人生对社会的独到思考所闪跃的智慧光芒,却像涓涓的流水,世世代代地滋润着中华沃土,启迪着后人。他那人定胜天的第一声呐喊,他那人性本恶、应当终生学习以完善人格的呼唤,他那不惧强权的勇敢的求实精神,已经永远地注入了中华民族的灵魂。

秦国的命运不幸被荀子的预见所言中。荀子去世十一年后,始皇帝嬴政死。中书令赵高与丞相李斯为了攫取权力,密谋篡改始皇帝遗诏,赐始皇帝长子扶苏死,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残酷地伤害百姓。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统一的大秦帝国短命而亡。


荀子的学生毛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秘密保存荀子传给他的《诗经》,以后成为传授诗经的大师,人称大毛公。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诗经》,就是毛亨传授的毛诗。

荀子的学生伏生,曾任秦国博士。秦始皇焚书时,他将《尚书》藏在夹壁墙中。汉王朝建立之后,教授《尚书》于齐鲁之间。汉文帝派遣晁错去学习,此时伏生已经90余岁,只能由女儿通传口授。这就是如今的《尚书》文本。

荀子的学生张仓,秦朝时为御史,汉代任丞相十余年,曾经改定音律和历法。

荀子的学生浮丘伯,人称包丘子,汉代著名儒士,在长安教授学生,影响颇广。


主要参考书目

《荀子集解》 王先谦撰

《荀子简注》 上海人民出版社

《荀子选注》 吉林人民大学出版社

《荀子白话今译》 王森译释

《韩非子选》 上海人民出版社

《诗经选译》 余冠英著

《战国策》 上海古籍出版社

《史记全本新注》 三秦出版社张大可注释

《战国史》 杨宽著

《楚国史话》 黄德馨编著

《中国通史简编》 范文澜著

《中国经济思想史》 胡寄窗著

《荀学论稿》 郭志坤著

《秦始皇帝传》 马非百编著

《秦始皇大传》 郭志坤著

《中国历史大事记年表》 上海辞书出版社

《稷下学史》 齐蔚华、黄润山著

《兰陵春秋》 孙天胜、李芳元著

《荀子评传》 孔繁著

《韩非评传》 施觉怀著


---全剧终---


(转自中国荀子网,配图荀卿庠读书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